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 作品数:10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环境污染物对斑马鱼早期胚胎转座子转录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转座子在生物基因组中占据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基因组中可移动和扩展的重要元件,其转座活性受外界环境因子调控。为了探讨环境应激对基因组转座子表达活性的影响,用环境污染物二噁英(TCDD)和重金属Cu^(2+)或Cd^(2+)处理斑马鱼早期胚胎,通过荧光定量PCR(q RT-PCR)比较处理前后9种结构完整的转座子转录活性变化,这9种转座子分别是DNA转座子Tc1家族的Tc-a、Tc-b、Tc-c、Tc-d、Tc-e,反转录转座子病毒家族ZB-ERV-1、ZB-ERV-2、反转录转座子LINE家族L1-323和L1-21。结果发现,TCDD使8个转座子转录活性明显下调,1个转座子显著上调;Cu^(2+)导致7个转座子上调,2个显著下调;Cd^(2+)导致6个转座子上调,3个显著下调。研究表明,斑马鱼转座子转录活性受环境因素影响显著,环境胁迫可能是转座子活性变化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对了解和评估环境因子对鱼类转座子活性的影响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研究生物基因组的进化机制提供参考。
- 高波陈才张丽沈丹王赛赛陈伟王伟产舒恒宋成义
- 关键词:斑马鱼转座子污染物转录活性
- 猪LncRNA基因内L1转座子插入多态与生产和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 2021年
- LncRNA是长链非编码RNA,在表观遗传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表达起着调节作用,LncRNA基因中存在长散在重复序列(LINE)的插入。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PCR检测和生产性能关联分析等方法鉴定猪LncRNA基因(NONSUSG015048.1和NONSUSG015549.1)中L1插入位点的多态性,探究L1插入LncRNA基因对猪生产和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白猪NONSUSG015048.1基因中无L1插入个体的校正背膘厚度显著大于有插入个体;NONSUSG015549.1基因中无L1插入个体的产活仔数显著多于有插入个体。将L1参考序列与LncRNA转录本序列进行了比对,未发现插入的L1和LncRNA基因形成融合转录本。这说明LncRNA基因中L1插入多态可能与猪校正背膘厚和产活仔数有关联,为这2个分子标记在猪分子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 顾浩杜站宇王宵燕王伟陈才高波宋成义
- 关键词:大白猪
- 不同NSC/SC对山羊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以3头体重为25.0±3.5kg、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山羊为试验动物,以玉米、豆粕、酪蛋白和羊草按粗精比不同配制的五种等氮但不同NSC/SC(A:0.46、B:0.75、C:1.28、D:2.26、E:7.87)水平的日粮为底物,采用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法,评价NSC/SC水平对山羊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随NSC比例的增加,培养液的pH值、氨氮浓度均呈下降趋势,从0.46组到7.87组下降趋势显著(P<0.05);原虫和细菌蛋白产量先上升后下降,在NSC/SC为1.28时达最大值,与其余各组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
- 朱素华秦韬王洪荣王伟宋荣渊王梦芝
- 关键词:体外法微生物蛋白
- 不同能氮同步化释放日粮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和微生物蛋白合成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0年
- 试验以3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试验设计以不同RDN(g)/FOM(kg)比值日粮为底物,利用人工瘤胃体外培养法,通过瘤胃液pH值、瘤胃液氨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微生物蛋白含量这四个指标的测定,评价日粮RDN(g)/FOM(kg)比值分别为20、25、30、35的4种不同能氮同步化释放日粮对瘤胃发酵及微生物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瘤胃液pH值不断降低,pH均值以RDN(g)/FOM(kg)=25组为最高,RDN(g)/FOM(kg)=30组最低,差异不显著(P>0.05)。NH3-N浓度随着RDN(g)/FOM(kg)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当RDN(g)/FOM(kg)=35时,NH3-N浓度均值最高。当RDN(g)/FOM(kg)=20时,细菌蛋白含量和原虫蛋白含量均最高。对于VFA当RDN(g)/FOM(kg)=30时,乙酸含量最高;当RDN(g)/FOM(kg)比值为20时,丙酸含量、丁酸含量最高;TVFA含量以RDN(g)/FOM(kg)=30时最高,乙酸、丙酸比值以RDN(g)/FOM(kg)比值为25时最高。
- 宋荣渊王洪荣王伟朱素华王剑飞
- 关键词:微生物蛋白
- 转座子引起的猪ktn1基因结构变异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联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为探明转座子对猪的ktn1基因及其侧翼区结构变异的贡献,从全基因组测序(WGS)数据库中获取14个猪基因组中的ktn1基因序列和侧翼序列,通过ClustalX多序列比对和RepeatMasker转座子注释,全面解析转座子对ktn1的影响。通过PCR检测到一个SINEA1转座子插入多态,在苏姜猪群体中与相关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ktn1基因及其侧翼区中含有至少77个转座子片段,其中绝大部分(98.70%)为SINE类转座子,并鉴定到9个小结构变异和4个由转座子引起的大结构变异,表明转座子是基因变异的重要来源。其中一个SINEA1插入多态引起的结构变异,在不同品种中呈现丰富的多态性,且无插入个体(SINE-/-)苏姜猪的断奶窝重((64.20±10.6) kg)比纯合有插入个体(SINE+/+)((74.14±9.0) kg)和杂合有插入个体(SINE+/-)((69.71±7.7) kg)轻(P<0.05),表明基于转座子插入多态研发分子标记具有可行性,提示转座子插入多态分子标记在分子辅助育种中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
- 陈才陈伟郑尧顾浩王伟王宵燕高波宋成义
- 关键词:转座子
- 处理温度·时间和物料粒度对玉米糊化度的影响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研究玉米淀粉糊化度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温度、时间和物料粒度为3个不同的因素,利用3因素各水平试验设计,研究了它们对玉米淀粉糊化度的影响。[结果]粒度、温度和时间及其两两互作和三者的互作均对玉米淀粉糊化度有极显著影响。单因素试验表明,20目淀粉的糊化度平均值最高;90℃下处理淀粉的糊化度平均值最高;处理10 min淀粉的糊化度平均值最高。两因素互作比较表明,粒度为20目,处理温度为90℃淀粉的糊化度平均值最高;粒度为40目,处理10 min淀粉的糊化度平均值最高;在90℃下处理10 min淀粉的糊化度平均值最高。三因素互作比较表明:粒度为20目,90℃下处理10 min淀粉的糊化度平均值最高,可达85%。[结论]该研究为山区的饲料生产和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支持。
- 王伟王洪荣朱素华宋荣渊董淑红谢铮
- 关键词:玉米温度物料粒度糊化度
- 斑马鱼转座子时空表达特性被引量:2
- 2017年
- 转座子是基因组中可移动和扩展的元件,能够插入新的位点,影响基因组和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是基因组进化的内在驱动。为探讨转座子的时空表达特性,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出斑马鱼9个疑似活性转座子,包括DNA转座子Tc1家族(Tc-a、Tc-b、Tc-c、Tc-d、Tc-e)、反转录转座子ERV家族(ERV-1、ERV-2)和LINE家族(L1-323、L1-21),然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述转座子在斑马鱼早期胚胎发育7个阶段及成鱼各主要脏器的表达活性。结果表明:Tc1家族在0.75、2.00、3.00 h各阶段无转录活性,在6.00、15.00、24.00、48.00 h各阶段各转座子均有较高转录活性;反转录转座子转录活性最早出现于3 h,最晚出现于15 h,且随着发育时间的延长,转录活性显著增强。9种转座子在成鱼心脏、大脑、肌肉、肝脏、睾丸和卵巢均有表达,且大脑和心脏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织,睾丸表达水平最低。分析表明转座子的表达具有时间和组织的特异性,可能参与斑马鱼胚胎和组织器官发育调控,尤其是大脑和心脏发育。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转座子是否具有基因表达调控功能提供重要参考。
- 高波王伟钱跃陈才钟继汉沈丹陈伟宋成义
- 关键词:转座子斑马鱼
- SB转座子介导的斑马鱼增强子捕获注解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为了建立斑马鱼增强子捕获突变体库及研究功能基因的表达调控模式,制备了SB转座子介导的增强子捕获转基因斑马鱼(F0),通过繁育建立了组织或器官特异表达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品系(F1)。选择F1代的SK-3系(脑部特异表达GFP)与野生型TU系斑马鱼交配,收集受精卵(F2),于24 hpf(Hour post fertilization)、2 dpf(Day post fertilization)、3 dpf、4 dpf、5 dpf、7 dpf 6个发育阶段检测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模式;然后通过Splinkerette PCR(SP-PCR)方法检测SB转座子在斑马鱼基因组中的插入位置,从而确定捕获的增强子和功能基因;最后通过胚胎原位杂交验证内源基因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F2代胚胎不同发育阶段,GFP表达具有明显的时空特性,前期在前脑,中脑,后脑三个部位均高水平表达,后期表达部位呈后移趋势,各个发育期表达强度基本无变化,结果提示该捕获增强子具有脑部表达特性。sp-PCR结果分析表明增强子位于基因组1号染色体35、914、498-35、914、621位置,在内源性基因ednraa位点附近。原位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胚胎24 hpf阶段具有转录活性。本研究结果提示SB转座子介导的增强子捕获技术可高效获得插入突变斑马鱼,对研究基因功能和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基因具有重要作用。
- 刘帅军沈丹钟继汉陈伟王伟张丽陈才杨昆仑高波宋成义
- 关键词:注解SB斑马鱼
- 9种硬骨鱼类转座组注释
- 2018年
- 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对9种硬骨鱼转座组进行注释。结果表明9种硬骨鱼类转座组大小和构成差异显著,其转座组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斑马鱼、矛尾鱼、青鳉鱼、罗非鱼、花斑剑尾鱼、大西洋鳕鱼、三刺鱼、金娃娃和红鳍东方鲀,转座子含量和基因组大小呈正相关。DNA转座子在硬骨鱼类中具有多样性高和含量差异大的特点(0.50%–38.37%),是硬骨鱼类转座组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其中h AT和Tc/Mariner超家族是硬骨鱼类主要的DNA转座子。RNA转座子在硬骨鱼类中也具有多样性高的特点,其中LINE转座子占硬骨鱼类基因组的0.53%–5.75%,共检测到14个超家族分布,其中L1、L2、RTE和Rex转座子扩增较为明显,LTR转座子除了在斑马鱼和三刺鱼中含量达到5.58%和2.51%,在大多硬骨鱼类基因组中的含量低于2%,在硬骨鱼类中共检测到6个LTR转座子(Copia、DIRS、ERV、Gypsy、Ngaro和Pao)超家族分布,其中扩增最为明显的是Gypsy。而SINE转座子在硬骨鱼类中扩增最弱,仅在斑马鱼和矛尾鱼中分别达到3.28%和5.64%,在其他7个物种中低于1%。SINE中t RNA、5S和MIR三个超家族在部分硬骨鱼类中有一定程度扩增。本研究表明硬骨鱼类转座组具有多样性丰富、差异大的特点,转座组差异与硬骨鱼基因组大小有很强的相关性,转座组是决定硬骨鱼基因组大小的重要因素。
- 高波沈丹陈才王赛赛杨昆仑陈伟王伟张丽宋成义
- 关键词:硬骨鱼转座子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