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GA06B401-4)

作品数:7 被引量:54H指数:5
相关作者:徐忠王鹏缪铭周美琴伟宁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江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淀粉
  • 3篇米淀粉
  • 2篇多孔淀粉
  • 2篇玉米淀粉
  • 2篇玉米多孔淀粉
  • 2篇微球
  • 1篇淀粉微球
  • 1篇玉米
  • 1篇生淀粉
  • 1篇微孔
  • 1篇微孔淀粉
  • 1篇微乳法
  • 1篇微乳法制备
  • 1篇吸水
  • 1篇吸水率
  • 1篇吸油
  • 1篇吸油率
  • 1篇酶解
  • 1篇酶水解
  • 1篇孔结构

机构

  • 5篇哈尔滨商业大...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江南大学

作者

  • 7篇徐忠
  • 2篇伟宁
  • 2篇缪铭
  • 2篇王鹏
  • 2篇周美琴
  • 1篇杨雪欣
  • 1篇吴艳华
  • 1篇樊丽花
  • 1篇刘明丽
  • 1篇刘艳艳

传媒

  • 2篇食品科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食品科技
  • 1篇精细化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年份

  • 4篇2009
  • 3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玉米多孔淀粉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研究玉米多孔淀粉对次甲基蓝的吸附特性,借助于全自动气体吸附仪和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研究多孔淀粉的孔结构参数和对次甲基蓝色素的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并建立多孔淀粉的等温吸附方程及其吸附速率方程.在柱吸附过程中,多孔淀粉吸附次甲基蓝的最佳吸附浓度为6×10-5mol/L,多孔淀粉对次甲基蓝的饱和吸附量为1.41 mg/g,且270 min达到饱和吸附量.结果表明,与原淀粉相比,多孔淀粉的比表面积、比孔容、孔径大小均增大,这说明多孔淀粉是良好的吸附载体,能够吸附更多功能性目的物质.
徐忠王鹏缪铭
关键词:多孔淀粉次甲基蓝孔结构
复合酶水解生淀粉形成微孔的机理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高效液相色谱等分析手段,对玉米淀粉的多酶复合水解过程中淀粉颗粒形貌、结晶结构、直链淀粉含量及酶解上清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微孔淀粉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酶协同作用在淀粉颗粒表面形成一个个很小的孔,但颗粒仍保持基本形状,淀粉晶型未发生改变仍为A型图谱,衍射图谱的峰强度及位置发生了一些变化,同时结晶度先升高后降低;直链淀粉的含量先逐渐升高后下降,酶解上清液中葡萄糖含量逐渐增长.
徐忠王鹏缪铭
关键词:微孔淀粉酶解
大米淀粉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以大米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大豆油为油相,采用逆相悬浮交联聚合法合成淀粉微球。应用正交优化设计,选择淀粉溶液浓度、油水相之比、乳化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四个因素为考察对象,对淀粉微球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淀粉微球制备的最佳条件为:淀粉溶液浓度为25%,油水比为3:1(V/V)、乳化剂用量为0.5g、交联剂用量为2.0ml,制得的淀粉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3.73μm。
徐忠伟宁李强樊丽花
关键词:大米淀粉微球
玉米交联微孔淀粉制备工艺的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研究了制备玉米交联微孔淀粉的工艺条件,以交联微孔淀粉的吸水、吸油率作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温度、时间、酶用量、酶配比、淀粉乳浓度、pH值对交联微孔淀粉吸水、吸油率的影响,结果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温度50℃,时间24h,酶量2.3%,淀粉乳浓度18%,pH值5.0,酶配比1:8,所得交联微孔淀粉的吸水、吸油率分别为163.21%、134.20%。
徐忠刘明丽
关键词:吸水率吸油率
不同交联处理对玉米多孔淀粉颗粒结构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对玉米淀粉进行醚化交联、酯化交联及醚化、酯化复合交联处理,再酶解为多孔淀粉,考察了不同交联处理方法对多孔淀粉的颗粒形貌、结晶结构、粒度分布、比表面积的影响,与多孔淀粉相比,交联处理后玉米多孔淀粉颗粒仍呈蜂窝状中空结构且晶型保持A型结构,但结晶度分别下降2.22%,1.59%,4.02%;平均粒径分别增加12.34%,10.72%,16.17%,粒径分布的均一度提高;比表面积分别减小15.9%,3.22%,25.89%;平均孔径分别增大7.45%,4.47%,24.25%;比孔容分别增大21.92%,36.46%,67.68%。结果表明,经交联后多孔淀粉的颗粒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为多孔淀粉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参考。
徐忠周美琴
关键词:玉米多孔淀粉交联
反相微乳法制备玉米淀粉微球的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Span60为乳化剂,大豆油为油相,采用反相微乳合成淀粉微球,选择淀粉浓度、油水相之比、乳化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4个因素为考察对象,对淀粉微球的制备条件进行优化,淀粉微球制备的最佳条件为:淀粉浓度为25%、油水相之比为5∶1、乳化剂用量为0.9g和交联剂用量为0.20mL,制得的淀粉微球的平均粒径为15.51μm。
徐忠伟宁李强刘艳艳
关键词:玉米淀粉微球
复合交联玉米淀粉的制备工艺及特性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环氧氯丙烷、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轻度交联复合交联玉米淀粉。探讨了三偏磷酸钠的用量,反应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交联度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三偏磷酸钠用量为淀粉质量的1.75%,反应时间1 h,反应pH 10,反应温度45℃。所制备的复合交联玉米淀粉较玉米原淀粉、单一交联淀粉在糊液黏度的稳定性、抗老化性、抗酸性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
徐忠周美琴杨雪欣吴艳华
关键词:玉米淀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