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

作品数:3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生物量
  • 2篇阈值
  • 2篇稳态
  • 2篇物量
  • 1篇淹水
  • 1篇淹水胁迫
  • 1篇盐沼
  • 1篇盐沼植物
  • 1篇植物
  • 1篇水胁迫
  • 1篇胁迫
  • 1篇海平
  • 1篇海平面
  • 1篇海平面上升
  • 1篇长江口

机构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袁琳
  • 3篇赵志远
  • 3篇李伟
  • 2篇张利权
  • 2篇李诗华
  • 2篇李蕙

传媒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鲁东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长江口典型盐沼植物对持续淹水胁迫的响应被引量:2
2019年
以长江口滨海湿地典型盐沼植物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工模拟潮汐控制实验,比较了不同持续淹水时间处理(3 h·d^(-1),4 h·d^(-1),5 h·d^(-1)和6 h·d^(-1))对三种盐沼植物存活、营养生长及繁殖的影响,从而比较未来海平面上升情景下,本地物种海三棱藨草、芦苇及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对持续淹水胁迫的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1)三种长江口典型盐沼植物的存活率随着日均持续淹水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持续淹水大于3 h·d^(-1)时,三种植物的存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互花米草>海三棱藨草>芦苇;(2)三种植物的株高及生物量累积量均随着日均持续淹水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持续淹水为4 h·d^(-1)时,株高均达到最大值;持续淹水分别为4. 84 h·d^(-1),4. 55 h·d^(-1)和3. 67 h·d^(-1)时,三种植物的地上生物量累积量达到最大值;(3)三种植物的繁殖状况受日均持续淹水时间的延长影响(P <0. 05),三种盐沼植物的分蘖数随淹水时间处理延长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持续淹水4 h·d^(-1)时分蘖数达到最大值;而结穗率则表现为随着淹水时间的持续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4)外来入侵物种较本地物种对于持续淹水胁迫具有更强的耐受性,未来海平面上升将加剧对本地物种海三棱藨草和芦苇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探讨全球变化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长江口滨海湿地保护、修复和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伟李伟陈红袁琳袁琳
关键词:海平面上升盐沼植物长江口
长江口滨海湿地潮间带生态系统的多稳态研究
李蕙袁琳张利权李伟李诗华赵志远
长江口滨海湿地潮间带生态系统的多稳态特征被引量:20
2017年
多稳态现象普遍存在于多种生态系统中,它与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但是目前有关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多稳态的形成机制还缺乏深入研究.本文以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的潮间带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以下内容,开展滨海湿地多稳态研究:1)通过验证多稳态的判定依据"双峰"和"阈值"特征,证实长江口潮间带生态系统存在多稳态,并确定其稳态类型;2)通过监测潮间带生态系统水动力过程、沉积动力过程以及盐沼植物生长和扩散情况,分析盐沼植被与沉积地貌之间的正反馈作用,进而探讨潮间带生态系统多稳态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潮间带生态系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频度分布存在明显的双峰特征,且盐沼植物成活存在生物量阈值效应,均证实潮间带生态系统存在多稳态,"盐沼"和"光滩"是潮间带生态系统的两种相对稳定状态;2)崇明东滩盐沼前沿的沉积地貌表现出泥沙快速淤积的趋势,显著促进了盐沼植物的生长,盐沼植物与泥沙淤积之间的这种正反馈作用是潮间带生态系统形成多稳态的主要原因;3)盐沼植被扩散格局监测结果在景观尺度上也表明,泥沙淤积作用促进了潮间带生态系统"盐沼"和"光滩"多稳态的形成.本研究既丰富了滨海湿地稳态转换的机理研究,也为我国开展海岸带保护、修复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李蕙袁琳张利权李伟李诗华赵志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