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静

作品数:9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土地利用
  • 3篇建设用地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土地流转
  • 2篇农村
  • 1篇地经
  • 1篇载力
  • 1篇融资
  • 1篇融资制度
  • 1篇生态
  • 1篇税费
  • 1篇税费优惠
  • 1篇投融资
  • 1篇投融资制度
  • 1篇土地经济
  • 1篇土地利用分类
  • 1篇土地生态
  • 1篇土地资源
  • 1篇农村集体建设
  • 1篇农村集体建设...

机构

  • 9篇江苏省土地勘...
  • 4篇国土资源部
  • 3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9篇王静
  • 5篇鲍桂叶
  • 4篇王静
  • 3篇严长清
  • 3篇金志丰
  • 2篇周生路
  • 2篇吕立刚
  • 2篇朱凤武
  • 2篇严静
  • 1篇周兵兵
  • 1篇陈龙
  • 1篇沈春竹
  • 1篇杨兴典
  • 1篇高永年
  • 1篇陆效平
  • 1篇黄琪
  • 1篇崔飞飞
  • 1篇陈露露
  • 1篇周小丹

传媒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上海国土资源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苏南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利用1985年、1995年、2005年、2008年4期遥感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基于"三生"(生产用地、生活用地、生态用地)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体系,借助ArcGIS和社会学网路分析软件(Ucinet),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转移模型等研究方法,定量研究苏南地区1985~2008年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过程、特征及规律。研究结果显示:1985年以来苏南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生产用地的大量减少、生态用地的略有增加和生活用地的显著增加;其中,农业生产用地、水域生态用地、城镇生活用地、农村生活用地四种地类空间转化明显;农业生产用地为主要转出者,城镇生活用地、农村生活用地为最主要的转入者。
朱凤武金志丰崔飞飞吕立刚王静
关键词: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分类
经济发达地区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研究——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被引量:9
2017年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生态规划是提升土地生态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其中关键景观格局因子是土地生态规划的重要基础。论文选取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的昆山市作为研究区,以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所得综合指数为基础,选取14个景观格局指数,通过关联分析测度方法确定两者的相关系数,分别在镇域和不同用地结构的典型代表村探讨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结果表明:1)镇域尺度上,土地生态质量与最大斑块指数(LPI)、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AWMPS)呈显著负相关,与香农多样性(SHDI)、平均形状指数(MSI)呈显著正相关;2)不同用地结构类型区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差异较大,其中建设用地集中区与斑块密度(PD)、边界密度(ED)呈显著正相关,与聚集度指数(AI)、蔓延度指数(CONTAG)呈显著负相关,生态用地集中区与斑块面积(TA)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AWMPS)呈显著正相关,农用地集中区与最大斑块指数(LPI)显著负相关,与分离度指数(SPLIT)和多样性指数(SHDI)呈显著正相关;3)对研究区土地生态规划景观设计时,首先要宏观把握景观的优势类型,注重各景观类型的均衡分布,增加景观复杂度,其次关注不同用地结构类型区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其中建设用地集中区应适当维持景观的破碎度和离散性,生态用地集中区应最大限度保证生态用地面积和优势类型,农用地集中区应当维持其景观类型的多样性以及分布的均衡性。
肖姚朱凤武朱凤武周生路王静
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浅析--以江苏省为例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村级集体资产快速增长,但由于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普遍存在产权模糊、功能退化、机制不活、监督不力,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引发诸多矛盾.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苏南少数地区...
鲍桂叶王静严长清
关键词:农村社区股份制改革投融资制度税费优惠土地流转
江苏省建设用地扩展类型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土地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载体,其投入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贡献.本文采用1996-2011年江苏省面板数据,引入建设用地综合扩展模型和弹性系数法,研究了江苏省及13个地级市建设用地扩展类型及建设用地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全省13个地市建设用地扩展中,苏州、无锡、常州为剧烈扩展型,南京、南通、扬州为强扩展型,徐州、淮安、镇江、泰州、盐城为弱扩展型,连云港、宿迁为稳定型,4种类型区建设用地对二三产业产值的平均弹性系数分别为0.03、0.08、0.14和0.25;建设用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依剧烈扩展型、强扩展型、弱扩展型、稳定型顺序递增,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增长对建设用地扩展的依赖越小.
陆效平王静金志丰
关键词:土地经济建设用地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和收益分配:政策回顾及完善建议
建设用地流转及收益分配越来越得到国家和地方的重视,中央和地方也不断调整关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相关政策规定,逐步为制定和完善配套的法律规定明确了目标取向.但是,我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市场尚未正式建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缺...
鲍桂叶王静严长清
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土地流转
宿迁市土地利用形势工作探讨
2016年
本文介绍了宿迁市土地利用形势分析工作路线,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2014年宿迁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预判未来一段时期宿迁市土地管理方面需要注意的难点与重点问题,为宿迁市土地资源管理研判形势、宏观决策、规范管理、推动改革提供决策支撑。
严静周小丹王静王静
关键词:土地利用
盐城市沿海滩涂围垦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江苏沿海滩涂土地资源丰富,其中盐城市海岸线占全省的56%,滩涂资源接近46万hm2,滩涂围垦活动较为频繁,滩涂围垦与开发是盐城市重要的土地利用模式,也是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该研究分析了盐城市沿海滩涂土地利用现状,研究其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和空间变化。结果表明:盐城市沿海滩涂围垦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规模不断增加,但是未利用地增速远超于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增速,说明滩涂开发速度超过利用速度。
严静王静王静周小丹陈露露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1985年以来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对人类活动程度的响应被引量:14
2015年
利用1985、1995、2005和2008年4期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转移方向和土地利用程度方面,借助GIS空间分析和图谱分析技术及Ucinet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全面定量分析江苏省1985年以来人类活动作用下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1985~1995、1995~2005、2005~2008年3个时段江苏省的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分别为12.95%、17.17%、15.03%,反应了人类活动对江苏省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程度呈现出"缓慢影响—剧烈影响—影响减缓"的倒U型曲线规律;(2)1985年以来,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之间的空间转移是江苏省土地利用转移的关键,也是人类影响土地利用最主要的表现形式,3种地类的相互转移占所有土地转移流的80%以上,其中耕地转为建设用地所占比例最大,主要分布苏锡常及南京4市的市辖区,以及昆山、江阴等经济发达的县市及苏北的宿迁市、淮安市、徐州市;(3)1985年以来,追求净产出(利润)的增长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动力,导致建设用地增加及耕地减少,使得全省土地利用程度整体水平不断升高;受可驱动的有效资本量控制,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一直是人类活动影响土地利用最为剧烈的区域,而苏北地区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土地利用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也在逐渐增强。
吕立刚周生路周兵兵陈龙苏全龙王静
关键词:复杂网络
江苏沿海地区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能力及匹配性评价被引量:7
2015年
城乡建设用地是土地利用的重要类型,确定区域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能力即承载规模和承载边界对土地利用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从生态限制与适宜性的角度尝试确定城乡建设用地的承载能力,选择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土壤条件、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生态保护5个方面的指标要素作为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的生态约束条件,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水桶效应"原理,对江苏沿海地区综合生态适宜性和城乡建设用地可承载性进行评价,制作了综合生态适宜性和可承载性格局分布图,确定了江苏沿海地区城乡建设用地承载阈值及其分布,统计了各县市区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丰度,比照江苏沿海地区现状建设用地分布图与城乡建设用地可承载性分布图,开展了可承载与现状城乡建设用地匹配性评价,核算了城乡建设用地承载潜力,得到江苏沿海地区、南通市、盐城市和连云港市承载潜力分别为14.37%、15.29%、12.58%和17.07%,从而为江苏沿海地区城乡建设用地的优化配置和差异化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高永年鲍桂叶王静严长清金志丰杨兴典黄琪
关键词:城乡建设用地承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