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强

作品数:11 被引量:112H指数:5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渗流
  • 4篇渗流特性
  • 3篇调剖
  • 3篇驱油
  • 2篇调剖剂
  • 2篇油层
  • 2篇油田
  • 2篇增油
  • 2篇增油效果
  • 2篇萨北油田
  • 2篇三元复合体系
  • 2篇配伍性
  • 2篇聚合物凝胶
  • 2篇二元复合体系
  • 2篇采收率
  • 2篇大庆萨北油田
  • 1篇低渗
  • 1篇低渗油层
  • 1篇电解质
  • 1篇调驱

机构

  • 11篇东北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11篇李强
  • 10篇卢祥国
  • 5篇王荣健
  • 3篇刘进祥
  • 3篇王荣键
  • 2篇陈国福
  • 2篇王树霞
  • 1篇车鑫晖
  • 1篇隋承伯
  • 1篇张跃
  • 1篇王晓燕
  • 1篇黄梅
  • 1篇叶鹏
  • 1篇王亮
  • 1篇王超
  • 1篇赵杰
  • 1篇胡建波
  • 1篇王进
  • 1篇吴玉杰
  • 1篇韩振强

传媒

  • 4篇油田化学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化学学报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年份

  • 4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分子聚集态结构及其对渗流特性影响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简称聚表剂)兼具高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双重特性,本文利用动态光散射仪(DLS)、扫描电镜(SEM)分别研究了4种聚表剂的分子线团尺寸和微观聚集态结构,并通过岩心流动实验考察了溶液浓度、配液用水等对渗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聚合物相比,4种类型聚表剂分子均不同程度出现"交联"反应的特征,呈现出"片状-网状"聚集结构。在相同聚表剂类型条件下,聚表剂浓度愈大,其分子越易于产生"交联",溶液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愈大,当浓度为900mg/L时,"炼化Ⅰ型"的FR最大,为280。在实验溶剂水矿化度范围内,矿化度愈高,聚表剂溶液视黏度愈低,越易于产生"分子内交联反应",而且FR和FRR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升幅约为12%~38%。与Na+相比,Ca2+和Mg2+对四种聚表剂溶液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影响较大,更易于使聚表剂发生"分子内交联反应"。
李强卢祥国徐典平刘新仓
关键词:电解质渗流特性
大庆萨北油田二类油层高浓度聚合物驱油效果及机理分析被引量:5
2009年
针对大庆萨北油田二类油层储层物性差、平面和纵向非均质性严重和普通浓度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增油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提出开展高浓度聚合物驱技术思路。结合矿场实际需求,采用仪器检测和理论分析方法,开展了高浓度聚合物溶液流变性、黏弹性、流动特性和驱油效果物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较普通浓度聚合物溶液更强,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更大。在注入整体段塞尺寸(0.57 PV)相等的条件下,高浓度聚合物驱较普通浓度聚合物驱最终采收率能提高近10个百分点。高浓度聚合物注入时机、用量和段塞组合方式对增油效果影响很大,注入时机愈早,聚合物用量愈大,高浓度聚合物驱增油效果愈好。整体段塞和“低中高黏度”段塞组合注入压力愈高,扩大波及体积能力强,增油效果较好。理论分析表明,高浓度聚合物溶液流度控制能力更强、驱油效率更高是其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
李强卢祥国王荣健车鑫晖黄梅谭丽
关键词:黏弹性增油效果
Cr~(3+)调部剂对二元、三元复合体系渗流特性的影响
针对油田实际开发需求,采用仪器检测和理论分析方法,开展了Cr~(3+)聚合物凝胶调剖剂与二元复合体系和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的配伍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在二元复合体系和弱碱三元复合体系中添加Cr~(3+)交联剂后,其黏度和界面张...
刘进祥卢祥国王荣键李强
关键词:二元复合体系三元复合体系配伍性
文献传递
色谱分离对聚表剂溶液性能和采出液浓度检测结果的影响被引量:15
2011年
针对矿场实际需求,本文开展了聚表剂(海博Ⅲ型)溶液色谱分离对聚表剂增黏性、溶液黏度稳定性、分子线团尺寸和界面张力影响实验研究,并研究了现有聚合物浓度检测方法对聚表剂驱采出液浓度检测的适应性和应对措施。结果表明,乙醇提纯作用可以使聚表剂化学组成发生变化,即可以去除聚表剂中所含活性物质。由此可见,当聚表剂在多孔介质内运移时,聚合物与活性物质间将发生色谱分离,使聚表剂溶液与原油间界面张力由5.02 mN/m升至28.88 mN/m。对比两种标定曲线采出液浓度检测果发现,同一样品,采用提纯后聚表剂标定曲线检测浓度值约为采用提纯前聚表剂标定曲线检测浓度值的55%~60%,采用提纯聚表剂标定曲线进行采出液聚合物浓度标定的准确性更高。
叶鹏卢祥国李强王荣健
关键词:色谱分离影响因素
调剖剂与二元复合体系配伍性评价及机理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针对吉林红岗油田实际开发需求,采用仪器检测和理论分析方法,开展了2种调剖剂即Cr3+聚合物凝胶和缓膨聚合物颗粒与二元复合体系的配伍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元复合体系中添加Cr3+交联剂后,体系黏度随Cr3+浓度增加而降低,界面张力及其随时间变化趋势受Cr3+影响不大,基本上都在10-2~10-3mN/m;而缓膨聚合物颗粒与二元复合体系接触后,体系黏度降低了50.60%~90.05%,界面张力由3.65×10-3mN/m最高上升到1.15×10-1mN/m,并且添加量越多、时间越长,影响程度越大。由此可见,Cr3+聚合物凝胶与二元复合体系具有较好的配伍性,而缓膨聚合物颗粒则较差。流动性实验表明,在二元复合体系中加入Cr3+交联剂后,其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增加了几倍到几十倍甚至更高,流度控制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刘进祥隋承伯卢祥国王荣键王亮李强王树霞
关键词:二元复合体系流动特性配伍性
复杂断块油藏复合驱增油效果及其剩余油分布被引量:4
2010年
针对复杂断块油藏层系多、断块尺寸小、层间非均质性严重以及笼统注水开发波及效果差等特点,采用现代油藏工程理论、仪器分析和物理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复杂断块油藏水驱和复合驱开发效果以及剩余油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井网密度、油井类型以及布井方式等因素对复杂断块油藏水驱和复合驱开发效果和剩余油分布存在影响。对于平面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水驱和复合驱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远离主流线的两翼部位和注采关系不完善的边角区域,通过增加井网密度或采用水平井等技术措施可以改善复杂断块油藏水驱和复合驱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可以达到10%左右。这些研究认识对复杂断块油藏高效开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王进卢祥国陈国福李强王树霞王荣健
关键词:断块油藏复合驱剩余油分布物理模拟
Cr3+调剖剂对二元、三元复合体系渗流特性的影响
针对油田实际开发需求,采用仪器检测和理论分析方法,开展了Cr3+聚合物凝胶调剖剂与二元复合体系和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的配伍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在二元复合体系和弱碱三元复合体系中添加Cr3+交联剂后,其黏度和界面张力随时间变化...
刘进祥卢祥国王荣键李强
关键词:化学驱油聚合物凝胶渗流特性
文献传递
“SJT-B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流动性和调驱效果被引量:1
2009年
为评价"SJT-B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的性能,利用现代物理模拟方法,将"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和聚合物溶液分别从流动性质、传输运移能力和驱油效果等3个方面,与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聚合物质量浓度条件下,与三元复合体系和聚合物溶液相比较,"SJT-B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的阻力因数和残余阻力因数较大,在多孔介质内传输运移能力较差,调整吸液剖面能力较强,并且调驱采收率增幅更大.
李强张跃王荣健卢祥国
关键词:采收率
大庆萨北油田采出污泥调剖剂研发及应用被引量:22
2010年
分析了取自大庆采油三厂一矿、二矿、联合站的含油污泥及其固相,含油污泥除含水、含油外,固相含量为37.34%~96.26%,固相颗粒外形不规则,粒径大于40目的占84%以上,主要为黏土矿物,90%以上为伊利石和高岭石。所研发的调剖剂为悬浮在聚合物污水溶液中的污泥固相颗粒,聚合物为M=2.5×107、水解度26.5%的大庆产HPAM,由沉降速率测定结果确定聚合物浓度为0.6~1.2g/L,污泥质量分数<6%。选择北4-8-丙水56井为调剖试验井,处理目的层为P11-2,有效厚度4m,处理厚度3m,设计分4个段塞注入调剖剂1.5×104m3,其中含聚合物13.3t,污泥固相435t(折合污泥1164t)。2008年8月21日起实施深部调剖,在51天内注入3个段塞共6526m3调剖剂,共利用含油污泥267.2t。注入期间注入压力迅速升高约1.5MPa后稳定在12.6~13.0MPa。5口连通油井(平均含水96.47%)中有4口含水平均下降1.4%,增油有效期110d,累计增油1135.2t。
陈国福胡建波卢祥国李强吴玉杰
关键词:含油污泥粒度分析颗粒堵剂深部调剖大庆萨北油田
注蒸汽热采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0年
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注蒸汽采油的机理,概述了稠油注蒸汽热采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着重探讨了稀油注蒸汽热采的应用前景、研究现状以及稀油注蒸汽热采还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研究认为:稠油注蒸汽热采已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在稠油开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发展趋势为利用天然气、溶剂、高温泡沫、聚合物等来改善注蒸汽热采效果;稀油油藏水驱、聚驱后转注蒸汽热采具有可行性,今后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包括采用煤或核能生产蒸汽、采用水汽交注、蒸汽泡沫等方法提高稀油油藏注蒸汽热采的采收率。
赵杰李强王超韩振强
关键词:注蒸汽采收率稠油稀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