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 作品数:8 被引量:4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藻类多糖药用活性的最新进展被引量:6
- 2011年
- 可食用藻类多糖的生物活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两年来,尤其是对几种从藻类中提取出的新型多糖,如墨角藻聚糖,硫酸化半乳糖,硫酸化的呋喃半乳聚糖,硫酸化多糖polymannuroguluronate(SPMG)等多糖的药用价值,如抗癌、抗菌、抗病毒、抗氧化、抗哮喘、免疫调节、抗凝血等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对该方面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
- 王芳王业菊李金龙许晓曦李新胜滕国新
- 关键词:海藻多糖
- 乳清蛋白可食用膜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 2007年
- 由于近年来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乳清蛋白可食用膜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文章介绍了乳清蛋白可食用膜的成膜机制、功能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对近年来乳清蛋白可食用膜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 王芳张兰威
- 关键词:乳清蛋白可食用膜
- 深度油炸对食用油中反式亚油酸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选用我国消费最普遍的压榨大豆油和三级浸提大豆油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大豆油经反复油炸对反式亚油酸含量的影响及其含量随油炸次数增加的变化规律。试验分为2组,反复油炸40次,每炸5次采集1次油样,每组测定3个重复。薯条油炸温度为180~185℃,油炸时间为32 h。试验结果表明,压榨大豆油和三级浸提大豆油中总反式亚油酸含量分别为0.18 g/100 g和0.08 g/100 g,前者极显著高于后者(P=0.001),9-cis,12-trans C18:2和9-trans,12-cis C18:2是2种大豆油中主要的反式亚油酸。深度油炸极显著提高大豆油中反式亚油酸含量(P=0.000),在反复油炸40次后,压榨大豆油和三级浸提大豆油中总反式亚油酸含量分别为1.11 g/100 g和0.68 g/100 g,且前者极显著高于后者(P=0.008)。压榨油反式亚油酸经油炸增加幅度高于三级浸提大豆油。
- 侯俊财江连洲王芳张春伟
- 关键词:大豆油反式脂肪酸
- 微生物发酵法水解大豆蛋白制备大豆蛋白活性肽的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通过对微生物发酵方法制备大豆多肽发酵条件的研究,比较各种调控因素如底物浓度、PH值、温度、发酵周期等对蛋白利用率的影响,选择出蛋白利用率相对较高的最佳发酵条件。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大豆多肽原料成本低廉,工艺简单条件温和,所得到的大豆多肽溶液可进一步加工成产品,进而为微生物发酵工业化大豆蛋白活性肽提供理论数据,为今后工业化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 王芳
- 关键词:大豆蛋白活性肽底物浓度PH值发酵周期
- 原料乳中嗜冷菌计数及产脂肪酶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从乳中分离出产脂肪酶活力较大的菌种,该菌种属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在RodamineB培养基中产生较大的荧光圈,即产酶活力较大。该菌种最佳生长温度为30℃左右,最佳生长pH值为7.0左右。根据菌落形态,菌体特征及生理生化反应特征分析结果,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将该菌种接入产酶培养基中,对其产酶特性进行研究发现,其最佳产酶温度为30℃左右,最佳产酶pH值为7.0左右,产酶高峰出现在接入产酶培养基后24h左右,在确定最佳产酶条件后,对不同时间测得的酶活与菌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 王芳
- 关键词:牛乳嗜冷菌脂肪酶
- 共轭亚油酸菌株及亚油酸异构酶的研究进展
- 2011年
- 共轭亚油酸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物质,但其来源十分有限。微生物合成是其主要来源之一。研究发现,丙酸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微生物能产生共轭亚油酸,其中植物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产量最高。研究还发现,这些菌体细胞中都含有能将亚油酸转化成共轭亚油酸的亚油酸异构酶。文章仅就生物法合成共轭亚油酸的菌种、亚油酸异构酶分离纯化和酶学特性及存在问题作一综述。
- 王芳王芳刘飞王玉堂杜鹏于微徐渐
-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亚油酸异构酶纯化酶学特性
- 原料乳中嗜冷菌计数及产脂肪酶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6
- 2006年
- 本文主要对乳中的嗜冷菌数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考虑到嗜冷菌能在乳中产生大量的耐热性脂肪酶,力求在脂肪酶活与菌数之间建立联系。即对不同时间测得的酶活与菌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 任静张兰威王芳
- 关键词:牛乳嗜冷菌脂肪酶
- 体外培养条件下维生素E对瘤胃培养液中共轭亚油酸含量的影响
- 2011年
- 采用批次培养法研究了体外条件下高油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对山羊瘤胃培养液中共轭亚油酸累积规律的影响。选择6只带有永久胃瘘管的山羊制备出瘤胃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24 h,维生素E添加量分别为0、0.5、1.0和2.0 mg.瓶-1,每组设三个重复,测量其发酵液中共轭亚油酸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培养8 h和16 h时,VE各处理组的顺9反11共轭亚油酸CLA(cis-9,trans-11 CL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VE3组分别比对照组低0.97 mg.g-1干物质和2.34 mg.g-1干物质,但在培养24 h时,VE各处理组却高于对照组;在培养2 h时,VE各处理组trans-10,cis-12 CL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时VE3组比对照组低0.41 mg.g-1干物质;在整个培养过程中,VE2和VE3处理组的cis-9,trans-11 CLA+trans-11 C18 1含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表明,添加VE可以改变瘤胃培养液中CLA累积规律。
- 王芳王芳刘飞杜鹏
- 关键词:维生素E共轭亚油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