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大学文学院

作品数:11,183 被引量:19,729H指数:35
相关作者:沈文凡木斋张福贵刘军杨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9,931篇期刊文章
  • 37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12篇历史地理
  • 2,771篇文学
  • 1,489篇文化科学
  • 1,001篇语言文字
  • 457篇艺术
  • 371篇政治法律
  • 368篇经济管理
  • 312篇哲学宗教
  • 259篇社会学
  • 148篇生物学
  • 83篇天文地球
  • 44篇医药卫生
  • 31篇自动化与计算...
  • 23篇农业科学
  • 20篇建筑科学
  • 16篇轻工技术与工...
  • 16篇军事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电子电信
  • 6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896篇文学
  • 688篇文化
  • 450篇考古
  • 425篇小说
  • 351篇遗址
  • 318篇汉语
  • 269篇石器
  • 231篇新闻
  • 215篇媒体
  • 207篇社会
  • 204篇叙事
  • 202篇艺术
  • 202篇古学
  • 201篇考古学
  • 190篇出土
  • 186篇政治
  • 184篇教育
  • 180篇石器时代
  • 179篇语言
  • 174篇代文

机构

  • 10,301篇吉林大学
  • 129篇东北师范大学
  • 68篇吉林省文物考...
  • 67篇中国科学院
  • 60篇吉林师范大学
  • 50篇黑龙江省文物...
  • 49篇长春师范大学
  • 47篇中国社会科学...
  • 44篇北华大学
  • 43篇内蒙古民族大...
  • 41篇长春大学
  • 37篇吉林艺术学院
  • 31篇内蒙古自治区...
  • 30篇辽宁省文物考...
  • 29篇吉林省社会科...
  • 28篇长春师范学院
  • 27篇北京大学
  • 27篇沈阳市文物考...
  • 25篇中国人民大学
  • 24篇赤峰学院

作者

  • 178篇沈文凡
  • 156篇朱泓
  • 144篇陈全家
  • 129篇木斋
  • 118篇张福贵
  • 116篇王学谦
  • 102篇张全超
  • 99篇杨军
  • 89篇武振玉
  • 87篇刘军
  • 86篇高福顺
  • 85篇王立新
  • 82篇马大勇
  • 78篇吕明臣
  • 75篇李志宏
  • 75篇彭善国
  • 67篇冯恩学
  • 67篇赵宾福
  • 67篇赵永春
  • 66篇王春雪

传媒

  • 417篇吉林大学社会...
  • 369篇文艺争鸣
  • 369篇边疆考古研究
  • 366篇华夏文化论坛
  • 313篇史学集刊
  • 313篇社会科学战线
  • 222篇北方文物
  • 134篇学习与探索
  • 125篇吉林师范大学...
  • 113篇考古
  • 103篇东北师大学报...
  • 101篇赤峰学院学报...
  • 97篇东北史地
  • 84篇当代作家评论
  • 81篇人类学学报
  • 79篇北华大学学报...
  • 79篇草原文物
  • 79篇吉林省教育学...
  • 75篇古籍整理研究...
  • 67篇电影文学

年份

  • 7篇2024
  • 222篇2023
  • 268篇2022
  • 283篇2021
  • 369篇2020
  • 424篇2019
  • 444篇2018
  • 496篇2017
  • 554篇2016
  • 691篇2015
  • 697篇2014
  • 628篇2013
  • 708篇2012
  • 607篇2011
  • 499篇2010
  • 479篇2009
  • 480篇2008
  • 359篇2007
  • 354篇2006
  • 293篇2005
11,1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析董仲舒的道德教育思想
2020年
董仲舒是汉代第一大儒,同时也是汉代第一大教育家。少年时代,正值汉兴之初,休养生息,他勤于钻研、勤奋苦读,种种原因注定了他在景帝时期被立为博士,后来因为与汉武帝对策,扬名天下。董仲舒继承并融合了先秦儒家各学派中部分关于教育的思想,突出表现在人性论问题上。他所主张的新儒学对我们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所规定的道德教育内容,以及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在当时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统治阶层借此对平民进行思想上的控制,最终维护自身利益。他的道德教育思想,在内容、原则和方法上都对我们当代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庄雯琪
关键词:三纲五常
长春琴馆初探被引量:1
2013年
长春现有的专门从事古琴教学传播活动的琴馆龙人琴苑、春暖古琴和纳音堂皆成立于或可溯源至2008年。他们在选址、装修、教学上均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自己的特点。本文试通过对这三家琴馆信息的整合分析,探索长春地区古琴琴馆的经营发展模式,为后来者提供一些借鉴。
蒋子郁
关键词:古琴
小议“韩寒现象”:网络影响力与现实的无力感——以韩寒新浪博客为例
2014年
韩寒,由于他独具一格的文学风格,被誉为八零后"意见领袖"。"韩寒现象",成为了文学界乃至全社会的热点问题,截至2013年9月,韩寒播客的访问量已接近六亿。"有社会热点,看韩寒播客"已成为无数网民约定俗成的习惯。然而,一文激起千层浪的韩寒博客,引起网络热议的同时并未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韩寒博客高访问量的巨大影响力背后,隐藏着一种无力感。
张天宇
关键词:韩寒现象无力
吉林市龙潭山鹿场遗址发掘简报被引量:3
2014年
2011年7月,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夫余核心腹地的龙潭山鹿场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遗址文化堆积层较厚,出土了较多青铜时代、汉、夫余、高句丽以及渤海各时期的遗物。地层及灰坑出土的遗物绝大部分是陶器,有罐、盆、壶、甑、豆、盅等。陶质以泥质陶为主,细砂陶次之;陶色以褐陶居多,其次为灰陶、黑皮陶;多数陶片为素面,纹饰陶片有方格纹、垂帐纹、弦纹、波浪纹、戳点纹等。
刘玉成关长春杨俊峰刘力翟敬源杜战伟王乐文于立群高秀华
关键词:夫余
《庄子》“堕肢体”新解兼及“庄”“孟”之思想交锋
2015年
《庄子》书中"堕肢体"一语,旧解多误。其实,它反映的是道家的"贵身"思想,是直接针对《易传》、《孟子》等儒家反安佚四肢的思想而发的,这就证明庄子与孟子确有思想上的交锋。历史地看,庄子"堕肢体"的思想,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华夏民族性格的一部分。在现代文明语境下,它的思想意义很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
王志
关键词:庄子《易传》
西班牙国家人类进化研究中心访学记
2015年
2010年10月8~10日,在上海世博会西班牙国家馆中,一场别开生面的研讨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古人类学者与普通观众。这场名为“欧亚大陆最早的人类定居点”的国际学术会议是由西班牙国家人类进化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多家单位联合协办的。会议代表围绕着人类起源和欧亚大陆在人类起源研究中的地位,以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古生态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为支撑,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将人类起源与进化的思想碰撞作为世博会本国展馆的一部分,洋溢着西班牙人对于古人类学研究的无限热情和对本国学者在该研究领域取得的学术成果的无比自豪。
李墨岑张群孙志超
关键词:人类进化西班牙人国家馆上海世博会古人类学学记
新疆双语教师培训汉语精读课堂教学研究——以阿克苏双语培训项目为例
2015年
新疆双语教师汉语培训本质上属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本文从新疆阿克苏地区浙江援阿双语教师培训汉语精读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之处,挖掘限制精读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瓶颈所在,并从语言类型学、语言对比、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深入剖析其原因,最后针对新疆双语教师培训提出了汉语精读课堂教学的主要原则。
施伟伟
关键词:双语教师汉语精读课堂教学
内蒙古兴和县叭沟墓地汉魏时期鲜卑族人骨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叭沟墓地位于内蒙古兴和县东北8.5公里,距团结乡政府东南约15公里,在叭沟村东南300米。墓地分布在山间坡地上,东依大青山,西临二道河,西北面为开阔的土地。从葬俗和随葬品的形制上分析,该墓地的族属为鲜卑人,其年代应为东汉至北魏时期。1991年7月,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站对该墓地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共清理墓葬20余座,并采集到一批人骨资料,其中包括4例颅骨标本,为研究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汉魏时期鲜卑人的种族构成提供了一份珍贵的人类学材料。
张全超周蜜
关键词:汉魏时期鲜卑族鲜卑人人骨颅骨标本北魏时期
内蒙古库伦旗三家子遗址发掘报告被引量:1
2016年
三家子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三家子村西北约200米处,东北距通辽市约140千米,西距养畜牧河约0.7千米,西南距库伦旗约1 5千米(图一)。为配合甘库(甘其卡至库伦)一级公路的改扩建工程项目的建设,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库伦旗文物管理所于甘库公路沿线开展了大规模的考古钻探与调查工作,首次发现了三家子遗址,初步确定其为一处早期青铜时代遗址[1]。2012年56月,受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的委托,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库伦旗文物管理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
霍东峰夏艳平朱永刚
哈民忙哈史前玉器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近十几年来,考古学对于史前玉器的探索硕果累累,影响力不断扩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愈加认识到,玉器在中国史前社会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和复杂的文化体系,由于其本身被赋予某些象征意义而蒙上了神秘色彩,在中国文明起源的探索中,玉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证据显示,东北是中国史前玉器的重要分布地区,且独具特色。从兴隆洼、红山对辽西地区玉器的认知,到吉林。
朱永刚
关键词:史前玉器松嫩平原
共1,0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