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
- 作品数:6 被引量:50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抑郁性神经症病人的痛觉阈被引量:1
- 1996年
- 抑郁性神经症病人的痛觉阈孙剑何晓红李宁王焕林严康苏宗荣疼痛是神经症常见的躯体症状之一。临床上,神经症病人常表现对疼痛的过于敏感。新近的研究表明,抑郁病人疼痛阈值增高[1-3]。本研究测定抑郁性神经症病人痛觉阈值,试图探讨抑郁性神经症与痛觉阈之间的内在...
- 孙剑何晓红李宁王焕林严康苏宗荣
- 关键词:抑郁症
- 以抑郁首发的双相情感障碍6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7
- 2004年
- 目的 :研究抑郁转向躁狂的相关因素及其危险程度。 方法 :对 6 8例以抑郁为首发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 (软双相 )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与 5 5例反复发作抑郁症对照比较。 结果 :软双相患者的年龄和发病年龄显著小于反复发作者、病程小于反复发作组 ,而且已婚者少 ,个性外向者多 ,OR界于2 87~ 7 2 4之间。首次发作 <3个月、病情重度及以上、精神病性、生物症状明显多于反复发作组 ,OR界于 2 6 4~ 2 8 15之间。而用过 3种药物者明显少于反复发作组。结论 :软双相有自身的临床和某些特征的差异 。
- 金卫东陈虹邢保平王鹤秋童振华冯斌徐乐平李宁王勇
- 关键词:双相抑郁软双相
- 抗抑郁药物引发转相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1):转相率及其在不同类型抑郁症中的差异被引量:26
- 2005年
- 目的:调查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转相的几率。方法:按照抗抑郁药物引起躁狂、轻躁狂、快速循环的定义,对321例接受抗抑郁治疗的病人出现躁狂、轻躁狂、快速循环进行调查、分析、比较。结果:321例中, 共有51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转相,总发生率或转躁率为15.9%;171例单次发作抑郁和反复发作抑郁的转躁率 5.8%;150例双相障碍中,由抗抑郁药物引发的转躁例数41例,转躁率34%,比单相病人的转躁率,差异具有显著性(x2=27.60,P<0.001);98例以抑郁首发的双相障碍病人中,有37例病人出现转相,转躁率37.7%,52例以躁狂首发的双相障碍,在随后出现抑郁而进行抗抑郁治疗过程中,有4例病人出现药物性躁狂或轻躁狂,转躁率为 7.7%,这种以不同症状首发的双相障碍出现的转躁率差异显著(x2=15.548,P<0.01)。结论:抗抑郁药物治疗过程中,一部分病人会出现转躁,尤以双相障碍病人为明显。
- 金卫东陈炯邢葆平王鹤秋唐贤祥徐乐平李宁
- 关键词:抗抑郁药物抑郁症临床流行病学
- 抑郁首发的双相心境障碍与反复发作抑郁的回顾性对照研究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 研究抑郁转向躁狂的相关因素及其危险程度,建立以抑郁为首发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软双相)的特征因素。方法对98例软双相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与55例反复发作抑郁症对照比较。结果 软双相患者年龄和发病年龄显著小于反复发作者、病程短于对照组,已婚者比例少,个性外向者比例高,文化程度显著高于反复发作患者,家族史阳性率高,OR界于1.07~15.17。临床特征方面,首次发作小于3个月、严重程度大于3分、精神病性、生物症状明显多于对照组,OR界于1.17-112.91之间。而用过3种药物者明显少于对照,回归分析提示,病程短、发病年龄早、个性外向、血缘近的阳性家族史、首次病程短于3个月、生物症状多都是促进疾病转相的危险因素。结论 软双相病人有自身的人文和临床特征,这些特征可能是促进软双相病人向双相转化的危险因素。
- 金卫东陈炯邢保平唐贤祥陈震徐乐平李宁王勇
- 关键词:软双相
- 抑郁性神经症病人的痛觉阈值测定被引量:1
- 1997年
- 比较30例抑郁性神经症、抑郁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躯体感觉阈(SPT)、痛觉阈(PPT)及相对痛觉阈(RPPT)。发现抑郁性神经症和抑郁症患者SPT和PPT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病程与痛觉阈值无显著相关性;抑郁性神经症与重症抑郁患者之间的SPT、PPT及RPPT值无显著差异。提示内源性疼痛调节系统与抑郁症状和/或神经症的病理基础可能存在生物学联系。
- 孙剑何晓红李宁王焕林严康苏宗荣
- 关键词:神经官能症抑郁性痛觉阈值
- 利培酮加重及治疗强迫症的矛盾反应
- 2001年
- 李宁
- 关键词:利培酮强迫症药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