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

作品数:3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找矿
  • 2篇找矿前景
  • 1篇地质
  • 1篇地质背景
  • 1篇地质特征
  • 1篇多金属
  • 1篇形态分析
  • 1篇韧性剪切
  • 1篇韧性剪切带
  • 1篇蚀变
  • 1篇铜多金属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剖面
  • 1篇区域地质
  • 1篇区域地质背景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流域
  • 1篇控矿
  • 1篇矿床

机构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四川省地质调...
  • 1篇地学核技术四...

作者

  • 3篇张伟
  • 1篇尹显科
  • 1篇陈莹
  • 1篇卢慧林
  • 1篇徐长昊
  • 1篇吴建亮
  • 1篇雷传扬
  • 1篇黄艺
  • 1篇程馨
  • 1篇吴小艳
  • 1篇李良波
  • 1篇李威
  • 1篇张伟

传媒

  • 1篇金属矿山
  • 1篇云南地质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江玛—赛登地区铜多金属矿点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被引量:4
2016年
藏北阿里江玛—赛登地区铜多金属矿点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通过开展矿产调查工作在该地区发现了赛登铜矿点、江玛铜金矿点、江玛南铜银矿点。为明确区内下一步找矿方向和工作重点,首先对区域成矿背景进行了系统分析;然后分别从矿体形态及产出、矿物组合、矿石结构构造、控矿因素、围岩蚀变等方面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最后分析了成矿机理,初步建立了矿床模型,总结了区内地层、岩体、构造、蚀变等找矿标志,并对区内找矿前景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去申拉组地层对区内铜多金属矿化的控制作用十分明显,其中蚀变安山岩与成矿关系密切;2赛登铜矿化体主要产出于NW—SE向顺层产出的蚀变破碎带内,江玛南铜银矿化体受火山机构控制明显;3江玛铜金矿化、金矿化主要产出于蚀变安山岩和蚀变石英闪长玢岩中;4矿区剥蚀程度较小,矿床保存尚好,寻找斑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前景良好,下一步工作重点是被地表安山岩覆盖的深部含矿隐爆角砾岩筒及含矿玢岩体。
雷传扬李威尹显科吴建亮张伟张伟
关键词: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机理矿床模型找矿前景
黔东南雷公山地区矿化特征及找矿前景
2015年
黔东南雷公山地区的金、铅锌、锑多金属矿床主要受韧性剪切带控制,从其成矿背景和成矿规律,结合区域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特征看,于矿化蚀变作用强烈的雷公山复式背斜核部及韧性滑脱构造带内,寻找深部隐伏矿体有着较好的前景。
李良波吴小艳徐长昊张伟
关键词:矿化蚀变韧性剪切带构造控矿
攀枝花西区巴关河流域土壤剖面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采集了攀枝花市巴关河流域土壤剖面样品,探讨了与工矿业活动关系密切的Cu、Pb、Zn、Cd、Ni、V、As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的BCR法对V、Ni、Cd进行了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6个剖面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四川背景值及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存在着较大差异。除Pb外,其他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四川背景值及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上、中、下游土壤剖面各层的V、Ni主要以残渣态存在,上游土壤剖面各层V的残渣态占总量的百分比范围为86.79%~89.10%,中游为92.08%~94.87%,下游为89.21%~93.57%。上游土壤剖面各层Ni残渣态占总量的百分比范围为81.03%~86.39%,中游为83.23%~92.30%,下游为87.49%~89.77%。Cd的形态分布较为特殊,酸可提取态与可还原态占主要部分,上游土壤剖面各层酸提取态占总量的百分比范围为27.75%~41.69%,中游为4.76%~21.45%,下游为18.24%~46.61%,上游土壤剖面各层可还原态占总量的百分比范围为24.67%~54.29%,中游为18.31%~54.22%,下游为14.16%~31.18%,容易发生迁移转化,应严格控制其在土壤中的含量。
刘再冬黄艺陈莹卢慧林张伟钟礼春程馨
关键词:重金属土壤剖面形态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