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娜

作品数:6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盐城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水利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沙量
  • 2篇输沙
  • 2篇输沙量
  • 2篇平原河网
  • 2篇河网
  • 2篇干流
  • 2篇长江
  • 2篇长江干流
  • 1篇典型区
  • 1篇多时相
  • 1篇信息提取
  • 1篇遥感
  • 1篇遥感信息
  • 1篇遥感信息提取
  • 1篇源解析
  • 1篇水沙
  • 1篇水沙关系
  • 1篇水污染
  • 1篇透水
  • 1篇平原河网区

机构

  • 5篇盐城工学院
  • 3篇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重庆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省水文水...
  • 1篇江苏第二师范...

作者

  • 5篇李娜
  • 2篇王腊春
  • 2篇周峰
  • 1篇许有鹏
  • 1篇吕慧华
  • 1篇李娜

传媒

  • 3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测绘通报
  • 1篇泥沙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苏北里下河典型区河网水系演变特征研究被引量:15
2018年
在自然地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胁迫的双重作用下,平原河网地区水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江淮下游里下河典型区——盐都区为例,基于1970s、1980s和2010s年的3期水系数据,利用GIS和遥感解译等技术,选取河网水系数量、结构和连通指标,对河网水系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河网密度和河网水面率均呈不断减少趋势,两者分别下降21.3%和10.2%。研究区河流曲度较小,河网连通性较好,河网曲度和连通度总体上变化较弱。(2)研究区河网水系变化存在时空差异性。河网水系在缓慢城市化时期(1970s^1980s)的衰减率高于快速城市化时期(1980s^2010s),特别在城镇化发展缓慢区域表现显著。城镇化发展快速区域,其河网水系持续减少且变化剧烈。(3)研究区河道变化存在着等级差异性。城镇化等人类活动对河网水系的影响,呈现出先低等级(Ⅳ级)河道、后高等级(Ⅰ~Ⅲ级)河道的特征规律。其中,低等级河道数量持续减少且变化强度剧烈,高等级河道数量变化不大且其面积和长度均有所增加。
吕慧华周峰李娜许有鹏
关键词:平原河网
近60 a来长江干流输沙量变化及原因分析被引量:14
2018年
根据长江干流宜昌、汉口、大通3个站点1954~2013年的输沙量数据,采用有序聚类和泥沙归因诊断分析等方法分析了3个站点输沙量时间序列的跳跃点以及降水、产流、产沙等各因素在输沙量变化中的贡献和作用。分析结果表明:3个站点的输沙量均存在明显的跳跃点,在跳跃点前后,输沙量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产沙能力的下降对输沙量比例变化率的贡献超过90%。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库总库容量变化和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是造成长江干流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985~2000年相比1954~1984年输沙量下降的58.5%、2001~2013年相比1985~2000年输沙量下降的83.1%是由于水库建设所造成。研究时段内流域植被覆盖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1954~1984年相比,1985~2000年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下降,造成的输沙量变化为输沙量实际下降的-43.6%,与1985~2000年相比,2001~2013年长江流域植被覆盖度上升,造成的输沙量下降贡献了输沙量实际下降的18.0%。
武旭同王腊春李娜
关键词:长江输沙量
近60年来长江干流水沙特征分析被引量:23
2016年
根据长江干流宜昌站、汉口站、大通站1950-2013年的年径流量和1954-2013年的年输沙量数据,采用小波分析、相关分析和双累积曲线分析等方法,分析三个水文站的水文序列的周期性特征及水沙关系的变化。分析结果显示:三个水文站的水沙序列存在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大尺度波动中有小尺度震荡,年径流量变化存在着16-17年、7-9年和2年的主要周期,年输沙量变化存在17-18年、9年、2-3年的主要周期;长江干流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受水利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关关系不断变化。研究结果对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长江干流水沙特征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武旭同李娜李娜
关键词:径流量输沙量水沙关系小波分析长江
多时相Landsat影像的平原河网区不透水面信息提取方法与应用被引量:5
2020年
不透水面是衡量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针对平原河网区不透水面与水体、裸土等地物较难区分的问题,以苏北里下河平原快速城镇化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时相Landsat影像为数据源,基于像元光谱特征及其季节性变化分析,构建了基于时序NDWI、NDVI和NDBI的决策树模型,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不透水面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时相光谱信息可有效改善水体、裸土和稀疏植被等像元与不透水面的混分,2005年和2016年的不透水面分类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在0.85以上,合理反映了不透水面以向东和向南扩张为主的趋势特征,年均扩张速度约为6.7 km2。研究成果为该区城镇化下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同时可为其他平原河网区不透水面信息提供借鉴和参考。
周峰廖钰冰李娜
关键词:多时相LANDSAT遥感信息提取平原河网区
不同水期秦淮河流域水污染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被引量:7
2021年
探索流域水环境现状、问题与污染来源是水环境质量改善和保护的前提,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5~2019年秦淮河流域29个监测站点的11个水质指标的实测数据,使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对不同水期的流域水体进行水质等级、污染来源及其贡献率的解析。结果表明:氮素污染和有机污染是秦淮河流域最主要的污染类型,其中TN污染特别严重;年际变化上,2015~2019年水质呈现转好趋势,年内非汛期的水质要劣于汛期水质;汛期与非汛期的污染分布存在空间差异性,但高污染区主要集中在秦淮河下游、江宁大学城内;PMF模型结果显示汛期与非汛期的污染物来源与贡献率是存在差异的,城乡生活污水和市政废水、非点源污染、工业废水等人为源是造成秦淮河流域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且汛期的非点源污染比非汛期贡献较多的氮磷污染物,而非汛期的工业废水比汛期贡献较多的营养盐污染。因此,在制订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治理对策时应考虑区域污染的季节差异性和特征,研究结果可为秦淮河流域水环境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
马小雪龚畅王丽李娜曾春芬
关键词:水污染源解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