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鹏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发光
  • 2篇陷阱电荷
  • 2篇磷光
  • 1篇电致发光
  • 1篇动态特性
  • 1篇延迟荧光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分子
  • 1篇有机发光
  • 1篇有机发光二极...
  • 1篇湿法制备
  • 1篇双掺杂
  • 1篇热活化
  • 1篇空穴
  • 1篇空穴注入
  • 1篇空穴注入层
  • 1篇蓝光
  • 1篇激发态
  • 1篇激子
  • 1篇功函数

机构

  • 4篇北京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乔泊
  • 4篇徐征
  • 4篇赵谡玲
  • 4篇王鹏
  • 4篇王鹏
  • 3篇宋丹丹
  • 1篇张成文
  • 1篇洪晓霞

传媒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热致活化延迟荧光分子的激发态动态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激子的动态特性是获得高效有机电玫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重点研究内容之一,在本文中,基于热致活化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材料制备了发光器件,分析了主客摻杂体系TADF OLED中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通过瞬态电致发光测量的方法,研究了单线态和三线态激子的动态特性,并阐明了TADF OLED器件在高电流下效率滚降的主要原因为深层陷阱电荷。
王鹏王鹏赵谡玲徐征宋丹丹乔泊陈俊妃
基于混合空穴注入层的湿法制备高效蓝光热激活延迟有机发光二极管被引量:1
2020年
在溶液法制备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的研究中, PEDOT∶PSS由于具有较好的成膜性与高透光性而常被用作器件的空穴注入层。但相关研究表明, PEDOT∶PSS本身稳定性较差以及功函数较低,这使得溶液法制备OLEDs的性能差且不稳定。蓝色作为全彩色的三基色之一,制备高效的蓝光器件对于实现高质量显示器件和固态照明装置必不可少。而目前溶液法制备蓝光OLEDs的器件效率普遍较差,针对此问题,本文利用传统的蓝光热激活延迟荧光发光(TADF)材料DMAC-DPS作为发光层,用溶液法制备了蓝光TADF OLEDs,通过在PEDOT∶PSS中掺杂PSS-Na制备混合空穴注入层(mix-HIL)来提高空穴注入层的功函数,研究其对于蓝光TADF OLEDs器件性能的影响。首先在PEDOT∶PSS水溶液中掺入不同体积的PSS-Na溶液,在相同条件下旋涂制膜,进行器件制备。通过观测各个实验组器件的电致发光(EL)光谱,发现掺入PSS-Na后器件EL谱存在光谱蓝移的现象,这是由于掺入PSS-Na水溶液后, mix-HIL层的厚度有所降低,使得在微腔效应作用下, EL光谱发生蓝移。通过对比各组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J-V-L)曲线及其计算所得器件的电流效率,结果显示随着PSS-Na的掺入,器件的亮度和电流都有所增大,器件的电流效率也得到了提升,当掺杂比例为0.5∶0.5(PEDOT∶PSS/PSS-Na)时提升幅度最大(亮度提升86.7%,电流效率提升34.3%)。通过在瞬态电致发光测试过程中施加或撤去驱动电压观测了器件EL强度的变化,分析了在混合空穴注入层/发光层(mix-HIL/EML)界面处的电荷积累情况。实验证明,通过在PEDOT∶PSS中掺杂PSS-Na制备mix-HIL获得了蓝光TADF OLEDs器件性能的提升,这是一个获得高效率溶液法制备OLEDs的可行方法。
杨剑赵谡玲宋丹丹徐征乔泊王鹏王鹏
关键词:蓝光功函数
深陷阱对有机磷光双掺杂体系电致发光器件效率衰退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研究利用溶液法制备的有机磷光双重掺杂体系电致发光器件的光致发光特性与电致发光特性,并研究了在这种体系中深能级陷阱导致的器件效率衰退现象。首先利用紫外光谱仪和光致瞬态寿命测试系统对基于旋涂法制备的以宽带隙材料4,4’-bis(N-carbazolyl)-1,1’-biphenyl(CBP)为主体,绿色磷光材料tris(2-phenylpyridine) iridium(Ⅲ)(Ir(ppy)_3)和红色磷光材料tris(1-phenylisoquinolinato-C2,N)iridium(Ⅲ)(Ir(piq)_3)为客体材料的薄膜进行了光致发射光谱测试和薄膜在Ir(ppy)_3发光峰516 nm处的光致发光寿命测试,实验发现在Ir(ppy)_3掺杂比例保持定值时,随着深能级掺杂材料Ir(piq)_3的引入,其光致发光光谱中Ir(ppy)_3的相对发光强度减弱且发光寿命变短,当Ir(piq)_3掺杂浓度继续提高时,薄膜光致发光光谱基本保持不变且Ir(ppy)_3的发光寿命基本不变。实验说明在低浓度掺杂下两者的三线态能级之间存在着能量传递,但当掺杂浓度达到高浓度时,能量传递主要来自于主客体之间的传递,两者作为独立的发光中心发光。然后利用溶液法制备了发光层分别为CBP∶Ir(ppy)_3, CBP∶Ir(ppy)_3∶Ir(piq)_3和CBP∶Ir(ppy)_3∶PTB7的三组器件,器件结构为ITO/PEDOT∶PSS/Poly-TPD/EML/TPBi(15 nm)/Alq_3(25 nm)/LiF(0.6 nm)/Al(80 nm)。在Ir(ppy)_3和Ir(piq)_3共掺杂器件和Ir(ppy)_3单掺杂器件的对比实验中发现,加入一定比例的深能级材料后,器件的电致发光光谱发生改变, Ir(piq)_3的相对发光强度增强,器件发光效率下降且效率滚降现象明显。通过对器件进行J-V测试,发现在Ir(ppy)_3单掺杂器件中陷阱填充电流随着掺杂材料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但在加入等浓度深能级材料Ir(piq)_3后,陷阱填充电流基本保持一致。瞬态电致发光测试表明,随着Ir(ppy)_3掺杂比例的提高,器件内由于陷阱载流子释放而产生的瞬时发光强度降低,这是由于Ir(ppy)_3具有一定的传导电荷作用,
王浩赵谡玲徐征宋丹丹乔泊王鹏王鹏魏鹏
关键词:双掺杂陷阱电荷
采用瞬态电致发光研究磷光掺杂体系发光瞬时过冲的发射机理被引量:1
2017年
掺杂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载流子累积、载流子复合等物理过程的深入了解对提高器件效率和稳定性有重要作用。通过瞬态电致发光测量可以研究掺杂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内部载流子累积。对结构为:ITO/NPB(30 nm)/host:Ir(ppy)_3/BCP(10 nm)/Alq_3(20 nm)/LiF(0.7nm)/Al(100 nm)的器件分别研究主体材料以及客体掺杂浓度变化对有机掺杂型器件瞬态发光行为的影响。实验发现,当单脉冲驱动电压关闭后,只有TAZ:Ir(ppy)_3掺杂器件出现发光瞬时过冲现象,即发光强度衰减到一定时间时突然增强;且随着客体掺杂浓度的增加,瞬时过冲强度逐渐增强。通过分析TAZ:Ir(ppy)_3掺杂器件的瞬时过冲强度对主体材料与掺杂浓度的依赖关系,进一步发现,瞬时过冲效应强度主要受限于发光层内部积累的电子载流子;TAZ:Ir(ppy)_3发光层内电子容易被客体材料分子俘获并积累,电场突变时陷阱电子容易跳跃到主体材料上并与主体材料上积累的空穴形成激子,激子能量传递到客体材料上并复合发光继而出现发光强度的瞬时过冲现象。研究发光瞬时过冲行为可探究器件发光层内的载流子和激子的动态行为,有利于指导器件的设计,从而减少积累电荷的影响,提高器件的性能。
洪晓霞徐征赵谡玲乔泊张成文王鹏
关键词:陷阱电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