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鹏

作品数:24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经济管理
  • 6篇农业科学
  • 3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城市
  • 5篇东北三省
  • 5篇城市群
  • 4篇影响因素
  • 3篇网络
  • 2篇新型城镇化
  • 2篇县域
  • 2篇县域经济
  • 2篇经济联系
  • 2篇经济效率
  • 2篇可达性
  • 2篇空间经济
  • 2篇发展轴
  • 2篇DEA
  • 2篇城镇化
  • 1篇地产
  • 1篇地缘
  • 1篇地缘经济
  • 1篇地缘经济关系
  • 1篇多样性

机构

  • 24篇哈尔滨师范大...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长春一汽国际...

作者

  • 24篇张鹏
  • 9篇张栩嘉
  • 4篇吴相利
  • 3篇李鑫
  • 3篇张平宇
  • 2篇王颖
  • 2篇张鹏
  • 1篇刘贺贺
  • 1篇姜博
  • 1篇杨青山
  • 1篇张雪萍
  • 1篇赵宏波
  • 1篇邵田田
  • 1篇邵春华
  • 1篇郑辉
  • 1篇王珏
  • 1篇马大龙
  • 1篇陈金英

传媒

  • 4篇农业与技术
  • 3篇大众标准化
  • 2篇经济地理
  • 2篇资源开发与市...
  • 2篇边疆经济与文...
  • 1篇现代营销(下...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人文地理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 1篇冶金管理
  • 1篇文化创新比较...
  • 1篇全国流通经济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10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东北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格局被引量:2
2022年
基于城乡融合的视角,建构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理论框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障碍度模型实证分析2004—2019年东北三省34个城市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格局的演变特征以及对其影响因子和阻碍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水平较低,呈波动性增长趋势稳定发展,2004—2019年协调度均值从0.5657增长到0.6538,濒临失调占据主导地位,耦合互动呈现核心极化、南高北低、中心—外围的空间格局特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是多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耦合度较高的地区发展所受的阻力较小且影响相对集中,主要障碍因子共12个。
杜斌张鹏王颖
关键词:城乡融合新型城镇化
基于土地开发强度的长春市城市空间效率分异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以地块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为基础数据,从土地开发强度这一微观视角出发,针对长春市建成区圈层式快速发展的现实,运用替代原理和竞租理论分析长春市中心城区1 460个地块的土地开发强度的分布特征,并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对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的低效地块和"超效"地块进行判断,总结分异特征和原因。研究发现:长春市土地开发强度的分布不符合替代原理,地块容积率的分布总体呈现"高-低-高"的环状分布特征;长春市城市空间结构组织总体上符合竞租理论,公共服务设施对传统竞租函数及其空间结构组织模式具有很大的影响;长春市在城市空间扩展过程中,低效与"超效"并存;商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是低效地块和"超效"地块的主要用地类型,以商业、居住、娱乐、休闲、办公为一体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或许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矛盾。
张鹏张鹏张栩嘉叶亚丽胡宇鑫吴彩鹤
关键词:土地开发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
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化及耦合协调研究——以东北三省142个县为例
2024年
以东北三省县域为研究单元,采用耦合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GWR模型等方法分析了1999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4个时间截面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格局及影响因素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县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时农业高质量发展大体上呈现出持续攀升态势,另外辽宁省在2个领域的综合水平明显高于吉林省与黑龙江省;东北三省县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常年处于一般协调阶段,但协调程度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东北三省县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集聚特征逐渐突显,主要表现为南部地区的高-高集聚与北部地区的低-低集聚,且集聚区数目呈现“增加—减少—增加”曲折波动特征;产业结构、规模经济水平、收入水平及人力资源投入是影响东北县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因素。总体表现为东北三省县域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高发展时空差异明显,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二者的耦合协调度。
崔婧熙张鹏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业影响因素东北三省
北京市中心城区公共开放空间可达性研究
2024年
公共开放空间是城市建设中可供居民休闲游憩的主要场所,公共开放空间的发展和建设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运用GIS网络分析法,结合道路、居住人口等基础数据,构建北京市中心城区公共开放空间的可达性网络,测度公共开放空间的可达性,并采用地理探测器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北京市中心城区公共开放空间分布已基本形成以旧城区为中心向外逐渐扩展的公共开放空间系统;中心城区公共开放空间呈现出核心区较高,边缘区较低的“中心外围”空间布局特征;中心城区6个区的可达性存在明显差异,具体排名为西城区>东城区>石景山区>朝阳区>丰台区>海淀区;中心城区公共开放空间的可达性结果是多因子交互作用的,POI数量和建成区开发面积是主导作用因素。
张瑶张鹏
关键词:公共开放空间网络分析可达性影响因素
东北地区高速铁路的地域空间效应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利用可达性模型、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广义交通成本和土地价值增值模型研究东北地区高铁通车前后城市的可达性变化、经济联系变化、土地价值变化,探讨其空间格局特征,得到以下结论:(1)高铁通车前后,东北地区南部可达性及其改善幅度大于北部,可达性“T”形断裂轴带格局演变为“哈大”单轴格局,可达性优势要素沿哈大轴带向东西两侧不规则递减,呈现新的“核心—边缘”特征;(2)高铁的运营加强了城际经济联系,哈大轴带是东北地区城际经济联系主轴带,经济联系增加量高值区分布于哈大轴带沿线的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吉林省中东部、黑龙江省中东部,低值区分布在蒙东区北部,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格局特征。(3)高铁的运行带来多数城市土地价值的飙升,不同城市土地价值增长存在差异,部分高铁新城(新区)依托高铁新站推动了城市多中心网络化格局的演进,促进了城市形态更新。
初楠臣吴相利张平宇张鹏张鹏姜博王成
关键词:可达性经济联系高速铁路
跨省级行政区城市群空间经济效率测度与时空分异研究——以哈长城市群为例被引量:2
2020年
跨省级行政区城市群作为一种存在省级行政壁垒的空间组织单元,对其进行空间经济效率研究对推进我国城市群战略实施和进一步优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哈长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和经济效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分析哈长城市群近十年的空间经济效率特征。结果表明:哈长城市群城市之间联系愈加紧密;空间相互作用对效率影响效果最明显,相互作用指数持续增加,但空间经济效率呈现下降趋势,印证了行政壁垒对空间经济效率提升的阻碍作用;在总体空间经济效率下降的大趋势下,空间结构对劳动生产率这一单一指标的提高仍有促进作用。
吴彩鹤张鹏张楚玥蒋燕张栩嘉
关键词:DEA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整合的县级尺度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变研究——以哈长城市群为例被引量:1
2022年
准确测度区域碳排放并分析碳排放时空演变趋势,为防止温室效应加剧和区域的节能减排提供理论参考。基于DMSP/OLS和NPP-VIIRS两种夜间灯光整合数据集,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分析和综合划分,对1995~2019年哈长城市群的县级尺度碳排放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县级尺度哈长城市群碳排放量空间演变特征分析上,表现出了明显的集聚特征,形成了中心—外围结构。②哈长城市群碳排放量高值集聚区域由中部点轴逐渐转化为“三角”区域并处在持续演化的过程中。③哈长城市群有70.48%的县级单元碳排放呈增长趋势,急需提出差异化的碳减排政策。
赵乘锐李鑫张鹏张栩嘉
关键词:碳排放
哈长城市群协同发展能力时空差异及演变特征研究
2022年
城市协同发展是在深层次重构区域发展要素格局,促进区域整体协同体系建立。选取经济协同、社会协同、设施协同、环境协同4个维度的指标,2004~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熵值法对哈长城市群的协同发展能力进行综合测评,运用ArcGIS软件对各市城市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地理空间的可视化表达,并分析哈长城市群协同发展能力的时空格局演变。所得结论:①从时间序列来看,哈长城市群协同发展水平总体呈稳步下降趋势,经济协同和环境协同能力对整体协同水平影响逐步上升。②哈长城市群协同发展能力分布格局均呈现中间高、四周低;西北高、东南低特征;③核心城市协同能力高于一般城市,各市城市协同发展能力差异显著。
国庆福李鑫张鹏
三江平原农田土壤动物组成与结构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土壤动物是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三江平原农田主要位于草甸土、黑土、白浆土、沼泽土分布区,从生态地理学角度出发,通过野外取样与室内试验结合对三江平原农田4个代表性土类的土壤动物进行了系统调查和分类鉴定。共获得土壤动物7031只,51类,隶属于4门7纲16目39科,其中优势类群3类,常见类群8类,稀有类群40类。各样地大、中小型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种类组成存在差异,草甸土大型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种类最多,白浆土的大、中小型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种类都最少。在多样性分析中,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大小为沼泽土>草甸土>黑土>白浆土,与丰富度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呈正相关,与优势度指数呈负相关;中小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各指数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4个土类间土壤动物的相似程度均较高,大多为中等相似,只有沼泽土和草甸土为极相似。
邵春华张雪萍张鹏
关键词:土壤动物农田多样性三江平原
基于现实与虚拟流视角下的东北地区城市空间网络特征被引量:4
2022年
在“东北地区再振兴”背景下,研究现实与虚拟流视角下的东北地区城市空间网络特征对于认识和重塑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经济、普列、高铁、信息等联系强度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指标探讨东北地区城际多维要素流强度和城市空间网络特征,结果表明:①东北地区城市具备空间网络化发展规模,形成以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为核心,吉林、鞍山、齐齐哈尔为副核心,哈尔滨—大连一轴,辽宁省子群、吉林省子群、黑龙江省西部子群、黑龙江省东部子群、赤峰—通辽、乌兰浩特—白城、伊春—黑河等关系对的“四核、三副、一轴、七群”空间结构。②多维要素流影响下的辽中南城市群一体化态势比哈长城市群强烈,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的流量最强,哈尔滨省内联系对象为齐齐哈尔、大庆,长春省内联系对象为吉林,沈阳省内联系对象为大连、本溪、丹东,大连省内联系对象为沈阳、丹东、营口。③东北地区“T”型轴带有向哈(尔滨)大(连)单轴发展的趋势,综合流呈沿哈大轴带向东西两侧衰减的“核心—边缘”格局。其中经济流呈辽宁省向吉林省,继而向黑龙江省与蒙东区由南至北的衰减格局;普列流呈以哈大与滨洲铁路为轴带,并向两侧弱化的空间格局;高铁流呈沿哈大主轴带、长珲与哈齐次轴带向两侧非对称的递减格局;信息流呈“四核心、四边缘”的格局特征。
初楠臣吴相利张平宇张鹏
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辽中南城市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