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 作品数:29 被引量:182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髋部骨折术前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0
- 2018年
- 目的探讨髋部骨折术前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10月西安红会医院收治的997例髋部骨折病人资料,男382例,女615例;平均年龄为72.3(17~102)岁。其中股骨颈骨折49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470例,股骨转子下骨折34例。根据术前双下肢静脉彩超结果分为双下肢血栓组、非双下肢血栓组。对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受伤至手术的时间、术前的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合并内科疾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两种以上的内科疾病、无内科疾病)等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997例髋部骨折病人中66例(6.62%)术前发生双下肢DVT。双下肢血栓组与非双下肢血栓组病人的性别、骨折类型、术前D-二聚体水平、术前纤维蛋白原水平、合并内科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两组病人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95%CI(1.153,12.367),P=0.028]、受伤至手术时间>7 d[95%CI(1.087,3.178),P=0.023]为髋部骨折术前双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髋部骨折术前双下肢DVT的发生率约为6.62%;病人的年龄>6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7 d是髋部骨折术前双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
- 孙健平薛汉中王鹏飞张斌飞李明杨娜田丁李忠张堃
- 关键词:髋骨折发生率
- 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骨折术中如何快速判断远端内外旋转被引量:2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过程中如何快速判断远端内外旋转、避免复位不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21例复杂胫骨骨折患者资料。男16例,女5例;年龄22~53岁,平均34.6岁。骨折按AO/OTA分型:42-C1型6例,42-C2型2例,42-C3型13例。术中利用胫骨髓内钉前侧压杆连杆与第2跖骨的关系进行旋转判断。术后利用CT平扫判断该手术方法的可靠性。对比分析伤前与末次随访时患侧膝关节功能指数问卷(FIQ)评分、Olerud Molander踝关节评分系统(OMAS)及中文版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分,再次验证利用胫骨髓内钉前侧压杆连杆作为测量杆术中判断远端旋转的可行性及可靠性。结果21例患者术后获12~24个月(平均18.3个月)随访。骨折端于术后3~7个月(平均4.5个月)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骨不连、再骨折等并发症。术后CT平扫两侧胫骨近端和胫骨远端的切线角度差,健侧平均为47.1°±2.9°,患侧平均为44.8°±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前与末次随访时患侧膝关节FIQ评分、踝关节OMAS评分及中文版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胫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中,利用胫骨髓内钉前侧压杆连杆作为测量杆,使其指向第2跖骨可以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判断骨折远端是否发生内外旋转的方法。
- 马腾王谦路遥孙亮卢代刚李明薛汉中段宁张聪明李忠张堃
-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折固定术髓内
- 新型股骨颈内固定系统与3枚空心钉加内侧钢板固定青壮年Pauwels 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新型股骨颈内固定系统(FNS)与3枚空心螺钉加内侧钢板固定青壮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收集一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住院患者(男,35岁)的健侧股骨CT扫描数据,将该股骨CT数据通过数字医学软件建立股骨的三维模型。按照60°骨折线角度对股骨颈进行简化分割,模拟出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在Solidworks2017软件中按照临床上相应的内固定尺寸和手术方案置入模拟的内固定模型于股骨模型中,分为FNS置入和3枚空心钉加内侧钢板置入两种模型,最后使用ANSYS软件进行划分网格、材料赋值和数据计算等步骤,FNS与3枚空心钉加内侧钢板固定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有何差异。结果实验分为2组:a.FNS组,b.空心钉加内侧钢板组。股骨头侧应力峰值分别为:a:126.74Mpa,b:180.11Mpa。内固定应力峰值分别为:a:143.17Mpa,b:214.68MPa。股骨头处位移峰值分别为:a:10.726mm,b:11.278mm。内固定位移峰值分别为:a:10.164mm,b:11.004mm。结论FNS对骨折端固定的力学稳定性优于3枚空心钉加内侧钢板,是青壮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值得优先考虑的手术固定方式。
- 杜兵马腾路遥张聪明许毅博黄强姬帅李明任程王谦张堃李忠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青壮年有限元分析
- 皮质骨剥离及附加钢板植骨治疗髓内钉固定后股骨干非肥大型骨不连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 Judet 皮质骨剥离法结合自体髂骨植骨结合附加波形钢板治疗股骨干髓内钉骨折术后髓内钉无法取出的无菌性非肥大型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3 年 7 月至 2019 年 7 月收治的 33 例股骨干髓内钉骨折术后髓内钉无法取出的无菌性骨不连患者资料,男 25 例,女 8 例;年龄为 22~56 岁,平均 43.2 岁。骨不连情况:首次骨折开放复位 33 例;已接受过单纯第二次手术植骨治疗 5 例;已接受过第二次附加钢板且植骨治疗 2 例。手术均采用保留原股骨髓内钉 Judet 皮质骨剥离法结合自体髂骨植骨附加波形钢板内固定。术后复查使用 Samantha X 线评分对骨愈合进行评估。结果 1 例患者术中判断为低毒感染予以退组,3 例术后失随访。其余 29 例术后获 12~24 个月随访,平均 17.4 个月。术后无感染、肺炎、脂肪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29 例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 3~6 个月,平均 5.9 个月,未出现骨不连、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股骨干髓内钉骨折术后髓内钉无法取出的无菌性非肥大型骨不连患者,Judet 皮质骨剥离法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结合附加波形钢板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 马腾许毅博任程路遥李明孙亮宋哲薛汉中王谦李忠张堃
- 关键词:股骨假体和植入物骨不连
- 复杂肘关节损伤的手术治疗
- 本文通过手术治疗复杂肘关节损伤,探讨其损伤特点,分析手术修复技巧及临床疗效.指出复杂肘关节损伤作为肘关节的严重的骨折脱位,不仅合并有骨性结构损伤,更重要的是会合并重要的软组织和韧带结构损伤,手术治疗不仅应恢复正常的肱桡、...
- 魏巍张堃张军李明田斌
- 关键词:手术治疗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 SCD联合路径化早期功能锻炼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 目的:通过比较基础护理组、路径化早期功能锻炼组、SCD组、SCD联合路径化早期功能锻炼组的D-二聚体检出值以及B超所得的血栓发生率(%),对患者血液样本D-二聚体及下肢静脉B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预防深静脉血栓更加有效...
- 李明孙亮任程路遥马腾宋哲刘宏亮薛汉中李忠张堃
-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深静脉血栓
- 改良混合骨搬运技术与传统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髓炎伴骨缺损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比较踝关节融合钉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的改良混合骨搬运技术与传统骨搬运技术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髓炎伴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骨科收治的34例累及关节面的胫骨远端骨髓炎伴骨缺损的患者资料。根据骨缺损修复方式不同分为2组:改良组14例(接受踝关节融合钉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的改良混合骨搬运技术治疗),男9例,女5例;年龄为(39.4±7.3)岁;传统组20例(接受传统骨搬运技术治疗),男12例,女8例;年龄为(41.2±6.6)岁。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固定戴架时间(EFT)、外固定指数(EF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末次随访时根据Ilizarov技术研究和应用协会(ASAMI)标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评估骨缺损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根据Paley分类标准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改良组与传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4例患者术后获18~32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改良组EFT[(3.9±1.6)个月]显著短于传统组[(9.8±2.2)个月],EFI[(0.48±0.09)个月/cm]显著低于传统组[(1.42±0.32)个月/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SAS评分[(48.1±4.7)分]显著低于传统组[(61.2±6.2)分]、人均并发症数[(0.8±0.4)种/例]显著少于传统组[(1.4±0.3)种/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骨愈合结果和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与传统组患者满意分别为13、12例,不满意分别为1、8例;Ⅱ级钉道感染分别为1、8例,未发现分别为13、12例;Ⅲ级钉道感染分别为1、9例,未发现感染分别为13、11例,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与传统骨搬运技术相比,踝关节融合钉结合载抗生素硫酸钙的改良混合骨搬运技术在治疗胫骨远端节段性骨缺损方面展现�
- 姬帅马腾王谦李明任程戚鸿飞杨彦玲黄强李忠张堃
- 关键词:胫骨骨折骨髓炎硫酸钙髓内钉
- 新型股骨颈内固定系统与3枚空心钉加内侧钢板固定青壮年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比较新型股骨颈内固定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FNS)与3枚空心螺钉加内侧钢板固定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收集1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住院患者(男,35岁)的健侧股骨CT扫描数据,将该股骨CT数据通过数字医学软件建立股骨的三维模型。
- 杜兵马腾路遥张聪明许毅博黄强姬帅李明任程王谦张堃李忠
- 关键词:内固定系统股骨颈骨折空心钉生物力学特性空心螺钉CT数据
- 髓内钉及钢板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临床特点及成本效果分析被引量:12
- 2022年
- 目的:探讨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并对最终不同内固定方式之间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5例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髓内钉(intramedullary nailing,IMN)固定组(IMN组)和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固定组(LCP组)。其中IMN组35例,男27例,女8例;年龄25~69(49.0±10.6)岁;骨折Gustilo-Anderson分型,Ⅰ型1例,Ⅱ型19例,Ⅲ型15例;内固定方式为髓内钉固定。钢板螺钉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6~72(53.4±14.7)岁;Gustilo-Anderson分型,Ⅰ型2例,Ⅱ型11例,Ⅲ型7例;内固定方式为锁定加压钢板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包括术前等待时间、清创手术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是否输血及白蛋白、细菌培养、并发症情况;随访资料包括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根据Johner-Wruh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年的总治疗成本(包括住院费用及术后1年费用)。对影响治疗成本的相关因素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的再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同时对两组的总治疗成本情况进行成本效果和增量成本效果分析。结果:5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27(16.4±7.1)个月。IMN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243.18±118.82)ml,(247.50±57.94)min;LCP组分别为(467.86±490.53)ml,(350.00±178.7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前等待时间、清创手术次数、输血及白蛋白、细菌培养、合并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治疗成本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饮酒(P=0.042),合并基础疾病(P=0.045),高能量损伤(P=0.012),清创手术次数>2次(P=0.001),术中出血量>400 ml(P<0.001),细菌培养(P=0.000),有并发症(P=0.035),以及输血和白蛋白(P=0.027)患者治疗成本显著增高,多重线性回归结
- 许毅博杨立锋马腾任程刘德印路遥李明李忠张堃
- 关键词:胫骨骨折费用效益分析
- CMAS钉棒系统在TileB型骨盆骨折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应用CMAS钉棒系统微创治疗TileB型骨盆骨折的可行性、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1月间应用CMAS钉棒系统复位固定TileB型骨盆骨折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平均年龄...
- 李明任程薛汉中李忠孙亮马腾张堃
- 关键词:微创骨盆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