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昆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作品数:596 被引量:1,693H指数:17
相关作者:黄桂琴冯蕊李飞战雅张彦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组织胚胎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49篇期刊文章
  • 3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6篇医药卫生
  • 49篇生物学
  • 15篇文化科学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理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39篇细胞
  • 123篇脊髓
  • 73篇免疫
  • 58篇神经营养
  • 54篇神经元
  • 54篇缺血
  • 51篇营养因子
  • 51篇神经营养因子
  • 50篇背根
  • 45篇免疫组织
  • 44篇组织化学
  • 44篇基因
  • 44篇干细胞
  • 42篇蛋白
  • 42篇免疫组织化学
  • 41篇脑缺血
  • 41篇背根节
  • 33篇脊髓损伤
  • 29篇成年
  • 28篇血管

机构

  • 587篇昆明医学院
  • 95篇昆明医学院第...
  • 39篇昆明医学院第...
  • 33篇四川大学
  • 26篇云南省第二人...
  • 26篇云南省第一人...
  • 19篇成都军区昆明...
  • 15篇第三军医大学
  • 11篇昆明市第一人...
  • 1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0篇昆明医学院第...
  • 9篇华西医科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云南师范大学
  • 5篇云南大学
  • 5篇云南省肿瘤医...
  • 4篇泸州医学院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云南中医学院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316篇王廷华
  • 112篇冯忠堂
  • 42篇李力燕
  • 37篇李树清
  • 32篇李明
  • 31篇陈彦红
  • 27篇朱兴宝
  • 26篇刘佳
  • 22篇杨志敏
  • 21篇但齐琴
  • 19篇周雪
  • 19篇黄桂琴
  • 18篇陆地
  • 18篇曹西南
  • 18篇刘芬
  • 17篇柯青
  • 17篇宝福凯
  • 17篇杨智勇
  • 16篇张颖
  • 13篇徐丹

传媒

  • 148篇昆明医学院学...
  • 36篇四川大学学报...
  • 31篇神经解剖学杂...
  • 27篇四川解剖学杂...
  • 13篇中国组织化学...
  • 13篇中国组织工程...
  • 10篇解剖学报
  • 10篇中国病理生理...
  • 10篇华西医科大学...
  • 9篇解剖学杂志
  • 9篇中华神经外科...
  • 7篇中国临床康复
  • 6篇微循环学杂志
  • 6篇云南医药
  • 6篇中国民族民间...
  • 6篇解剖科学进展
  • 5篇医学综述
  • 5篇中国微循环
  • 5篇云南中医中药...
  • 4篇中国职业医学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24篇2012
  • 52篇2011
  • 42篇2010
  • 59篇2009
  • 72篇2008
  • 81篇2007
  • 42篇2006
  • 55篇2005
  • 39篇2004
  • 21篇2003
  • 47篇2002
  • 17篇2001
  • 29篇2000
5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切断周围支对背根节神经元BDNF,NT-3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1年
为探讨周围支切断对DRG神经元BDNF ,NT 3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将 5只成年猫麻醉后暴露双侧L7DRG ,于一侧距DRG 1cm处切断外周支 ,另一侧为对照。动物存活 3d后取两侧L7DRG制作 2 0 μm厚冷冻切片。分别用BDNF、NT 3抗体及BDNFcRNA ,NT 3cRNA探针 (地高辛末端标记 )行ABC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染色。观察BDNF ,NT 3及其mRNA的阳性产物部位 ,计数恒定面积内BDNF ,NT 3及其mRNA的阳性神经元数量。结果BDNF及mRNA的阳性细胞主要是DRG胞体偏小的神经元 (135 7μm)。而NT 3及mRNA的阳性细胞则主要是胞体偏大的神经元 (5 710 0 μm)。恒定面积内BDNF及其mRNA和NT 3及其mRNA的阳性神经元数量实验侧分别是 16.4± 0 .7,11.1± 1.4和 2 4 .5± 2 .1,2 2 .8± 3.2 ,而对照侧则分别是 10 .3± 1.9,6.1± 0 .9和 12 .5± 2 .7,15 .3± 4 .1。比较两侧BDNF、NT 3及其mRNA的阳性神经元数量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表明周围支切断可致DRGBDNF ,NT 3的表达明显增多。提示BDNF ,NT
顾玲高玉培王廷华
关键词:基因表达BDNFNT-3MRNA背根节神经元
嗅鞘细胞及其表达的NGF和BDNF对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正>目的:初步探讨嗅鞘细胞体外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机制。方法:利用 RT-PCR 技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对嗅鞘细胞和神经干细胞表达的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进行定性研究。共培养液培养2d 后,分别对这些细胞因子和受体进行半...
赵楠冯忠堂苏平盛箫磊庞江霞王廷华
文献传递
影响局灶性脑缺血实验的有关因素被引量:3
2006年
陈静李树清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脑缺血模型发病过程电刺激法机械压迫
二磷酸果糖对低温保存兔心肌组织蛋白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二磷酸果糖(FDP)对低温保存兔心肌组织蛋白质的影响。方法兔心肌组织分别在4℃保存于含5mmol.L-1FDP或无FDP的StThomas液中,提取心肌组织蛋白质经SDS凝胶电泳比较,肽质量指纹谱质谱分析和Westernblot鉴定蛋白质分子。结果肽质量指纹谱分析鉴定到β-肌球蛋白重链、莱恩素受体(ryanodinereceptor)、α肌动蛋白、电压依赖的阴离子通道蛋白1(VDAC1)和腺苷酸激酶3等5种蛋白质差异,Westernblot鉴定到β-肌球蛋白重链、蛋白激酶Cε(PKCε)和IgG重链3种蛋白质差异。加入FDP后心肌组织中β-肌球蛋白重链、α肌动蛋白和PKCε得到更好保存。结论FDP可以增加低温保存的兔心肌组织中一些与心功能相关的重要的蛋白质的保存量,以上所述的存在差异的蛋白质,在心脏低温保存条件研究中,具有作为生物标记分子的潜在应用价值。
曹西南杨远和
关键词:二磷酸果糖心脏肽质量指纹谱
部分背根切断大鼠脊髓蛋白质组学研究
2008年
目的比较部分背根节切除14d后大鼠脊髓蛋白质与正常组间的表达差异,探讨痛觉传入有关的内在机制。方法取成年SD雄性大鼠16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切除双侧L1-L4和L6背根节,保留L5背根节;正常组8只SD大鼠切开暴露背根神经节,但不作切除处理。运用双向电泳和质谱分析技术,比较部分背根节切除14d后大鼠脊髓蛋白质与正常组间蛋白质的肽指纹图和氨基酸序列组成差异。结果部分背根切断14d大鼠脊髓内免疫球蛋白重链V区(Ig heavy chain V region(clone X41-2))表达上调,果糖二磷酸醛缩酶A(Fructose-bisphosphate aldolase A)表达下调。结论发现部分去背根大鼠脊髓存在两个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提示,两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能与痛觉传入机制有关。
景爱红王廷华
关键词:双向电泳蛋白质组
树鼩脑缺血时后适应(PC)对海马神经元内质网应激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正>缺血后的神经元保护,一直是国际脑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领域,其中以脑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 tioning,IP)和后适应(postconditioning,PC)的研究最引人注目。大量心血管疾...
李树清罗海芸张颖唐代彬李凡
文献传递
表皮生长因子在成年猴脊髓的表达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EGF(epidermalgrowthfactor)在成年猴脊髓的表达。 方法 EGF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 (SP法 )。结果 EGF免疫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神经元胞浆内 ,前角前内侧核、前角前核和前角前外侧核的大运动神经元以及背核的大神经元具有强免疫阳性信号 ,中等强度免疫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前角后内侧核、前角中央核、前角后外侧核和前角后外侧后核、中间内侧核和中央管周围 ,弱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后角边缘核、胶状质、后角固有核和后角连合核。此外 ,在脊髓白质中可见部分EGF阳性胶质细胞和纤维。结论 EGF免疫阳性反应产物在猴脊髓有广泛的分布 ,提示其功能可能涉及多种神经元和非神经细胞 ,为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在猴脊髓分布规律和功能提供了有价值的形态学资料。
卢永超齐建国周雪王廷华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脊髓
携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人脐带干细胞改善脑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研究携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千细胞(UCMSC)脑内移植对脑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恢复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自由落体颅脑损伤动物模型;培养纯化UCMSC,构建BDNF—pcDNA3重组质粒载体,并转染UCMSC;休外检测UCMSC携带BDNF基因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生物活性分析。将成功表达BDNF的UCMSC移植入大鼠损伤局部脑组织。2周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探讨BDNF转基因UCMSC移植对脑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结果大鼠脑损伤后2周,神经功能[(10.50±0.53)分]障碍明显。UCMSC在损伤脑区存活,迁移;BDNF转基因UCMSC移植后神经功能[(5.50±0.76)分]与单纯UCMSC移植组[(7.75±0.71)分]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携带BDNF基因的UCMSC脑内移植对脑损伤大鼠神经行为学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袁源但齐琴刘佳
关键词:脑损伤脐带干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功能评价
针刺外周神经对中枢神经的电生理变化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索电针外周神经是否促进中枢神经损伤修复,为电针促进神经再生修复研究提供一点基础性参考。方法:24只SD成年雌性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组,脊髓T11全横断损伤21天组和脊髓T11全横断后电针治疗21天组。电针穴位选取外周足三里、悬钟和伏兔、三阴交,两纽穴位隔日交替进行电针。21天后,应用临床体感诱发仪比较三者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结果:CSEP检测发现电针21天与损伤21天比较,P1潜伏期及P1-N1波幅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二者与正常组相比,除P1-N1波幅未见明显差异外(P>0.05),P1潜伏期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关键是根据损伤类型选择相应的电针穴位,同时说明针刺外周神经不利于中枢神经损伤修复。
张云茜赵琪雷进徐忠王廷华
关键词:外周神经中枢神经脊髓全横断
神经激肽A在大鼠结肠发育中的定性定量分析
2004年
探讨神经激肽A(NKA)在大鼠结肠发育中的表达及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和图像分析系统观测大鼠胚胎13d至成年结肠中NK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1)在结肠,首先于胚胎17 d的肌间丛及上皮处出现NKA-IR的表达,随发育相继出现于纵肌、环肌、粘膜肌、固有膜、粘膜下层和粘膜丛,30 d时具备成年分布特征;(2)定量分析的结果与NKA^IR在结肠各层的变化一致;(3)NKA-IR细胞具有典型的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分布特征。结果提示:(1)NKA在结肠的发生发育主要在生前5 d~生后4周内;(2)NKA在结肠的发生发育有两个关键时期,即生前5 d~生后1周和生后1月末;(3)NKA-IR细胞可能是肠道内分泌NKA的内分泌细胞;(4)NKA可能对大鼠结肠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可能与结肠功能的建立密切相关。
郭建辉李力燕王廷华
关键词:神经激肽A结肠发育胚胎
共5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