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A-2400-11-0202)

作品数:6 被引量:68H指数:6
相关作者:蓝蔚青谢晶施建兵周会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带鱼
  • 5篇冷藏
  • 4篇贮藏
  • 4篇贮藏期
  • 4篇贮藏期间
  • 3篇菌相
  • 3篇保鲜
  • 2篇微生物
  • 2篇细菌菌相
  • 2篇酶链反应
  • 2篇聚合酶
  • 2篇聚合酶链反应
  • 2篇菌相变化
  • 2篇合酶
  • 2篇复合保鲜
  • 2篇复合保鲜剂
  • 2篇保鲜剂
  • 1篇优势腐败菌
  • 1篇溶菌酶
  • 1篇生物保鲜

机构

  • 6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6篇谢晶
  • 6篇蓝蔚青
  • 1篇周会
  • 1篇施建兵

传媒

  • 2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食品与生物技...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PCR结合生理生化鉴定对冷藏带鱼主要细菌菌相组成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将传统的微生物生理生化鉴定技术与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并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对冷藏带鱼贮藏期间的主要细菌组成比例进行研究。样品在(4±1)℃贮藏,分别于不同贮藏时间取样,对各个阶段的微生物菌落进行分离纯化、形态观察和部分生理生化鉴定,对最终得到的细菌纯培养物直接提取DNA,作16SrDNA PCR扩增,产物经测序后于NCBI与已知序列进行相似性比对,最终得到13株具有典型特征的纯菌株。结果得出,冷藏带鱼在货架期终点时,其主要微生物的种类与所占比例依次为: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34.7%)、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14.5%)、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 10.2%)、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8.2%)、弧菌(Vibrio rumoiensis 6.1%)、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6.1%)、绿色气球菌(Aerococcus viridans 4.1%)、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 4.1%)、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4.0%)、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2.0%)、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2.0%)、成团肠杆菌(Enterobacter agglomerans 2.0%)、约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ohnsonii 2.0%),其中腐败希瓦氏菌为带鱼冷藏期间的主要优势腐败菌,假单胞菌在带鱼冷藏过程中的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
蓝蔚青谢晶
PCR-DGGE指纹技术研究复合保鲜剂对冷藏带鱼贮藏期间微生物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为探讨复合保鲜剂的作用机理和延长水产品货架期,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指纹技术研究复合保鲜剂对冷藏带鱼贮藏期间微生物种群多样性演替规律的影响。采用SDS(sodium dodecyl sulfate)化学裂解法,分别从对照组与复合保鲜剂处理组的冷藏带鱼中提取总细菌基因组DNA,同时进行16S rDNA的V3可变区PCR扩增,再通过DGGE得到动态变化的指纹图谱。DGGE图谱表明,产品在贮藏初期具有丰富的微生物群落,说明污染微生物的多样性,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只有少数种类细菌存活并最终成为主导菌群;通过对冷藏带鱼DGGE图谱上的主要条带进行测序分析,获得12种细菌。对照组与复合保鲜剂处理组在腐败后期的特定腐败微生物种类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嗜冷杆菌为带鱼贮藏初期的优势菌,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希瓦氏菌与假单胞菌的比例逐渐增加,在贮藏过程中成为主要优势菌,荧光假单胞菌与弧菌在贮藏期间占有较大比例。同时,冷藏带鱼经复合保鲜剂处理后,其中的希瓦氏菌与假单胞菌受到明显抑制。
蓝蔚青谢晶
关键词:带鱼复合保鲜剂微生物
冷藏带鱼贮藏期间主要微生物动态变化的PCR-DGGE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本文研究了冷藏带鱼贮藏期间的主要微生物种群演替规律,为延长水产品货架期提供参考。采用SDS化学裂解法,从冷藏带鱼中提取总细菌基因组DNA,并进行16SrRNA的V3可变区PCR扩增,再通过DGGE得到动态指纹图谱。结果表明,贮藏初期冷藏带鱼样品中的微生物群落丰富,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为前期的主要优势菌。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仅有少数种类细菌存活并最终成为主导菌群。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在贮藏过程中比例逐渐增大,希瓦氏菌(Shewanella sp.)与弧菌(Vibrio sp.)比例也有明显增加,在贮藏后期发展成为优势腐败菌。
蓝蔚青谢晶
关键词:带鱼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微生物
传统生理生化鉴定技术结合PCR法分析复合保鲜剂对冷藏带鱼贮藏期间菌相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将微生物传统生理生化鉴定技术与PCR法相结合,研究了复合保鲜剂对冷藏带鱼贮藏期间菌相变化的影响。通过对冷藏对照组与保鲜剂处理组样品贮藏期间的主要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16SrDNA序列分析与生理生化鉴定,并作系统发育树分析,最终鉴定出13株具有典型特征的纯菌株。对照组样品在货架期终点时,其主要微生物的种类与所占比例依次为:腐败希瓦氏菌(34.7%)、荧光假单胞菌(14.5%)、松鼠葡萄球菌(10.2%)、嗜水气单胞菌(8.2%)、弧菌(6.1%)、恶臭假单胞菌(6.1%)、绿色气球菌(4.1%)、金黄色葡萄球菌(4.1%)、蜡样芽孢杆菌(4.0%)、铜绿假单胞菌(2.0%)、嗜冷杆菌(2.0%)、成团肠杆菌(2.0%)、约氏不动杆菌(2.0%)。其中,腐败希瓦氏菌为特定优势腐败微生物。假单胞菌属在带鱼冷藏过程中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荧光假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经复合保鲜剂处理后,能够使冷藏带鱼的二级鲜度货架期延长9d,并使其贮藏期间的细菌菌相组成比例发生变化,细菌种类减少到9种。主要优势菌的比例明显减少,表明复合保鲜剂对带鱼体内腐败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蓝蔚青谢晶
关键词:带鱼复合生物保鲜剂菌相变化
冷藏鲳鱼贮藏期间的细菌种群变化被引量:17
2013年
分析了鲳鱼(Pampus argenteus)冷藏期间的感官、pH值、微生物指标及主要细菌种群变化。研究表明,初始样品pH值为7.217±0.015,菌落总数(CFU/g)的对数值为3.967±0.012;初始细菌种类较多,其中45.92%为革兰氏阴性菌,54.08%为革兰氏阳性菌,优势菌为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 28.81%)、松鼠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ciuri 15.38%)、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spp.12.09%)、草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 9.02%)、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8.53%)与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 6.39%),同时检出一定比例的成团肠杆菌、微杆菌与嗜根库克菌。冷藏过程中,腐生葡萄球菌与松鼠葡萄球菌等生长受到抑制,细菌菌相组成逐渐单一,适应低温环境条件的革兰氏阴性菌比例逐渐增加,在贮藏的第3、5、7天至货架期终点(pH值为8.057±0.005,菌落总数(CFU/g)的对数值为9.137±0.032)时,阴性菌比例分别达到83.82%、95.86%、96.88%与93.57%。其中,假单胞菌与腐败希瓦氏菌增长显著,在贮藏末期比例为45.71%与33.57%,荧光假单胞菌(35.00%)明显多于草莓假单胞菌(10.71%)。
蓝蔚青谢晶施建兵周会张琛杰
关键词:鲳鱼冷藏优势腐败菌细菌菌相
酸性电解水与溶菌酶对冷藏带鱼品质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以感官评定、菌落总数、pH值、挥发性盐基氮与2-硫代巴比妥酸作为评价指标,测定不同组带鱼样品冷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酸性电解水瞬时杀菌力强,能在短时间内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明显减缓挥发性盐基氮的升高,使带鱼的冷藏货架期延长2-3 d;溶菌酶保鲜液则能延缓带鱼感官品质的下降,抑制鱼体内脂肪的氧化酸败,使冷藏带鱼的保鲜期延长3-4 d.
蓝蔚青谢晶
关键词:带鱼冷藏酸性电解水溶菌酶保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