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0AA101503)

作品数:31 被引量:144H指数:7
相关作者:于殿宇姜绍通李越刘晶庞敏更多>>
相关机构:东北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化学工程
  • 4篇农业科学
  • 4篇理学
  • 3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脂肪酶
  • 5篇植物甾醇
  • 5篇甾醇
  • 4篇植物甾醇酯
  • 4篇甾醇酯
  • 4篇酶活
  • 4篇固定化
  • 4篇大豆油
  • 3篇生物传感
  • 3篇生物传感器
  • 3篇酯化
  • 3篇磷脂酶A
  • 3篇甘油三酯
  • 3篇感器
  • 3篇菜籽
  • 3篇传感
  • 3篇传感器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组

机构

  • 18篇东北农业大学
  • 14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哈尔滨理工大...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造纸...

作者

  • 16篇于殿宇
  • 10篇姜绍通
  • 6篇李越
  • 5篇刘晶
  • 4篇周晓丹
  • 4篇时敏
  • 4篇陈晓慧
  • 4篇李志平
  • 4篇江连洲
  • 4篇齐颖
  • 4篇庞敏
  • 3篇罗水忠
  • 3篇王雪
  • 3篇任运宏
  • 2篇任学敏
  • 2篇潘丽军
  • 2篇杜艳慧
  • 2篇王铭义
  • 2篇郑志
  • 2篇王丽娟

传媒

  • 11篇食品科学
  • 9篇食品工业科技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中国油脂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营养学报
  • 1篇化工进展
  • 1篇Agricu...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2篇2013
  • 14篇2012
  • 15篇2011
  • 2篇201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脂肪酶修饰丝网印刷电极测定三油酸甘油酯被引量:1
2012年
制备了用于快速检测三油酸甘油酯的脂肪酶修饰丝网印刷电极(SPE)电化学传感器单元。用循环伏安法(CV)和计时电流法(CC)研究了三油酸甘油酯在脂肪酶修饰SPE上的电化学行为,确定了测定甘油酯的最优条件,建立了测定三油酸甘油酯浓度的电化学方法。其中CV法的线性范围为0.01~5 g.L-1,检出限为2.5 mg.L-1;CC法的线性范围为0.001~5.50 g.L-1,检出限为0.2 mg.L-1。以CV法考察样品的加标回收率,6个葵花籽油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4%~105%。
刘韩凤郭春景叶永康罗水忠姜绍通
关键词:脂肪酶
脂肪酶修饰碳糊电极测定甘油三酯
<正>甘油三酯是由脂肪酸和甘油酯化后形成的脂肪分子,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大多数电化学测定方法都是测定甘油三酯水解后生成脂肪酸或甘油的量[1]。由于脂肪酶的制备简便,可用脂肪酶修饰电极来制备甘油三酯传感器,并应用于医疗...
郭春景叶永康程杰顺罗水忠姜绍通
两种常见固定化脂肪酶的酶学性质和微观结构比较
2012年
分别对游离脂肪酶、大孔树脂吸附-交联固定化脂肪酶和海藻酸钠固定化脂肪酶的热稳定性、pH稳定性和操作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固定化脂肪酶在热稳定性、pH稳定性和重复利用次数上均有明显提高。对大孔树脂吸附-交联和海藻酸钠固定化微球进行了表观结构的考察。从SEM图片可以看出:海藻酸钠固定化微球表面和内部为均匀的蜂窝状多孔性结构,孔径较大,约0.1mm;而大孔树脂吸附-交联固定化微球内部具有规则蜂窝状通孔结构,孔径都在几微米以下。说明大孔树脂吸附-交联固定化脂肪酶效果比较理想。
陈晓慧李越时敏李志平于殿宇
关键词:固定化脂肪酶SEM酶活
菜籽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建立适用于菜籽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技术。[方法]以湘油17号为材料,对双向电泳技术中的样品制备方法、凝胶浓度、上样量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使用TCA-丙酮法提取菜籽总蛋白最佳,所获蛋白在2-DE图谱上获得的点数最多。当采用pH3~10IPG胶条和12%的凝胶、上样量为250μg时,可得到背景清晰、重复性好、蛋白点分辨率较高的双向电泳图谱。[结论]为开展油菜种子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王丽娟任学敏杜艳慧张其彬罗水忠姜绍通郑志
关键词:菜籽蛋白质组双向电泳
产脂肪酶真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从富含油脂的土壤中寻找高产脂肪酶的真菌,以期为扩大脂肪酶的菌源提供材料。[方法]从上海市、河北省唐山、江苏省兴化、安徽省合肥地区土样中,经富集培养、平板筛选得到22株脂肪酶产生菌株,通过复筛得到1株脂肪酶活力较高真菌。根据《常见与常用真菌》对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不同条件对菌株产酶的影响。[结果]从富含油脂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产脂肪酶能力较高菌株,根据菌落群体及个体形态,查阅相关鉴定手册,初步确定该菌株为黑曲霉。菌株产酶条件研究表明:其最适产酶条件为温度30℃,初始pH 7,装液量20%,最适碳源与氮源分别为淀粉和蛋白胨。[结论]为脂肪酶产生菌以及脂肪酶的工业化生产与应用奠定了基础。
李军红姜绍通童洋洋
关键词:脂肪酶产酶条件
高碘酸钠氧化法固定化磷脂酶A_1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研究了高碘酸钠氧化法在纤维素滤纸膜载体上固定化磷脂酶A_1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以固定化酶活力为指标,当高碘酸钠浓度为0.15mol/L,活化80min,与浓度为0.05g/mL酶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为5.8)于戊二醛浓度0.4%、温度4℃交联4h,获得的固定化磷脂酶A_1酶活最高为4.8U/cm^2。固定化酶膜的酶学性质为:最适温度35℃;最适pH为9.0。与游离酶相比,pH向碱性偏移1.0;经7次重复使用后,固定化酶膜活力为原酶活的65%以上。SEM结果显示,经高碘酸钠氧化后的纤维素滤纸膜能较好地固定磷脂酶A_1。
于殿宇马莺刘晶张佳宁李琳
关键词:固定化酶活
薄层色谱法测定油脂中甘油三酯含量被引量:18
2013年
采用薄层色谱-可见分光光度法以内标法定量测定油脂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应用硅胶柱层析将混合甘油酯中的甘油三酯分离出来,得到甘油三酯的高纯品,作为甘油三酯测定的标准品。混合甘油酯经薄层色谱分离、洗脱及显色,然后经分光光度法在700nm测定其吸光度,测定甘油三酯的含量。本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9.8%,有良好的准确度,精密度略低;获得的甘油三酯标准品,在10~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保证薄层板在5min固定时间显色,洗脱液在1.5h内检测,其稳定性良好;样品的检测限为0.55μg/mL。本方法为混合脂肪酸组成的甘油三酯含量测定提供简单快捷的方法。
鲍方宇张敏
柱层析法提纯羊毛脂中胆固醇的工艺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柱层析法分离羊毛脂中的胆固醇,以胆固醇与杂质羊毛甾醇的分离度为判定依据来筛选吸附剂及优化层析工艺,同时对吸附剂进行了再生考察。实验表明,当以200~300目粗孔硅胶为吸附剂、丙酮/正己烷混合溶剂(体积比4∶96)为流动相、35℃下胆固醇上载量为2.4%(质量分数)时,胆固醇的分离效果较好,所得胆固醇含量可达84.36%,收率为85.67%。另外选用丙酮/正己烷混合溶剂(体积比50∶50)对吸附剂进行再生处理,硅胶经7次使用再生循环,分离效果未降低。
胡文娜苏宝根苏云杨亦文任其龙
关键词:胆固醇柱层析硅胶
氧化镍-脂肪酶修饰丝网印刷电极测定二油酸甘油酯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电化学氧化沉积纳米氧化镍(NiO)于丝网印刷电极(SPE),使用壳聚糖包埋法将脂肪酶固定在NiO-SPE上构建一种新的脂肪酶生物传感器用于测定二油酸甘油酯。以铁氰化钾作为电子媒介体,在1%Triton-X100,PBS(0.1 mol/L,pH 7.0)体系中,用循环伏安法(CV)表征了二油酸甘油酯在Lipase-NiO-SPE上的伏安行为,并用CV检测二油酸甘油酯。在0.04~180μ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3),检出限为0.01μmol/L。该方法简单、快速、准备、稳定,可用于二油酸甘油酯含量的检测。
郭春景叶永康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纳米氧化镍脂肪酶伏安法
菜籽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研究(英文)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建立适用于菜籽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技术。[方法]以湘油17号为材料,对双向电泳技术中的样品制备方法、凝胶浓度、上样量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使用TCA-丙酮法提取菜籽总蛋白最佳,所获蛋白在2-DE图谱上获得的点数最多。当采用pH3~10IPG胶条和12%的凝胶、上样量为250μg时,可得到背景清晰、重复性好、蛋白点分辨率较高的双向电泳图谱。[结论]为开展油菜种子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王丽娟任学敏杜艳慧张其彬罗水忠姜绍通郑志
关键词:菜籽蛋白质组双向电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