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

作品数:178 被引量:914H指数:14
相关作者:李兵吴军潘建雷尹志刚邱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9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1篇经济管理
  • 69篇社会学
  • 44篇政治法律
  • 21篇文化科学
  • 3篇建筑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2篇人口
  • 22篇社会
  • 16篇城市
  • 12篇流动人口
  • 11篇新中国
  • 11篇文化
  • 9篇教育
  • 8篇主义
  • 8篇城市发展
  • 7篇养老
  • 7篇社会服务
  • 6篇民族
  • 5篇新中国成立
  • 5篇民汉合校
  • 5篇合校
  • 5篇北京市流动人...
  • 4篇政府
  • 4篇社会学
  • 4篇社会主义
  • 4篇社会组织

机构

  • 172篇北京市委党校
  • 7篇北京大学
  • 6篇中国人民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3篇青岛大学
  • 2篇北京行政学院
  • 2篇芝加哥大学
  • 2篇全国老龄工作...
  • 2篇中国老龄科研...
  • 2篇中国电子信息...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北京农学院
  • 1篇国务院发展研...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美国芝加哥大...
  • 1篇纽约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30篇尹德挺
  • 24篇李兵
  • 21篇胡玉萍
  • 19篇吴军
  • 15篇潘建雷
  • 12篇尹志刚
  • 6篇闫萍
  • 5篇谈小燕
  • 4篇黄匡时
  • 4篇嘎日达
  • 4篇杜鹃
  • 4篇马小红
  • 3篇洪小良
  • 2篇侯亚非
  • 2篇薛伟玲
  • 2篇张恺悌
  • 2篇邱锐
  • 2篇刘洋
  • 1篇冯斐菲
  • 1篇刘晋

传媒

  • 27篇新视野
  • 6篇中国名城
  • 6篇人口与健康
  • 5篇北京社会科学
  • 5篇人口与计划生...
  • 5篇北京观察
  • 5篇社会学评论
  • 5篇社会福利
  • 4篇中国国情国力
  • 4篇社科纵横
  • 4篇党政干部参考
  • 3篇前线
  • 3篇北京行政学院...
  • 3篇现代城市研究
  • 3篇地方治理研究
  • 3篇2010年北...
  • 2篇民族教育研究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人口研究
  • 2篇学术界

年份

  • 5篇2023
  • 8篇2022
  • 15篇2021
  • 5篇2020
  • 25篇2019
  • 21篇2018
  • 10篇2017
  • 8篇2016
  • 12篇2015
  • 8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中国70年来人口分布变迁研究——基于“胡焕庸线”的空间定量分析被引量:14
2019年
在GIS等软件平台的支持下,文章基于人口普查、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年鉴等资料,构建了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人口普查及最新统计年鉴的地市级人口空间数据库,并以此数据库对中国人口时空分布变化进行了空间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人口时空分布的总体格局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占比维持“东多西少”格局未变,1953~2017年东南半壁人口占比仅下降2.65个百分点,但两侧人口的比值呈现阶段性下降趋势。(2)从人口时空分布的关系结构看,全国人口分布总体上存在空间正相关关系,2000年以后空间差异扩大的趋势得以遏制;“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集聚模式保持稳定,但人口分布格局逐步呈现“小聚集、大分散”特征。(3)从人口时空分布的扩张方向看,全国人口重心始终位于“胡焕庸线”以东,改革开放以后大体保持朝西南方向小幅移动的态势,基于全国地理质心点计算的各方位人口扩张强度的高值呈现先东北、后东南的变动趋势。(4)从人口时空扩张的协调状况看,全国经济—人口协调性总体向好,但协调型城市占比有所减少。从“胡焕庸线”两侧来看,东侧协调型城市的占比较高。
尹德挺袁尚
关键词:人口分布
新中国七十年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变迁
2019年
我国政府始终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重要位置,持续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医疗保障政策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经历了从最初的劳保医疗、公费医疗到当前日趋完善的全民医保制度的发展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曹晨尹德挺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新中国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健康权益
职业生涯中的女性角色与自我发展策略被引量:1
2018年
当前中国的职业女性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伴随市场经济的日益竞争,妇女地位与女性主体意识的不断提高,职业女性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提升职业女性的安全感,让新中国成立以来逐步实现的男女平等在我国得以不断发展,让中国职业女性拥有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在世界上露面发声不仅是新时代女性,同样也是社会管理者的责任。故此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政府与相关部门应加大社会资本的支持力度,一个女人扛不起一个社会。二是职业女性应及时调整性别角色,妥善协调家与业、刚与柔、变与恒、亲与疏等方面的关系,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三是职业女性多用实力说话,多出成绩;以发展个体,幸福家庭,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李宁
关键词:职业生涯工作家庭自我发展
新疆地区民汉合校70年的发展历程、问题与展望被引量:2
2021年
民汉合校是民族地区根据人口的民族构成及所使用语言状况所采取的一系列学校教学的特殊政策、措施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地区民汉合校经历了50年代的过渡、60-70年代的鼓励发展、80年代受到冲击、90年代中期恢复发展、新世纪快速发展和2014年之后质量提升的发展过程。但是目前民汉合校实践中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办学实效性不强、办学质量不高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民汉合校作用的切实发挥。伴随着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的新发展阶段,民汉合校必须重视相关政策和法规体系建设、加强学校管理和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民汉合校教育质量和影响力。
胡玉萍
关键词:民汉合校民族教育
北京市劳动力人口文化素质历史变动与特征分析
2010年
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北京市劳动力人口的文化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但相比一些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劳动适龄人口文化素质城乡差距明显,在业人口文化素质在行业和职业间也存在很大差异。随着外来流动人口规模的日益增大,流动人口对北京市就业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需要大力促进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和加大职业培训加以应对。
胡玉萍
关键词:劳动力人口文化素质教育培训
社会工作在震灾救援中的实施领域
2008年
协助灾区救人。在紧急救援阶段,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重点是陪伴受困人员,不仅包括陪伴那些正在施救期间(通常需要数小时时间)的被困对象,提供心理辅导和传播自救意识,
黄匡时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紧急救援震灾心理辅导自救
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空间流动和职业流动被引量:20
2007年
本文利用2006年北京市流动人口家庭户调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流动人口空间流动和职业流动速度趋缓,居所和职业的稳定性在提高。政府部门可以根据这一规律,通过产业调整和布局引导人口流动,重构人口的空间分布。
尹德挺
关键词:流动人口
中美两国多民族合校政策的比较与启示被引量:1
2018年
作为多民族国家,中美两国都采取了多民族合校的教育政策。然而,两国多民族合校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发展过程,在政策背景、政策目标、政策措施方面存在重要区别,在政策效果方面虽然都面临一些问题,但都取得了重要成绩。美国多种族合校在重视政策和法律支持、注重政策的时效性和适时调整。
胡玉萍
从文化观的百年之争看坚定文化自信的战略意义
2018年
15、16世纪新航路的发现与18世纪中叶的殖民运动加大了不同人类群体文化接触的广度和深度,人们日益深刻地感受到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化进化观和文化相对主义两种基本文化态度。东西方社会在推行与反对文化霸权的斗争中,从根本上看始终表现为两种文化观的碰撞与对峙。
胡玉萍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观文化相对主义文化接触殖民运动
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学理基础、制度经验与深层机理
2023年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国家与社会关系融合以及政府治理理念转型是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学理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在构建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探索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以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制度经验。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深层机制在于党的人民性、人的现代化、治理多元化。在此过程中坚持人民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是确保治理的政治逻辑与人民的生活逻辑相契合,进而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刘帅顺吴军尹德挺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学理基础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