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济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作品数:489 被引量:2,359H指数:22
相关作者:高卫东姜巍侯启海解伏菊孙海军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吉林化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济南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00篇期刊文章
  • 8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87篇水利工程
  • 81篇天文地球
  • 46篇经济管理
  • 40篇农业科学
  • 32篇理学
  • 25篇化学工程
  • 23篇建筑科学
  • 22篇文化科学
  • 9篇一般工业技术
  • 6篇医药卫生
  • 6篇社会学
  • 5篇矿业工程
  • 4篇生物学
  • 4篇机械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历史地理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电气工程

主题

  • 57篇地下水
  • 43篇污染
  • 25篇土壤
  • 19篇水质
  • 18篇岩溶
  • 18篇水资源
  • 16篇重金
  • 16篇重金属
  • 15篇城市
  • 15篇催化
  • 14篇水库
  • 11篇流域
  • 10篇水文
  • 9篇影响因素
  • 9篇能源
  • 9篇径流
  • 8篇水化学
  • 8篇泉域
  • 8篇南四湖
  • 6篇地下水位

机构

  • 480篇济南大学
  • 26篇山东省水利科...
  • 16篇北京师范大学
  • 16篇北京林业大学
  • 14篇山东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水利水电...
  • 10篇吉林化工学院
  • 8篇中国矿业大学...
  • 7篇中国环境科学...
  • 7篇山东师范大学
  • 7篇山东省地质调...
  • 6篇河海大学
  • 5篇天津大学
  • 5篇山东省水利勘...
  • 5篇西南民族大学
  • 5篇济南市供排水...
  • 5篇北京中水科工...
  • 4篇大连海洋大学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69篇徐征和
  • 42篇邢立亭
  • 31篇王维平
  • 27篇孔珂
  • 25篇王立国
  • 21篇徐立荣
  • 19篇姜巍
  • 19篇高卫东
  • 18篇王仲鹏
  • 18篇杨丽原
  • 18篇杨风
  • 15篇马振民
  • 14篇庞桂斌
  • 14篇赵强
  • 13篇张昭良
  • 13篇周保华
  • 11篇曲士松
  • 9篇李倩
  • 9篇李旺林
  • 8篇桑国庆

传媒

  • 52篇济南大学学报...
  • 47篇中国农村水利...
  • 16篇地下水
  • 11篇灌溉排水学报
  • 9篇中国岩溶
  • 7篇山东化工
  • 7篇人民黄河
  • 7篇教育教学论坛
  • 6篇水利水电技术
  • 6篇南水北调与水...
  • 5篇环境科学与管...
  • 5篇第七届全国环...
  • 4篇水利经济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环境科学
  • 4篇资源开发与市...
  • 4篇煤炭学报
  • 4篇节水灌溉
  • 4篇铜业工程
  • 3篇化学分析计量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33篇2018
  • 57篇2017
  • 37篇2016
  • 60篇2015
  • 45篇2014
  • 65篇2013
  • 57篇2012
  • 75篇2011
  • 39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2
4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济南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新模式-水生态小区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已成为发展生态文明的重要措施。文中对德国汉诺威市康斯伯格生态小区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其如何将水概念与生态居住和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全新概念的、生态最佳化的小区发展模式。并以此为依据,充分分析了济南...
邓海燕王维平周亚群
关键词:环境水利
中国含水层补给管理进程
2014年
综述中国含水层补给管理(MAR)的4个发展阶段,从工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逐渐扩大到生态保护、饮用水供给、城市污水再利用等方面,以及有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应针对不同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开发出技术上可行、管理方便、经济上合理的MAR技术,制定科学的含水层补给标准和管理规范,保证MAR工程的顺利运行。MAR技术将在提高饮用水水质、减轻地质灾害、实现远距离调水、保证城市供水及农业灌溉用水等方面发挥巨大潜能。
王维平周亚群汪玮
关键词:含水层回灌
基于分时电价的梯级泵站输水系统日优化运行被引量:13
2013年
为了提高梯级泵站输水系统日运行效益,通过分析梯级泵站输水系统,提出了梯级泵站输水系统整体运行效率的定义及表达式,分析了梯级泵站输水系统日运行费用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机制.在此基础上,以日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考虑分时电价,日输水总量,泵站进、出水池水位等约束条件,以时段流量分配、级间水位等因素为决策变量,建立了梯级泵站输水系统日运行费用优化模型、梯级泵站输水系统运行效率优化模型和单级泵站运行效率优化模型,采用基于区间离散的动态规划法进行求解,进而确定梯级泵站输水系统日优化运行方案,包括各时段内梯级间水力(水位、流量)方案和各泵站内运行方案.将该优化方法应用于南水北调东线韩庄运河段梯级泵站工程,结果表明节约费用效果较为显著.
桑国庆曹升乐郭瑞张林
关键词:梯级泵站输水系统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大气气溶胶散射特征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利用沙漠腹地塔中气象站积分浊度计的2004年观测资料,结合同期PM10质量浓度、能见度和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气溶胶散射系数的变化特征,以及气溶胶散射系数与PM10质量浓度、能见度的关系。研究表明,2004年塔中气溶胶散射系数、PM10质量浓度、能见度日平均值分别为124.74±187.30 Mm-1,538.9±841.7μg.m-3,12 748±7 274 m。塔中气溶胶散射系数小时平均值出现频率最高的区间主要在100 Mm-1以下,中午气溶胶散射系数小,早晚气溶胶散射系数大;冬春两季的凌晨空气中含有较多的粒子,气溶胶散射系数较大;气溶胶散射系数小时平均值与PM10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2004年1—6月的气溶胶质量散射系数平均值为0.37 m2.g-1;散射系数与能见度日平均值非线性相关较好,两者呈负幂函数关系。
陆辉魏文寿刘明哲高卫东王敏仲
关键词:大气气溶胶散射系数PM10质量浓度能见度
西部地区小城镇规划建设实施现状调研及检讨--基于陕西蒲城的实证研究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的城乡规划工作步入了新的时期,传统城市规划建设实施受到空前挑战。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在城市规划编制、建设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依托近些年关注西部地区城乡发展的现实背景,并以陕西蒲城为实证...
张沛李晶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建设
2008年美国白蛾造成的济南市环境功能损失评估被引量:7
2012年
基于济南市因美国白蛾入侵造成的非经济损失案例研究,评估2008年美国白蛾对济南市造成的环境功能方面的损失,合计为14 845.93万元,平均为1.237万元/hm2。环境功能损失只是非经济损失的一个方面,由此说明美国白蛾造成的潜在的非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杨宝山王惠邵凤娈赵强马振民
关键词:美国白蛾
植被格局研究中的基础地理数据数字环境分析
2012年
以济南市南部山区部分区域为研究范围,借鉴已有研究成果,采用对比分析法、综合分析法和实验验证法,从坐标系统、地图投影、比例尺和空间分辨率等方面对植被格局研究中基础地理数据数字环境建设进行研究,选定以1954年北京坐标系、高斯——克吕格投影、1∶10 000比例尺、10 m分辨率作为基础数据的数字环境。并得出如下结论:(1)坐标系统的选择首先应该考虑原始数据所采用的坐标系统,应保证所需数据坐标系统的统一性;(2)在选择地图投影时,应充分考虑研究区大小、形状及数据源特征、地理位置、研究专题内容等要素;(3)在比例尺选择时,应充分考虑专题要素制图及分析结果制图要求的信息量和制图精度;(4)在选择栅格数据的栅格大小时应综合考虑眼睛识别能力、数据量、数据要求精度等因素。
李晓印张佃国
关键词:比例尺地图投影
天然沸石对雨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被引量:2
2012年
以粒径为1~1.5 mm和2~4 mm的细、粗两种天然斜发沸石为实验材料,进行氨氮吸附等温线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探讨沸石对雨水中氨氮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实验沸石对NH4+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undlich公式,且细沸石和粗沸石对氨氮吸附量的极限值分别为5.83 mg/g和18.375 mg/g;细沸石比粗沸石有更好的吸附效果;粗沸石对氨氮的吸附反应为一级反应,吸附速率常数为0.022 212 g.m-2.h-1。
何茂强王维平朱中竹
关键词:天然沸石氨氮
济南四大泉群泉水补给来源混合比探讨被引量:20
2018年
济南泉水众多闻名于世,人类活动造成泉水断流。为恢复名泉,多年来一直实施地下水自备井限采、集中开采的水源地禁采、回灌补源等措施,但保泉效果并不明显。根据泉水位观测、示踪试验、水质指标测试、岩溶发育程度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泉水补给来源的混合比例。研究结果表明:泉水位及泉水电导率动态变化特征揭示泉水补给来源存在季节性差异,丰水期泉水以东南方向管道流补给为主,枯水期泉水以西南方向裂隙流补给为主;岩溶水系统排泄区的水位动态与泉水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奥陶系灰岩补给区地下水位与泉水位的相关性高于张夏组岩溶水水位与泉水位的相关性,枯水期在张夏组灰岩含水层进行回灌补源并不能遏制泉水位下降的势态;根据42组水质资料计算,泉水的Ca^(2+)、Mg^(2+)、Cl^-、SO4^(2-)、总硬度等常规离子组分含量介于寒武系张夏组岩溶水和奥陶系岩溶水之间,四大泉群流量中,来自张夏组含水层的补给比例占11%~32%,凤山组—奥陶系含水层的补给比例占24%~60%,历阳湖占5%~10%,兴济河占0~6%,玉符河占1%~8%,市区回灌对五龙潭的流量有重要影响。可见,北方岩溶发育极其不均,泉水动态变化反映出北方岩溶的管道流与裂隙流并存,济南保泉回灌补源地点宜选择在奥陶系灰岩分布区。
邢立亭周娟宋广增邢学睿
关键词:混合比补给源
粉煤灰对煤矸石酸性重金属淋滤液的修复作用被引量:22
2011年
采用批处理吸附实验和柱状淋溶模拟实验,分析粉煤灰吸附重金属、处理煤矸石酸性重金属淋滤液的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①粉煤灰对Pb2+、Cu2+、Cd2+和Zn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等温模式,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且均在30 min内达到吸附平衡,随着pH增加,4种重金属离子吸附率逐渐增加并趋于平衡(Pb、Cu、Cd、Zn分别在pH=3.5、6.0、7.5、8.0时达到平衡),在酸性环境下粉煤灰对4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②在重金属竞争性吸附中,共存离子的存在抑制了目标离子的吸附,其中Pb受共存离子的影响最小,粉煤灰吸附强弱顺序为Pb>Cu>Cd>Zn;③煤矸石柱状淋溶试验中,煤矸石淋滤液呈现较强酸性、较高重金属浓度的酸性矿山废水特征,而在粉煤灰处理中,淋滤液的pH值呈中性,重金属离子浓度显著下降,其主要机制为粉煤灰吸附、碱性中和、重金属与Fe共沉淀等。研究表明,实验用粉煤灰具有修复煤矸石酸性重金属淋滤液的潜力。
张明亮
关键词:粉煤灰煤矸石重金属淋滤液
共4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