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7006508)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4
相关作者:杨晓泉曲家妮于淑娟林花黄科礼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理工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蛋白
  • 4篇大豆蛋白
  • 3篇糖基化
  • 3篇葡聚糖
  • 3篇聚糖
  • 2篇亚基
  • 2篇糖基化产物
  • 2篇牛血清白蛋白
  • 2篇接枝
  • 2篇功能特性
  • 2篇大豆11S球...
  • 1篇乳清
  • 1篇乳清分离
  • 1篇乳清分离蛋白
  • 1篇色谱
  • 1篇球蛋白
  • 1篇热稳定
  • 1篇热稳定性
  • 1篇脉冲电场
  • 1篇接枝产物

机构

  • 1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福建省农业科...

作者

  • 8篇杨晓泉
  • 4篇曲家妮
  • 4篇于淑娟
  • 2篇袁德保
  • 2篇黄科礼
  • 2篇孙炜炜
  • 2篇顾炜
  • 2篇林花
  • 1篇郑二丽
  • 1篇郑恒光
  • 1篇吴娜娜
  • 1篇曾新安
  • 1篇俞思明
  • 1篇贾晓
  • 1篇许彩虹

传媒

  • 3篇食品科学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中国油脂
  • 1篇2010年中...

年份

  • 3篇2011
  • 8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伴大豆球蛋白亚基色谱分离和制备及结构表征被引量:4
2010年
研究了色谱方法对伴大豆球蛋白组成3个亚基的分离纯化工艺条件,并利用圆二色光谱对纯化得到的3个亚基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利用离子交换色谱(DEAE-sepharose fast flow,DEAE为二乙氨乙基)和金属螯合层析(Immobilized metal affinity column,IMAC)相结合的方法,能将3个亚基组分完全分开,得到了能制备相对大量的3个亚基α′,α和β的稳定工艺,纯度为95%,回收率达75%。远紫外CD结果显示,在3个亚基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较少,但都具有较高含量的β折叠和无规卷曲;近紫外CD结果显示,3个亚基在制备过程中因为尿素的变性作用,都已经散失了三级结构。
袁德保杨晓泉黄科礼
关键词:亚基纯化
氯化钠浓度对亲脂性蛋白和7S蛋白分级分离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研究了氯化钠浓度对大豆蛋白中亲脂性蛋白(LP)与7S蛋白分级分离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探讨了氯化钠浓度对蛋白质热变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氯化钠浓度低于100mmoL/L时,7S级分蛋白质得率会显著增加且蛋白质含量基本不变,所得7s级分纯度也有所提高(特别是50mmol/L时);氯化钠浓度在0~100mmol/L范围内LP蛋白质得率几乎不受影响,但蛋白质含量有所降低。各级分的热变性分析表明:7s组分的热变性温度不受氯化钠浓度的影响,但吸热峰焓值变化较大。当氯化钠浓度为50retool/L时对LP和7S的分级分离效果最好。
郑二丽曲家妮杨晓泉吴娜娜顾炜
关键词:大豆蛋白
热处理对大豆蛋白分级分离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对大豆粕进行不同热处理(湿热、干热和压热),研究热处理对大豆蛋白分级分离的影响。研究表明未热处理低温豆粕11S与7S分级不完全,高温豆粕蛋白质得率虽不及低温豆粕的1/2,但高温豆粕中11S与7S级分更易于分离。湿热处理对7S级分纯度影响较大,特别是90℃时7S级分纯度仅为(23.5±0.71)%、得率仅为未加热低温豆粕的1/14。干热处理(特别是70℃时)所得11S和7S级分纯度较高且蛋白质得率损失少。压热处理蛋白质得率大大降低。各级分的脂含量分析表明:高温豆粕IM和7S级分脂含量明显高于未加热低温豆粕。未加热低温豆粕的脂类主要集中于11S和IM级分,湿热处理使脂类向7S级分富集,70℃干热处理IM级分的脂含量最高。结果表明:70℃干热处理2 h的低温豆粕对大豆蛋白的分级分离效果较好。
曲家妮杨晓泉
关键词:大豆蛋白
7S伴大豆球蛋白及其糖基化产物对大豆11S球蛋白热聚集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研究7S伴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及其糖基化产物对大豆11S球蛋白热聚集的影响。从浊度、ξ-电位、粒度、SDS-PAGE测定得出在30mmol/L Tris-HCl缓冲溶液中(含β-巯基乙醇),7S球蛋白及其糖基化产物能够抑制11S球蛋白的热聚集,并且糖基化产物的抑制效果比未糖基化的7S球蛋白明显;7S球蛋白及其糖基化产物抑制11S球蛋白热聚集的机理不同,7S球蛋白糖基化产物对11S球蛋白热聚集的抑制不是由于电荷的作用。
孙炜炜于淑娟
关键词:大豆11S球蛋白糖基化
两种大豆蛋白分级方法的比较研究
2010年
以低温脱脂豆粉为原料,比较大豆蛋白经Nagano法和Samoto法分级所得组分在蛋白质含量、得率、SDS-PAGE、热力学性质和溶解度等方面的异同。研究表明,两种方法所得11S和7S组分的蛋白质含量均高于IM和LP组分,Nagano三种组分的蛋白质含量均高于Samoto相应组分。Samoto的11S和7S组分以及总蛋白得率较高。两种方法所得11S组分的纯度相近,7S组分中Nagano的纯度明显低于Samoto。IM和LP组分中11S亚基均多于7S亚基,LP组分中储藏蛋白所占比例低于IM。两种11S组分中的7S球蛋白几乎完全变性,Samoto的LP组分中蛋白变性程度较Nagano的IM高。pH7.0条件下,LP组分的溶解性最差,其它组分的溶解度相对较高。
曲家妮杨晓泉
关键词:大豆蛋白
脉冲电场条件下乳清分离蛋白-葡聚糖共价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功能特性的研究
蛋白质的糖基化是指蛋白质的氨基基团与糖的还原性羰基末端反应形成共价复合物。这种基于Maillard反应机理的化学改性,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改善蛋白质功能特性的方法。与干热法相比,湿热法制备糖基化产物所需时间较短,但高温下易...
孙炜炜于淑娟贾晓俞思明曾新安杨晓泉
关键词:脉冲电场糖基化乳清分离蛋白葡聚糖功能特性
牛血清白蛋白-葡聚糖接枝改性及机理研究(Ⅰ)被引量:5
2010年
分别采用干热和湿热两种方法制备牛血清白蛋白和葡聚糖Maillard反应产物,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产物褐变程度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分别表明:干热法反应中Maillard高级阶段反应程度较弱,反应产物分子量分布较广;湿热法有利于反应向Maillard高级阶段进行,反应产物分子量分布较为集中。PAS染色结果证明,两种Maillard反应方法均生成不同接枝程度的糖基化产物,并采用分子排阻色谱分析两种反应体系中Maillard反应产物结构特征。
林花于淑娟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葡聚糖MAILLARD反应接枝
大豆伴球蛋白组成亚基热稳定性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明确大豆伴球蛋白良好热稳定性的根源,以大豆伴球蛋白及其组成亚基为研究对象,从组分的角度分析探讨了表面疏水性和表面电荷对热稳定性的影响,探求热稳定性与表面性质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低离子强度下,三种亚基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粒度分布显示,β亚基生成的聚集体最大,达到100nm;在高离子强度下,三种亚基的粒度分布皆呈增大趋势,β亚基增幅最大,致使部分β亚基絮凝沉淀;大豆伴球蛋白亚基组分的热稳定性与表面疏水性及Zeta-电位有紧密的关系,通过直接控制三者的热聚集行为,从而影响体系的热稳定性。
黄科礼袁德保郑恒光杨晓泉顾炜
关键词:亚基热稳定性表面疏水性
牛血清白蛋白-葡聚糖接枝产物的功能特性被引量:3
2011年
研究牛血清白蛋白(BSA)-葡聚糖干热法和湿热法接枝产物的功能特性,结果表明:BSA-葡聚糖干热法接枝产物乳化性能有所提高,起泡性能极大降低,而疏水性降低幅度较小;BSA-葡聚糖湿热法接枝产物乳化性降低幅度较大,起泡性和亲水性都有显著提高。热稳定性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表明,与BSA相比干热法和湿热法接枝产物的热稳定性都有所提高,但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均提高不明显。
林花于淑娟许彩虹杨晓泉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葡聚糖接枝功能特性
7S伴大豆球蛋白及其糖基化产物对大豆11S球蛋白热聚集的影响
研究7S伴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及其糖基化产物对大豆11S球蛋白热聚集的影响。从浊度、ξ-电位、粒度等测定得出在30mmol/L Tris-HCl缓冲溶液中(含β-巯基乙醇),7S球蛋白及其糖基化产物能够抑制11...
孙炜炜于淑娟
关键词:大豆11S球蛋白糖基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