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静

作品数:26 被引量:525H指数:1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经济管理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土地利用
  • 6篇生态系统
  • 5篇生态
  • 5篇乡村
  • 4篇农村
  • 4篇城市
  • 3篇整治
  • 3篇生态系统管理
  • 3篇湿地
  • 3篇建设用地
  • 3篇滨海湿地
  • 2篇生态系统服务
  • 2篇土地整治
  • 2篇农村居民
  • 2篇农村居民点
  • 2篇居民点
  • 2篇村居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源数据
  • 1篇障碍点

机构

  • 26篇武汉大学
  • 8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国土资源
  • 3篇河海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湖北大学
  • 1篇中国土地勘测...
  • 1篇剑桥大学
  • 1篇广州市城市规...
  • 1篇湖南省第三测...
  • 1篇湖北省地质局...

作者

  • 26篇王静
  • 8篇孔雪松
  • 4篇李泽慧
  • 3篇祁元
  • 3篇刘耀林
  • 3篇赵翔
  • 2篇何秀凤
  • 2篇王雯
  • 2篇陈晓杰
  • 1篇陈松林
  • 1篇陈媛媛
  • 1篇陈奕云
  • 1篇张金亭
  • 1篇何建华
  • 1篇李保莲
  • 1篇何挺
  • 1篇吴荣涛
  • 1篇吴瑞娟
  • 1篇刘殿锋
  • 1篇王静

传媒

  • 6篇中国土地科学
  • 3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中国农业资源...
  • 1篇中国土地
  • 1篇中国地质教育
  • 1篇上海国土资源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SMOTE-RF算法的村庄发展类型识别方法研究
2023年
准确把握区域发展规律,定量、客观地认识村庄发展类型,对“因地制宜、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区域村庄发展类型自动、准确识别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SMOTE-RF算法的村庄发展类型识别模型。研究首先从地形、区位、社会经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了面向村庄发展多维特征表达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针对村庄样本不平衡分布特点,利用SMOTE过采样技术对少数类样本进行分析和模拟,合成平衡化的村庄分类样本集;进而利用随机森林算法自动构建村庄发展的多维属性特征与村庄类型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形成可用于区域村庄发展类型自动识别的智能分类器。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选取山东招远市作为试验区开展了实证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耦合SMOTE过采样技术的随机森林分类模型有效保障了村庄分类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度。在试验区,模型自动识别结果与规划专家分类结果的一致性达88.27%,Kappa系数为0.78,整体一致性良好。相对于人工分类,基于SMOTE-RF方法的村庄类型自动识别方法减少了依赖人工经验分类带来的不确定性,保障了分类结果的一致性,能够为国土空间规划和乡村振兴专项规划决策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潘雨飘赵翔王静张亦清刘耀林
关键词:多源数据过采样
基于GBRT模型的湖南县域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预测被引量:1
2023年
针对现有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预测研究存在的评价方法主观性强、预测结果可靠性缺乏事实证据支持等问题,该研究利用土地利用时空数据和梯度提升回归树(gradient boosted regression trees,GBRT)方法构建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预测模型,自动识别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释放规律,并以湖南省为案例区开展了实证研究。精度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回归预测R2为0.9765,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11.64%,预测精度总体能满足规划决策支持的需要。根据模型预测:(1)2020-2035年,湖南省农村居民点复垦整治潜力总规模约为36050.26 hm^(2),占2020年现状农村建设用地规模的4.58%,且预测结果与湖南省各县域单元历史整治潜力释放特征基本相符,表明预测结果具有较好的可行性。(2)湖南省潜力规模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地形平缓、交通便利、城镇化水平较高的“长株潭”地区、环洞庭湖地区和湘中盆地地区,而湘南和湘西地区则相对较小。总体上模型预测结果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将为省级尺度统筹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
赵翔蔡博诚王静罗海凤陈松林
关键词:整治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
多维产业引导的鄂西生态圈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及分区被引量:13
2019年
农村居民点承载了农户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功能,是农村人地关系的核心表现。针对中国农居点分布散乱、经济贫困和功能性弱的现状,开展因地制宜的整理模式研究将有助于推动乡村空间重构进程。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动力,是农村居民点整理规划中的关键要素。现有关于产业与整理模式的研究多强调生产空间的可达性、适宜性与协调性,较少探讨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前景所产生的多维引导与带动作用。该研究面向中国鄂西生态圈农村居民点落后散乱以及生态农业潜力大、水平低的特点,选取鹤峰县邬阳乡为研究区,基于产业引导、统筹协调的思路,从产业发展、生活便利和生态健康3个方面综合评价农居点发展潜力,并在此基础上,从产业现状水平、产业辐射能力与产业融合潜力3个维度出发,开展顾及产业现状影响与多元发展前景的农居点整理模式识别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区整理模式主要包括统筹协调发展型、产业稳定发展型、产业辐射带动型、产业融合引导型和产业调整培育型5种,在空间上以邬阳村为中心向外呈现圈层分布,存在多样化的未来发展格局。差异化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是确保其实际落地的关键,该研究通过结合地域特征及区域规划,构建的多维产业引导下的农居点整理模式及分区,对创新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理论与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产业扶贫"政策的具体实施。
刘殿锋王莹莹孔雪松王静刘耀林
关键词:土地利用农村
中国生态用地分类体系及其1996-2012年时空分布被引量:42
2017年
基于中国生态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构建全国生态用地分类体系;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并参考全国土地资源调查和历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从国家层面和生态功能区尺度分析全国主导功能生态用地和多功能生态用地,以及八类典型生态用地的分布格局和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国主导功能生态用地、多功能生态用地以及典型生态用地区域分布极不平衡。1996-2012年间,全国主导功能生态用地整体变化幅度较小,多功能生态用地整体变化幅度较大,八类典型生态用地时空变化不均衡。生态用地变化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域差异和政策实施关系密切;通过全国生态用地时空变化规律分析,提出了不同区域不同生态系统生态用地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为中国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王静王静王雯祁元何挺吴瑞娟
关键词:生态用地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
耦合土地利用格局与过程变化的生态干扰评价——以长三角地区为例被引量:12
2021年
基于长三角地区2000年、2010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分析该地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时空变化特征,耦合生态斑块空间格局变化、生境面积增减和生态破碎化过程,提出生态干扰格局指数和生态干扰过程指数,定量评价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的生态干扰。结果表明:(1)2000—2018年,建设用地快速扩张占用了大量农用地及生态用地,土地利用强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2)生态干扰格局指数和生态干扰过程指数时空差异明显,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更易出现生态负干扰,且干扰程度趋于增加;(3)尽管部分区域生态用地净面积有所增加,但其实际受到的生态干扰过程并未减轻,甚至呈现负向化发展趋势。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生态用地变化过程中蕴含的生境数量、质量和空间关系,能够为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孔雪松陈俊励王静赵晓东
关键词:土地利用破碎化长三角
耕地利用多功能权衡关系测度与分区优化——以河南省为例被引量:40
2018年
研究目的:分析河南省耕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布特征、多功能权衡关系区域差异,提出分区优化管控措施。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方法、权衡强度方法。研究结果:(1)河南省各县(区)耕地利用多功能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中原城市群生产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优势明显,黄淮平原生产—生态功能强;(2)多功能协调度、权衡强度空间差异明显,中原城市群和豫北地区协调程度高、权衡强度低;(3)全省可耕地划分为多功能高协调区、多功能低协调区、单功能主导区、生产—生态协调区、生产—社会保障协调区、生态—社会保障协调区6大区域。研究结论:研究结果与河南省区域发展战略定位相符,揭示河南省耕地利用多功能分布和权衡关系,划分不同类型区并提出优化建议,为河南省农业空间管控提供决策支持。
方莹王静孔雪松吴荣涛李保莲刘晶晶
关键词: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度
土地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问题被引量:3
2018年
土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表面上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地貌、水文、植被、土壤、气候等自然要素之间以及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土地生态系统的经济生产、社会生活及自然调节功能的大小与活力的强弱由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态服务以及对社会和经济服务的持续性所决定。
王静
关键词:土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自然要素社会生活生态服务
基于空间回归分析的滨海湿地演变驱动机制研究——以江苏省滨海三市为例被引量:4
2017年
研究目的:探索滨海湿地演变驱动力及驱动机制,揭示各驱动因子变化趋势及其对滨海湿地演变影响程度,丰富和发展湿地演变驱动机制理论研究。研究方法:以1996年第一次全国土地详查、2005年变更调查及2015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空间回归分析模型方法构建滨海湿地演变驱动模型。研究结果:(1)1996—2015年,河流、海洋动力作用持续并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由受常住人口影响逐步变为受产业结构影响;政策因素由2005年受土地整理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影响转变为2015年受建设用地规模影响;区位因素由1996年受距区域经济中心、区内城市中心和海岸线远近影响转变为2005年受距区内城市中心远近影响,2015年转变为距受区域经济中心和区内城市中心远近影响。(2)1996年江苏省滨海湿地驱动力作用强弱依次为区位>海岸线变化>社会经济;2005年依次为海岸线变化>政策>社会经济>区位;2015年依次为政策>社会经济>区位>海岸线变化。研究结论:在江苏省滨海地区滨海湿地演变受河流、海洋动力作用、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区位因素共同作用。就其影响力而言,海岸线变化和区位因素对滨海湿地的影响逐步减弱,政策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滨海湿地影响逐步增强,政策的影响力正逐步凸显。
王雯王雯王静祁元金志丰
关键词:土地利用
滨海地区建设用地扩张、利用效率及脱钩关系——以江苏省大丰区为例被引量:8
2020年
提升城镇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城镇高质量发展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国土空间优化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以江苏大丰区为例,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历史数据和驱动机制完成2025年滨海地区土地利用格局的预测模拟,构建了随机前沿函数模型,实现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数量特征与时间过程的定量刻画,形成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与建设用地扩张脱钩关系的地理区域变化规律的客观表达,提出了新时期大丰区应坚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的建设用地利用基本策略。结果表明:(1)2016—2025年大丰区耕地、沿海湿地和水域等生态用地继续减少,建设用地增长32.47 km^2,侵占沿海湿地和水域以及向沿海扩张是主要特征;(2)2000—2025年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持续增长,镇级平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先后由0.592(2000年)提升至0.665(2016年)和0.682(2025年),地区差别化的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主体功能是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的主导因素。(3)2000—2012年乡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与建设用地扩张总体处于强脱钩关系,2012年后建设用地扩张、利用效率提升均放缓,总体表现为复钩和负脱钩关系。滨海地区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与建设用地扩张脱钩关系时空演变规律可为国土空间优化利用、滨海土地资源管理提供参考,研究框架与方法集成是兼顾建设用地扩张和效率提升研究课题的有益补充。
赵晓东王静郭柏枢翟天林刘晶晶
关键词:建设用地扩张脱钩分析
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与实践——以烟台市为例被引量:17
2019年
研究目的:探索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法和应用实践。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与实证分析方法,空间分析与大数据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与生境质量模型、生境风险评估模型结合方法等。研究结果:(1)明确了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目标与编制方法,以及规划编制的空间边界;(2)构建了“底线约束—区域协同—多目标优化—空间管制—功能提升”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架构;(3)以烟台市为例,探索了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应用与实践。研究结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走向可持续城市生态系统管理成为必然,研究提出的国土空间规划方法和应用实践,可为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王静李泽慧宋子秋方莹刘晶晶翟天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