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07QA14047)

作品数:14 被引量:221H指数:10
相关作者:赵勇潘迎捷刘源孙晓红顾赛麒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阿尔法莫斯公司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8篇电子鼻
  • 5篇猪肉
  • 4篇微生物
  • 2篇电子鼻检测
  • 2篇顶空
  • 2篇顶空固相微萃...
  • 2篇新鲜度
  • 2篇有害微生物
  • 2篇致病
  • 2篇致病菌
  • 2篇酸性电解水
  • 2篇鲜度
  • 2篇消毒
  • 2篇冷却猪肉
  • 2篇挥发性
  • 2篇挥发性风味
  • 2篇固相微萃取
  • 2篇风味
  • 1篇单胞菌
  • 1篇单增李斯特菌

机构

  • 14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上海市食品研...
  • 1篇阿尔法莫斯公...

作者

  • 14篇赵勇
  • 12篇潘迎捷
  • 11篇刘源
  • 8篇孙晓红
  • 5篇王锡昌
  • 5篇顾赛麒
  • 4篇谢晶
  • 2篇张晶晶
  • 2篇谢军
  • 2篇喻勇新
  • 2篇胡惠平
  • 2篇王丹凤
  • 1篇路春霞
  • 1篇楼飞
  • 1篇章献
  • 1篇赵俊红

传媒

  • 4篇食品工业科技
  • 4篇食品科学
  • 2篇渔业现代化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化学通报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传感技术学报

年份

  • 8篇2010
  • 6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种韩国泡菜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研究被引量:36
2009年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2种知名品牌的韩国泡菜A和B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然后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提取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离鉴定。通过对固相微萃取的纤维头、萃取时间和解吸时间的选择来优化其实验条件。采用气-质联用技术从2种韩国泡菜A和B中分别鉴别出65和5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2种韩国泡菜中含有34种相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包括乙醇、乙酸、烯类和硫醚类等。研究表明,顶空固相微萃取以及气-质联用技术可以很好来分析泡菜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并说明不同品牌泡菜其挥发性风味物质存在一定差异。
章献赵勇刘源潘迎捷
关键词:韩国泡菜挥发性风味物质顶空固相微萃取
酸性电解水在水产品安全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10年
酸性电解水作为新型的安全环保消毒剂,能高效广谱杀菌,可现场生产,操作简便并且成本低廉,在水产品安全中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该文概述了酸性电解水的生成原理和杀菌机制,主要介绍了其在水产品安全中的应用。
谢军孙晓红潘迎捷赵勇
关键词:水产品安全酸性电解水消毒
冷却肉新鲜度变化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以冷却肉为对象,进行了感官、挥发性脂肪酸、pH、挥发性盐基氮(TVB-N)、水分含量、色差值分析,获得了其在4、20℃下新鲜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前四项实验指标在不同贮藏天数下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准确反映肉品新鲜度状况,为今后建立快速判断肉品新鲜度的模型提供了数据参考。
顾赛麒赵勇谢晶张晶晶刘源王锡昌潘迎捷
关键词:冷却猪肉新鲜度感官评价
应用气味指纹技术检测猪肉假单胞菌被引量:19
2009年
研究从猪肉中分离的假单胞菌在胰酪胨大豆肉汤(TSB)纯培养条件下产生的挥发性代谢产物(MVOCs)及其气味指纹,以为将来气味指纹技术应用于食品中微生物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电子鼻(E-nos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3株从猪肉中分离的假单胞菌在TSB中产生的挥发性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判别因子分析(DFA),E-nose能明显区分3株假单胞菌。进一步用HS-SPME-GC-MS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2-丁酮、氯二溴甲烷、异戊酸、2-甲基丁酸、2-甲基-5-(甲基硫)呋喃是铜绿假单胞菌(Pa)所产生的;3,5-二甲基辛烷、6-甲基-5-庚烯-2-酮、2-乙基己醇、十二烷烃、2,6,10-三甲基十二烷、(1E)-1-乙缩醛-1H-茚、1,5-二甲基萘是恶臭假单胞菌(Pp)所产生的;2-戊酮、甲硫醚、乙酸丁酯、硫代丁酸甲酯、1-环十二烷烯、戊基环丙烷、3-丙酰吡啶、3-苯基呋喃是荧光假单胞菌(Pf)所产生的;3株假单胞菌之间存在着差异。通过检测假单胞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E-nose和HS-SPME-GC-MS气味指纹技术能快速的将假单胞菌进行区分鉴别,表明该技术可以应用于假单胞菌等食品中微生物的快速无损检测。
胡惠平潘迎捷刘源孙晓红赵勇
关键词:电子鼻假单胞菌
花生酱挥发性风味成分的鉴定被引量:15
2009年
采用电子鼻法对两种知名品牌花生酱A和B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花生酱A和B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提取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离鉴定。电子鼻法能很好的区分花生酱A和B。从花生酱A中共鉴定出62种化合物,占总检出化合物的94.68%,吡嗪类化合物含量最高,有19种,占总挥发性成分的51.86%;花生酱B中共鉴定出42种化合物,占总检出化合物的90.98%,吡嗪类化合物含量最高,有13种,占总挥发性成分的44.40%。两种花生酱中含有39种相同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是吡嗪、醛类、呋喃、吡咯、酮类、醇类等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有差别。本研究表明,花生酱主要的挥发性化合物是吡嗪类化合物,而且电子鼻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以及气-质联用技术可以对不同品牌花生酱的风味进行很好区分。
楼飞刘源孙晓红潘迎捷赵俊红赵勇
关键词:花生酱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挥发性成分
应用电子鼻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电子鼻方法,并利用电子鼻技术检测细菌培养液的挥发性代谢产物。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所得样品信息进行区分,结果显示该技术能够很好区分不同培养时间的单增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并表明在培养8h后该菌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发生了显著性的变化。然后,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培养液中的单增李斯特菌数量与电子鼻信号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在10^6-10^8CFU/mL之间,相关系数R^2=0.9937。
喻勇新孙晓红潘迎捷赵勇
关键词:电子鼻致病菌单增李斯特菌传感器
应用振动光谱技术检测鉴定微生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振动光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微生物进行分类、鉴定和无损检测,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度高、仅需微量样品和少量化学试剂、对样品本身没有损害。介绍了振动光谱技术在微生物鉴定检测中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和应用,并对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路春霞刘源孙晓红潘迎捷赵勇
关键词: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微生物
应用电子鼻技术检测南美白对虾副溶血性弧菌试验被引量:10
2009年
为了将电子鼻技术应用于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等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无损检测,试验利用电子鼻对从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中分离的一株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进行检测。试验采用具有18个金属氧化物传感器的电子鼻对副溶血性弧菌经纯培养所得的挥发性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同时用空白3.5%氯化钠TSB培养液作为对照。电子鼻所得的数据用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因子分析(DFA)、单类成分判别分析(SMICA)等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副溶血性弧菌经纯培养后产生了明显不同于空白培养液气味的挥发性代谢产物。电子鼻可以应用于纯培养微生物的检测。
胡惠平刘源孙晓红潘迎捷孙湛朱丽敏赵勇
关键词:电子鼻副溶血性弧菌
电子鼻分析猪肉中负载的微生物数量研究被引量:25
2010年
利用电子鼻技术检测猪肉在4℃和20℃保存不同天数的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合猪肉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考察电子鼻输出信号与微生物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PCA)可以区分不同储藏天数的猪肉样品;通过最小线性回归分析(PLS)建立电子鼻输出信号与细菌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4℃时R=0.9003,20℃时R=0.9940,线性关系均良好。初步研究表明,随着保存时间不同,猪肉挥发性成分与微生物数量会发生变化,电子鼻可检测到这些变化,因此可尝试用电子鼻技术检测猪肉中的有害微生物。
王丹凤王锡昌刘源赵勇顾赛麒谢晶潘迎捷
关键词:猪肉电子鼻微生物
基于电子鼻区分三种致病菌的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旨在探讨一种快速检测致病菌的电子鼻方法。本研究利用基于金属氧化物传感器的电子鼻技术检测蜡样芽孢杆菌、单增李斯特菌和缓慢葡萄球菌三种致病菌培养液的挥发性代谢产物,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对电子鼻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CA模式识别结果显示该技术能够很好的将三种细菌在培养液中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图谱进行区分,CA分析进一步显示单增李斯特菌与缓慢葡萄球菌的气味指纹图谱比较接近,而蜡样芽孢杆菌的图谱与它们的差异较大。研究表明该电子鼻技术有望在致病菌快速检测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喻勇新刘源孙晓红潘迎捷赵勇
关键词:电子鼻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致病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