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544)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海滨王雪飞刘佳徐军王晗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2篇慢性
  • 2篇聚合酶
  • 2篇合酶
  • 2篇肝病
  • 2篇肝病患者
  • 2篇肝炎
  • 2篇病患
  • 1篇毒性肝炎
  • 1篇性病
  • 1篇性病毒性肝炎
  • 1篇移植前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荧光定量PC...
  • 1篇粘附
  • 1篇粘附活性
  • 1篇实时定量PC...
  • 1篇透明质酸
  • 1篇肿瘤
  • 1篇重型

机构

  • 6篇解放军第30...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6篇王海滨
  • 3篇王雪飞
  • 2篇王晗
  • 2篇徐军
  • 2篇刘振红
  • 2篇刘佳
  • 1篇冯艳青
  • 1篇吕平
  • 1篇杨丽华
  • 1篇李永利
  • 1篇雷银花
  • 1篇王玮
  • 1篇李志宏
  • 1篇郭静霞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传感技术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肝癌患者红细胞CD44s数量变化与循环透明质酸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采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研究肝癌患者红细胞CD44s数量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戊二醛固定的1.2×106红细胞定量“液相包被”于V型板中,加入抗CD44s鄄碱性磷酸酶标记复合体,加底物显色,移显色液于比色孔,在405nm比色,计算其吸光值(A405),研究123例肝癌患者的红细胞CD44s数量进行测定,血清透明质酸(sHA)采用进口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晚期肝癌和已经发生转移的肝癌患者其红细胞CD44s数量显著低于早期肝癌和未发生转移的肝癌患者,并显著低于正常人群(P<0.01)。肝癌患者红细胞CD44s的数量下降与血清sHA含量的升高关系密切。[结论]红细胞CD44s数量的变化可能与肝癌病情的发展及转归存在密切的关系。
王海滨刘振红刘佳
关键词:红细胞CD44S肝肿瘤
不同肝病患者血清sCR1浓度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研究不同肝病患者血清sCR1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细胞竞争酶联免疫实验,分别检测32例正常人(鲜血员)、34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39例肝硬化(Child-Pugh B级)、37例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sCR1浓度,并采用OLYMPUS5400生化仪和全自动凝血分析仪ACL-9000分别检测被测人群血清CHE、PT和PA等肝功能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正常对照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硬化(Child-Pugh B级)患者和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的不断加重,血清sCR1浓度相互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肝硬化(Child-Pugh B级)血清sCR1浓度与血清CHE变化呈负相关(r=-0.90)。结论:血清sCR1浓度可以很好地反映肝炎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变化,是判断肝病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的重要参考。
王晗王雪飞杨丽华王海滨
关键词:慢性病毒性肝炎重型肝炎
急重肝炎淋巴细胞脆性与肝脏功能损伤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 研究急重肝炎患者淋巴细胞脆性的变化,观察其与肝病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急重肝炎患者32例,慢重肝炎患者66例、健康成年人46例、3~5岁健康儿童15例,采用淋巴细胞脆性实验检测淋巴细胞天然免疫反应的变化。淋巴细胞和抗原靶细胞在37℃下温育5-30min,高倍镜下观察淋巴细胞破碎的程度,与靶细胞接触的淋巴细胞膜完整无破坏者其脆性为阴性,与靶细胞接触的淋巴细胞中,30%以内被破坏者为轻度脆性、30%-60%被破坏为中度脆性、超过60%被破坏为重度脆性。结果 46例健康成人中,淋巴细胞脆性发生率为30.4%,其中9例呈轻度脆性(19.6%),3例中度脆性(6.5%)和2例重度脆性(4.3%)。66例慢重肝炎患者中,淋巴细胞轻度脆性14例(21.2%),中度脆性7例(10.6%),重度脆性4例(6.1%),与健康成人比较无显著差异。32例急重肝炎患者中,只有4例淋巴细胞为脆性阴性,淋巴细胞轻度脆性4例(12.5%),中度脆性9例(28.1%),重度脆性15例(46.9%)。4例淋巴细胞脆性阴性的急重肝炎患者有3例在住院1月后痊愈,疾病急性期与恢复期同一人群的淋巴细胞脆性无明显变化。结论 急重肝炎人群的淋巴细胞脆性显著高于慢重肝炎患者,肝病患者淋巴细胞脆性与病情及预后有关。淋巴细胞脆性可能是机体淋巴细胞天然应急免疫反应的表现。
王海滨徐军王晗
关键词:肝炎慢性细胞壁淋巴细胞
肝病患者肝移植前后ECR1粘附活性及数量的变化
2009年
目的研究肝移植患者ECR1粘附活性及数量的变化。方法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功能实验对38例肝移植、6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的ECR1粘附活性进行测定,并与肝功能指标比较,采用ELISA方法测定ECR1含量变化。动态检测FK506药物浓度。结果肝移植患者移植前ECR1粘附活性和数量均低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但肝移植后第3天患者的ECR1粘附活性明显回升,并显著高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P<0.05);肝移植患者ECR1粘附活性的变化与CHE、PT及PTA等指标的变化关系密切。结论重症肝病患者恢复肝脏功能后,血清中抑制ECR1粘附活性的物质很快被清除,随后出现CR1数量的回升,提示肝病患者红细胞粘附活性的变化可作为评价肝脏移植成功的重要参考指标。
刘振红吕平郭静霞李永利王雪飞冯艳青王海滨
关键词:肝移植肝功能损伤
三种HBV DNA提取方法对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影响的比较被引量:21
2008年
目的研究3种核酸提取方法对黄疸、溶血和脂血标本HBV DNA荧光定量结果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检验质量和改进检测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目前临床常用的多聚糖病毒沉淀浓缩法(PEG法)、碱液直接裂解和微量核酸释放剂(Micro-Nucleic-Releaser,MNR)等3种核酸提取方法,对含有HBV的黄疸、溶血和脂血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研究不同标本对荧光PCR定量结果和扩增效率的影响。选择酚-氯仿提纯法作为核酸提取对照方法。结果黄疸、溶血和脂血标本,对3种不同核酸提取方法的荧光PCR定量结果和扩增效率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完全溶血的标本对PCR扩增效率的影响最大,如定量值为4×10^3拷贝/ml的低拷贝完全溶血标本,MNR法测定结果为2.21×10^3拷贝/ml,PEG法为1.02×10^3拷贝/ml,碱性直接裂解法的定量值为阴性,临床自然溶血较重的标本对荧光定量检测影响较小,脂血和黄疸标本对荧光定量PCR扩增效率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实际定量值无明显影响;其中,MNR法在不同标本的定量重复性和荧光PCR扩增效率最好,碱液直接裂解法较差。酚-氯仿提纯法虽然获得较高的扩增效率,但存在大约有1个数量级的核酸丢失。结论基于MNR核酸提取方法的荧光定量PCR检测,对不同的临床标本均可获得较好的扩增效率、敏感性和重复性,操作简便、快速且无核酸丢失和污染,适合临床检验应用。
刘佳徐军王雪飞王海滨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
硅对聚合酶链式反应抑制作用的实时定量实验研究
2008年
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研究了硅表面对乙肝病毒(HBV)DNA扩增过程的抑制作用。实验中采用HF处理的H终止硅和与自然氧化的硅片作为样品,按照1.0mm2/μL和5.2mm2/μL的面体比(硅片总表面积与PCR反应液的体积之比)与PCR反应液预混合(未加DNA样品,同时,TaqDNA聚合酶的浓度分别为0.2U/35μL和1.0U/35μL),充分混合预设的时间后,取出硅片,汲取上清液与DNA样品混合后采用实时定量PCR仪SlanTM进行扩增。扩增结果的荧光曲线表明:自然氧化的硅样品对PCR抑制作用更强,其对Taq聚合酶的抑制效果大于4.4mU/mm2;高面体比条件下,即使在初始扩增阶段,也达不到理想的指数形式;缩短芯片反应时间有利于降低材料对扩增的抑制效应。
雷银花王玮王海滨李志宏
关键词:聚合酶链式反应实时定量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