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ZZ045)

作品数:47 被引量:178H指数:5
相关作者:程倩马全中杨四海李红亮谢新水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理工大学韶关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4篇政治法律
  • 7篇哲学宗教
  • 5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1篇政府
  • 9篇社会
  • 9篇公民
  • 5篇公共服务
  • 4篇社会治理
  • 4篇社会组织
  • 4篇服务型
  • 4篇服务型政府
  • 3篇信任
  • 3篇政务
  • 3篇主义
  • 3篇马克思恩格斯
  • 3篇公共
  • 3篇公共性
  • 3篇公共政策
  • 3篇公民精神
  • 3篇恩格斯
  • 2篇代议
  • 2篇代议制
  • 2篇道德

机构

  • 24篇南京理工大学
  • 9篇韶关学院
  • 8篇南京农业大学
  • 5篇南京大学
  • 5篇淮阴师范学院
  • 5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对外经济贸易...
  • 1篇北京工业职业...
  • 1篇国家法官学院
  • 1篇北京财贸职业...
  • 1篇江苏省社会科...

作者

  • 11篇程倩
  • 9篇马全中
  • 6篇杨四海
  • 6篇李红亮
  • 5篇谢新水
  • 5篇向玉琼
  • 5篇陈思宇
  • 2篇刘晶
  • 2篇张旭霞
  • 1篇于翔
  • 1篇李丰
  • 1篇詹王镇
  • 1篇周军
  • 1篇巩丽娟
  • 1篇李玲
  • 1篇孙傲
  • 1篇李福兰
  • 1篇周雪梅

传媒

  • 4篇学海
  • 4篇理论与改革
  • 4篇党政研究
  • 2篇领导科学
  • 2篇探索
  • 2篇理论探索
  • 2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天津行政学院...
  • 1篇江苏高教
  • 1篇长白学刊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晋阳学刊
  • 1篇经济问题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江海学刊
  • 1篇中共浙江省委...
  • 1篇福建论坛(人...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求实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年份

  • 11篇2017
  • 16篇2016
  • 8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内卷化”及其矫正——基于B市G区购买服务的经验分析被引量:24
2017年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存在"内卷化"现象,"内卷化"主要表现为社会组织的官僚化和行政化、契约合同过程的指令化以及公共服务的形式化和选择性。造成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内卷化"的影响因素,包括控制导向的社会治理体制、外生性所造成的资源依赖和由此导致的嵌入性控制、志愿失灵造成的专业主义缺失等。矫正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内卷化"的路径应包括建立服务导向的社会治理模式,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引导,完善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的"三维"制度体系等。
马全中
关键词: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政府购买服务
论行动主义路径中的政务诚信建设被引量:1
2016年
加强社会诚信建设,首先需要理论创新的勇气,不蹈西方社会契约型信任的老路,找到能够推动信任体系改进和诚信文化型构的中间力量——政务诚信;同时需要找到使政务诚信建设和社会诚信提升的行动主义路径——政府及各类行动者作为诚信规则体系及信任社会文化的承载者、制造者和改革者,引导社会进程并改变诚信文化结构与信任规则体系及类型,完成以政务诚信建设带动社会诚信提升的目标。其中,政府作为最重要的行动者,在行动主义视角下聚集社会治理体系中各类行动者的资源,以"元治理"的定位鼓励、引导民众和社会组织在不同平台、用不同方式共同处理公共事务时,产生相互的信任与合作,建立起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市民社会与公民国家需要的良好关系,完成政府信任资源与政治文化相互的构造过程,以政务诚信建设引导、培育社会精神与文化。这就需要形塑具有公共精神的行动者,造就具有包容精神和行动能力的服务实践者。要在公共生活的健全中提升多元主体的治理能力,在行动主义的合作治理体系建设中"导(道)之以德",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信任资源。
程倩
关键词:政务诚信行动主义社会诚信
超越公共政策的共识追求被引量:5
2016年
现代社会中的政策是基于共识而形成,也是以共识的形式体现出来的。在近代以来的中心—边缘治理结构中,无论是通过代议制的运行而聚合出共识,还是通过科学化的因果推理而得出共识,共识的达成都是受到精英的主导和操控。这样,共识往往体现的是精英的意志,基于共识而生成的政策因而远离了公共利益,成为精英管理社会的工具。当社会发展到具有高度差异化与个性化的历史阶段,所谓的"共识"愈来愈无法包容社会的普遍利益了,个体差异凸显并要求在政策中体现出来,精英无法继续主导共识的达成以及政策过程,政策也不再是精英意志实现的工具了。对差异的尊重被放在了首位,共识就是在差异的在场中达成。在多元行动中生成的政策摆脱了狭隘的工具理性的解释,被赋予了道德的内涵,政策的实施也促成了社会中德治的发生。
向玉琼
论身份与角色二重化中的公民主体性及其重建被引量:3
2015年
在以自由、平等和民主等为价值基石的现代国家建构中,公民是一个有多重蕴意的政治概念,它既包含着个体层面的主体性内涵,又是民主国家的基本构成单元与公共权力的终极来源。公民依托其身份资格的获得与角色行为的扮演而存在。其中,公民身份是静态的存在形态,是政治与法律的规定;而公民的社会活动、政治活动等均是以角色的形式出现的,两者既统一又不同。公民通过在行动中扮演角色而获得主体性。现代社会中工具化价值的过度扩张引发了公民主体性的异化,带来了公民主体性的衰落。因此,要重建公民的主体性,并探索出相应的实现路径,通过公民个体之自主性的获得与重建,促进公民在公共生活中的成长,最终成为完整的人。
陈思宇刘晶
关键词:公民身份主体性
近十年中国公民精神海外研究评述被引量:2
2016年
公民精神具有公民主体性和公共性两个特性,海外学者关于中国公民精神的研究,是中国公民精神整个研究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海外学者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市场经济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为中国公民和公民精神的塑造提供了必要条件;儒家思想尽管与现代文化之间有些格格不入,但是其对现代公民精神在中国的发展并不是绝无裨益的;在教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中,中国公民精神呈现出逐步成长的趋势;国家主导下的中国公民法律权利和社会权利发展较快,而政治权利发展滞后,表现出与西方经典公民理论不同的特点;中国公民精神的未来走向,是扩大公民政治权利和培养世界公民意识。但是,海外研究存在着否定中国政治制度等问题。
杨四海程倩
关键词:儒家思想
中外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比较研究——基于边界、模式、法制、机制的多维视角被引量:5
2016年
英美等发达国家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具有购买服务范围广泛、购买服务模式以协作伙伴关系为主、法律体系健全、购买机制完备等特点。相比较而言,我国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存在购买范围较为局限、购买模式以非竞争购买为主、法律体系和购买机制还不完善等问题。未来我国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范围应根据服务特性与社会组织能力等因素确定,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供给服务模式,完善政府购买服务的相关法制、机制设计。
马全中
关键词:政府社会组织公共服务
追寻公正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被引量:6
2016年
国家因何而产生?不同理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应当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国家的功能是不同的,但是近代以来,当人民被确立为国家的主权者后,国家在根本性质上就被认为是服务于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中,提供社会公正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也是国家应当奉告的基本原则,更应看作是国家存在的核心价值。当前,我国之所以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课题,意味着要再一次刷新国家职能,以使国家的公正价值得到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法,内涵非常丰富,但归结到最为根本的一点上,就是要突出社会公正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引导去实现社会公正。也就是说,在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始终突出公正的价值导向,一切制度安排和社会治理活动都应突出社会公正的目标,并努力去营建公正的社会秩序。
巩丽娟
关键词:公正社会秩序
论第三次启蒙的构想及其基本思路被引量:1
2017年
启蒙社会的思想大多会因为时代发展而沦为被批判的对象。发生在农业社会以激活人的精神存在为使命的"权力启蒙",已经成为了工业社会启蒙时期思想家祛魅的靶子;发生在工业社会以人格概念为制度基础、以激活人的物质存在为路径的"法的启蒙",同样留下了"绝对缺陷",导致了社会发展过程中日益扩大的"道德黑洞",并在后工业化过程中形成了彻底的"风险社会"。张康之先生的《论伦理精神》是新时代、新技术、新实践催生的新思想。根据全球化和后工业化的治理要求,突破了第一、二次启蒙的思想界域,提出了人的三重存在:物质存在、精神存在和道德存在,将道德存在应用于合作的社会并嵌入到服务型社会治理模式之中,弥补了第二次启蒙的"绝对缺陷"。这是社会治理模式设计的重大思维转变。人的道德存在的提出、理解和应用是第三次启蒙的基础,没有道德存在的第三次启蒙难以可能。
谢新水周雪梅
关键词:道德存在
T·H·马歇尔社会权利理论的困境与公民身份的责任转向被引量:1
2015年
20世纪中期,T·H·马歇尔将公民身份的构成要素归纳为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并且结合英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情况,就社会权利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开创了现代公民身份研究的新领域。然而批评者指出,无条件的社会公民权利和福利政策,将制造"保姆国家",导致公民去政治化、去道德化的不良后果,造成社会权利与公民权利之间的矛盾。顺应全球化时代发展的要求,实现公民身份从权利到责任的转向,构建公民权利和责任相对平衡的关系,造就整体公民身份,从超国家的视野和世界主义责任的角度,丰富国家公民身份的内涵,已经成为西方公民身份发展的基本走向。但是,世界主义公民身份不是一种独立的存在形态,它只是立足于国家公民身份对人类面临的全球化问题的观照。
杨四海程倩
关键词:社会权利公民身份
关于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被引量:2
2013年
构建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首先在指标选取上应符合一些基本要求,如:目的性、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突出性、政令性、可比性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其次,要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从目标层、准则层及指标层三个层次来构建。再次,要对指标层的权重进行量化分析,使评估结果科学化、精确化。
李红亮
关键词: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