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作品数:1,181 被引量:5,160H指数:28
相关作者:刘吉平陈鹏李秀霞张立峰卢万合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03篇期刊文章
  • 3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5篇经济管理
  • 262篇文化科学
  • 164篇农业科学
  • 150篇天文地球
  • 13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0篇历史地理
  • 37篇自动化与计算...
  • 32篇生物学
  • 22篇建筑科学
  • 20篇水利工程
  • 10篇社会学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矿业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 3篇政治法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98篇地理
  • 156篇教学
  • 149篇旅游
  • 89篇城市
  • 77篇理教
  • 66篇生态
  • 62篇地理教学
  • 62篇土壤
  • 57篇湿地
  • 49篇高中地理
  • 46篇GIS
  • 44篇土地利用
  • 40篇灾害
  • 37篇遥感
  • 37篇中学地理
  • 33篇地理信息
  • 31篇课程
  • 30篇影响因素
  • 30篇教育
  • 29篇信息系统

机构

  • 1,140篇吉林师范大学
  • 88篇东北师范大学
  • 85篇中国科学院
  • 31篇吉林大学
  • 25篇通化师范学院
  • 24篇北京师范大学
  • 17篇沈阳农业大学
  • 13篇辽宁师范大学
  • 9篇北京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福建师范大学
  • 8篇云南大学
  • 8篇西北师范大学
  • 7篇丽水学院
  • 6篇对外经济贸易...
  • 6篇吉林省农业科...
  • 6篇延边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河北民族师范...
  • 4篇长春大学

作者

  • 121篇刘吉平
  • 81篇刘家福
  • 79篇张立峰
  • 77篇李秀霞
  • 66篇陈鹏
  • 64篇陈智文
  • 59篇卢万合
  • 47篇张清
  • 47篇杜会石
  • 45篇李国柱
  • 44篇孙滢悦
  • 44篇刘春艳
  • 43篇徐喆
  • 36篇石丹
  • 29篇刘雁
  • 28篇甘静
  • 25篇李玉梅
  • 25篇张丽
  • 25篇梁雨华
  • 20篇朱邦耀

传媒

  • 119篇吉林师范大学...
  • 59篇中学地理教学...
  • 39篇中学教学参考
  • 22篇农业与技术
  • 21篇安徽农业科学
  • 20篇生态学报
  • 20篇湿地科学
  • 18篇水土保持研究
  • 18篇干旱区资源与...
  • 16篇江苏农业科学
  • 15篇地理科学
  • 14篇农业灾害研究
  • 13篇佳木斯职业学...
  • 12篇长春师范学院...
  • 11篇湖北函授大学...
  • 9篇湖北农业科学
  • 9篇湖南农业科学
  • 9篇广东农业科学
  • 9篇水土保持通报
  • 9篇世界农业

年份

  • 5篇2024
  • 52篇2023
  • 75篇2022
  • 85篇2021
  • 56篇2020
  • 60篇2019
  • 86篇2018
  • 87篇2017
  • 92篇2016
  • 78篇2015
  • 72篇2014
  • 50篇2013
  • 48篇2012
  • 45篇2011
  • 61篇2010
  • 45篇2009
  • 47篇2008
  • 30篇2007
  • 16篇2006
  • 23篇2005
1,1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春南湖湿地公园健康评价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和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特点,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长春南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动态分析。根据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选取14个评价指标,提出5级评价标准,对南湖湿地的生态系统状况进行评价,明确各年的健康状况及制约因子。结果显示:2004~2008年,长春南湖湿地生态系统平均健康综合指数为2.582,整体处于亚病态,但总体上是在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将评价结果与实际进行对比分析,证明评价结果是正确的。
马冲亚李闯
关键词:生态系统指标体系
基于突变理论的松花江流域洪灾社会脆弱性评价与分析
2022年
灾害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社会的热点问题,在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对区域防灾减灾提出新要求的背景下,为了便于该地区的洪灾风险量化管理的进行,对松花江流域的脆弱性进行研究。本文以灾害位置模型理论与应急管理周期理论为基础,应用突变级数法延伸后的突变级数法构建评价模型,准确地对松花江流域28个地级市的人口脆弱性、经济脆弱性以及防灾脆弱性3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对洪灾总体脆弱性进行评价与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松花江流域整体属于中等偏高水平,中值区与中高值区交错分布于整个研究区,低值区和中低值区主要以省会城市及其附近区域为主。从总体的洪灾脆弱性来看,人类社会和社会结构的存在可以很大程度地影响生活区域的脆弱性高低,防洪设施的建设、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政府机构的重视都能够极大程度降低区域洪灾脆弱性。
王跃刘家福
关键词:松花江流域洪灾突变级数法
运用乡土地理素材实施课堂情景教学的策略探讨被引量:1
2021年
新课改倡导课堂情景教学,运用乡土地理素材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情景教学独具优势。明确适宜乡土地理情景教学范围,合理设计乡土地理情景教学活动环节,增强师生乡土地理资源教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构建乡土地理素材库等,是有效促进乡土地理资源有效运用,提高高中地理情景教学效果的策略方法。
辛月
关键词:情景教学
“3S”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实践被引量:3
2016年
“3S”技术是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统称,是现代自然灾害监测、防治、区域规划的主要手段。随着人们对“3S”技术的认识逐步加深,“3S”技术在地理技术素养和地理空间素养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张鹏王鑫全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地理课程标准地理空间区域规划灾害监测
孤立湿地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1年
孤立湿地作为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作用逐渐凸显。对术语"孤立湿地"的定义国外进行较早,美国官方将孤立湿地定义为与可流动水体不相邻或不通过地表水相联系的湿地,而我国仅提出了与孤立湿地相关的概念,如"环型湿地"、"碟型洼地"、湿地的"景观破碎化"等。孤立湿地的类型与特征研究相对较少,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仅提出孤立性、水文连通性、生物连通性等特征。孤立湿地的功能研究是孤立湿地研究的重点,从孤立湿地的气候、水文和水质、生境等功能进行阐述。对于孤立湿地的保护,国外已有明确的法律和相应的措施,而我国在此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通过对孤立湿地的定义、类型、特征、功能和保护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我国孤立湿地研究的热点和方向进行了初步展望。
田学智刘吉平
关键词:湿地保护
旅游型城镇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功能演变研究——以二道白河镇为例
2022年
以典型旅游型城镇二道白河镇为例,从国土空间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出发,构建生态均衡性评价体系,对旅游型城镇三生空间功能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三生空间功能各指标评价分值大致呈现增长趋势,增长速度为10%~50%;三生空间功能基本处于勉强均衡阶段.二道白河镇三生空间功能生态均衡性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不均衡性,应加大对环境生态功能的投入,促进二道白河镇三生空间功能均衡发展.
赵靖石丹关婧文尤加兴
城市休闲产业组成体系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休闲是人类消费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随着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休闲产业也在不断发展,本文从休闲、休闲产业的体系研究入手,论述了城市休闲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建立了休闲产业的划分方案.
张顺祁丽
关键词:休闲休闲产业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1年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面积伴随着生物质燃料的广泛应用不断增加,污染程度亦随之增强,研究污染土壤高效修复方法已刻不容缓。生物修复相对于物理和化学修复具有费用低、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体系则是其中最为高效、最具市场潜力的修复技术。详细介绍了微生物修复与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机理及应用,并展望了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发展趋势。
杨辉王海霞李晓军毛华军吴海燕于秀娜罗宏宇
关键词:多环芳烃土壤微生物植物
例谈运用ArcGIS制作教学专题地图被引量:3
2016年
中学地理教学中经常要运用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图来将地理知识形象、具体地展现给学生,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纸质地图,因其信息内容固定、规格大且不易保存、内容更新慢、交互性差等特点已逐渐被淘汰出中学地理课堂;从网站上下载的地图又不完全符合教学背景和需求。因此,使用GIS软件制作专题地图进行讲解的教学方法。
于国强于长红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地理课堂专题地图纸质地图教学背景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及粮食生产影响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自1989年以来,我国农民开始大规模进城务工,并逐渐形成"民工潮".农村劳动力流动有其深刻的经济原因,并会对农业及粮食生产产生深刻影响.分析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会影响农业部门资本积累、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生产人力资本积累和粮食供求区域均衡.从政策层面、产业层面和社会层面提出了稳定农业及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
刘春艳李秀霞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农业粮食生产粮食安全
共1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