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辉

作品数:14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昆明市儿童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儿童
  • 3篇远期
  • 3篇斜视
  • 2篇调节性
  • 2篇调节性内斜视
  • 2篇视力
  • 2篇术后
  • 2篇内斜
  • 2篇内斜视
  • 2篇屈光
  • 2篇节性
  • 2篇部分调节性内...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缺氧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血性
  • 1篇眼膏
  • 1篇眼科

机构

  • 10篇昆明市儿童医...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爱尔眼科医院

作者

  • 10篇李辉
  • 7篇许江涛
  • 3篇周莹
  • 2篇蒋晓明
  • 2篇邓敏
  • 2篇金顺祥
  • 1篇肖满意
  • 1篇马艳玲
  • 1篇孙青
  • 1篇夏红玉
  • 1篇郝玉星
  • 1篇肖亦爽
  • 1篇钟江涛

传媒

  • 5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云南医药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眼压与屈光度的相关性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儿童眼压与年龄、屈光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昆明爱尔眼科医院小儿眼科门诊就诊的1013例3~15岁儿童的右眼检查资料。按睫状肌麻痹后进行检影验光的等效球镜度(SE)计算,将患儿分为远视组(SE>+0.75 D)、近视临床前期(SE≤+0.75 D且>-0.50 D)、轻度近视组(-3.0 D≤SE≤-0.5 D)和中度近视组(-6.0≤SE<-3.0 D)。按年龄分成<7岁组、7~9岁组和>9岁组。使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IOP),使用AL-Scan眼球生物测量仪行眼轴(AL)、角膜中央厚度(CCT)测量。IOP使用校正公式[校正眼压(mmHg)=实际所测眼压+(520-中央角膜厚度)/43.48]进行校正,按校正IOP分成4组:IOP<14 mmHg、14≤IOP<18 mmHg、18≤IOP≤21 mmHg和IOP>21 mmHg。分析不同年龄和屈光度状态下IOP的变化。结果IOP与CCT有正相关性,r=0.41,P<0.001。矫正后的IOP均值为(15.01±2.86)mmHg、SE的均值为(-0.43±2.55)D。<7岁组的IOP最低(P<0.05)。7~9岁组和>9岁组之间IOP无统计学差异。随着远视向近视变化,IOP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视组、近视临床前期组、轻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4组间两两比较IO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按不同眼压值分组,随着IOP升高,眼轴值相应增长,SE亦向近视发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眼压与CCT相关。<7岁组IOP较低。儿童期随年龄的增长,屈光度从远视逐渐向近视发展的过程中,IOP逐渐升高。近视度数越高,AL逐渐增长,IOP也越高。
李辉许江涛赵晓丽刘丽娟
关键词:儿童非接触眼压屈光不正眼轴角膜中央厚度
ETDRS与国际标准视力表在弱视儿童检查中对比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比较ETDRS对数视力表与国际标准视力表在弱视儿童检查中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两种视力表对照研究。对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在湘雅二医院眼科就诊的79例(158只眼)弱视儿童按先后顺序随机使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和ETDRS对数视力表,检查单眼最佳矫正视力,同一个视力表重复2次检查,视力值用logMAR记录方法来表示。使用Bland—Altman方法分析两种视力表的可重复性及一致性。结果ETDRS对数视力表前后两次视力测量具有很高的可重复性,两次测量无差异者为79只眼(50%),视力相差0.1logMAR单位以内者为153只眼(97%),视力相差0.2logMAR以内者为100%。两次检测差异值95%的-致性的界限为(-0.07,0.09)logMAR单位之间。视力检查与年龄有低相关性(,=0.208,P=0.009),与眼别、性别和屈光状态无相关性。ETDRS视力表与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视力的-致性不理想,视力相差0.1logMAR单位者为104只眼(66%),视力相差0.2logMAR以内者为142只眼(90%),视力相差超过0.2logMAR单位者为16只眼(10%)。95%-致性界限为(-0.30,0.11)logMAR单位之间。结论ETDRS对数视力表较国际标准视力表的可重复性更高,适合中国弱视儿童的视力检查。ETDRS对数视力表较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的视力值要低,原因尚待研究。
李辉肖满意
关键词:视力儿童可重复性一致性
不同散光类型对儿童子午线性弱视诊断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明确不同类型散光引起儿童子午线性弱视的临界值。方法收集2008年至2011年间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以散光为主要屈光异常的4~8岁儿童共1005例(1910眼)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球镜≤±3.00D,散光度绝对值(以下简称散光度)≥1.00D,双眼球镜差值≤1.50D,双眼柱镜差值≤1.00D。分析散光类型和年龄对诊断子午线性弱视的影响。结果远视散光包括复性远视散光和单纯远视散光共1229眼,占总眼数的64.3%,91.5%为弱视眼,引起轻度弱视的散光度数为(1.50±0.59)D,95%可信区间为(1.46D,1.54D)。混合性散光共561眼,占总眼数的29.4%,94.8%为弱视眼,引起轻度弱视的散光度数为(2.58±0.96)D,95%可信区间为(2.48D,2.67D)。近视散光包括复性近视散光和单纯近视散光共120眼,占总眼数的6.3%,94.2%为弱视眼,引起轻度弱视的散光度数为(1.75±0.65)D,95%可信区间为(1.61D,1.90D)。远视性散光组≥7岁组引起子午线性弱视的散光度临界值(1.75D)较4~6岁组(1.50D)高;混合性散光引起子午线性弱视的散光度临界值≥6岁组(2.75D)较<6岁组(2.50D)高;近视性散光引起的子午线性弱视的散光度临界值≥6岁组(1.75D)亦较<6岁组(1.50D)高。结论不同散光类型引起子午线弱视的散光度临界值不同。远视性散光值超过1.50D可引起子午线性弱视,混合性散光的散光值超过2.50D可引起弱视,近视性散光值超过1.61D可引起弱视。年龄越小,较小的散光度就可以引起子午线性弱视。
李辉许江涛周莹蒋晓明
关键词:散光儿童
应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评价患者年龄对儿童子午线性弱视诊断的影响
2013年
目的: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和ROC曲线探讨年龄因素对诊断儿童子午线弱视有无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2011年间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以散光为主要屈光异常并排除屈光参差及斜视的4~8岁儿童共1005例1910眼。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年龄、性别、柱镜绝对值程度、球镜绝对值程度、散光类型对诊断子午线性弱视的影响,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析进一步明确患者年龄因素对诊断子午线弱视的影响。结果:分别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1(包括性别、柱镜绝对值程度、球镜绝对值程度、散光类型四个变量)和模型2(前四个变量再加上年龄)。两个模型的Logistic回归分析都提示柱镜绝对值程度是诊断子午线性弱视的影响因素,模型2的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提示年龄是诊断子午线性弱视的影响因素。模型1的AUC为0.64,模型2的AUC为0.74,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不同年龄儿童RO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存在一定差异。结论:运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儿童子午线性弱视诊断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年龄因素对诊断的影响。
李辉许江涛蒋晓明周莹
关键词:儿童LOGISTIC模型ROC
婴儿结膜吸吮线虫病一例被引量:2
2012年
病例资料患儿,女,11月,因“发现右眼白色虫体蠕动3d”于2010年12月到我院就诊。患儿家长3d前喂奶时发现患儿右眼内乳白色虫体蠕动,患儿睁眼好无明显分泌物,无畏光流泪,无眼红眼痛及揉眼。遂到当地医院就诊,从其右眼结膜囊内取出6条长1.5cm白色线状寄生虫。3d后又发现虫体遂到我院就诊。患儿为混合喂养,发育正常。居住农村,家中饲养猫、狗并与患儿有接触;居住环境有苍蝇。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腹阴性。
邓敏金顺祥李辉
关键词:结膜吸吮线虫病患儿家长婴儿医院就诊病例资料结膜囊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后遗中枢性视力低下四例
2011年
例l男,6岁。因发现眼外斜视4年余伴视力低下而就诊。既往史:第一胎,双胎兄,孕32周早产,出生体重2100g。因产程过长致出生时窒息,有吸氧抢救史。4岁时诊断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眼科检查:视力OD=0.1,OS=0.1。静态检影验光结果:OD+I.00DS=0.1,OS+1.00=0.1。
许江涛李辉
关键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视力低下中枢性后遗产程过长眼科检查
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后远期功能治愈情况研究
李辉许江涛
阿托品眼膏及环戊通眼液散瞳儿童验光结果对比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 比较屈光不正儿童使用1%环戊通眼液与1%阿托品眼膏后检影验光结果的差异情况.方法 对226例(452只眼)屈光不正儿童使用环戊通眼液扩瞳后检影验光,48h后用1%阿托品眼膏对相同的患者再行扩瞳检影验光,比较两次验光结果.结果 远视组中两种药扩瞳验光结果球镜差值≤0.5D的眼数占72.2%,球镜差值>0.5D的眼数为27.8%;阿托品眼膏扩瞳后验光的远视球镜值均高于环戊通眼液扩瞳后验光的结果.随着年龄增加,两种药验光的远视球镜差异值下降,2~5岁组与5~7岁组和7~12岁组比较,球镜差异值均有统计学意义.2~8岁组中近视球镜差值>0.5D的眼数占9%,8~12岁组中近视球镜差值>0.5D的占2.7%.混合性散光组中两种药扩瞳验光结果球镜差值>0.5D的眼数占32%.使用两种药扩瞳后验光,近视和混合性散光组的前、后柱镜差值无统计学意义,而远视组的前、后柱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差异>0.5D的仅为1.8%.结论 1%环戊通眼液扩瞳验光结果与阿托品眼膏扩瞳验光结果比较,主要表现为球镜值的误差,柱镜值误差极小.8岁以上近视儿童首诊验光可使用环戊通作为睫状肌麻痹剂.12岁以下的远视和混合性散光儿童验光应尽量使用1%阿托品眼膏扩瞳.
许江涛李辉郝玉星马艳玲周莹孙青
关键词:儿童屈光验光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术后远期疗效的观察被引量:3
2016年
【摘要】目的了解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矫正术后的远期功能治愈率及其影响因素,以利于斜视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临床病例回顾性研究。对1992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昆明市儿童医院眼科进行斜视矫正手术、随访2年以上且随访资料完整的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儿童55例纳入研究。使用同视机、同视机专用随机点立体视觉检查图及Titmus立体视觉检查图,对其进行双眼视觉三级功能和远、近距离定量立体视觉的检测。结果平均发病年龄是(2.25±1.24)岁,平均手术年龄是(6.15±2.22)岁,平均随访时间(4.81±2.50)年,平均末次随访年龄是(10.96±3.16)岁。末次随访时,55例戴镜平均最佳矫正视力:右眼(1.06±0.23);左眼(1.05_±0.25)。术后有51例(92.73%,51/55)保持眼正位,4例(7.27%,4/55)出现继发性外斜视行二次手术后获得正位。末次随访有52例(94.54%,52/55)有Ⅲ级双眼视功能,3例有Ⅱ级视功能。49例(89.09%,49155)获得不同程度的远距离定量立体视,其中7例(12.73%,7/55)获得远距离中心凹立体视(立体视锐度≤60”)。有38例(69.09%,38/55)获得不同程度的近距离定量立体视,其中4例(7.27%,4/55)获得近距离中心凹立体视(立体视锐度≤60”)。术后远立体视锐度的秒弧与随访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6,P〈0.05)。结论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矫正眼位后远期功能治愈情况良好,远立体视恢复优于近立体视,但仅有少部分例能获得中心凹立体视。随术后随访期限延长,定量立体视觉逐渐敏锐,因而在学龄前期尽早手术矫正眼位,为患者争取充裕的双眼视觉发育时间,对术后获得敏锐的立体视觉至关重要。
李辉许江涛
关键词: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双眼视手术治疗
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远期定量立体视觉测定与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了解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后的远期疗效并探讨手术后远期获得中心凹立体视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16例4。15岁的间歇性外斜视儿童进行斜视矫正手术,并于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及手术后≥1年时行眼位、双眼视功能、近及远距离立体视锐度检查。术后远期平均随访3.68年。结果术后≥1年,216例中有90.74%的儿童获得≤60的近立体视锐度,74.07%的儿童获得≤60~的远立体视锐度,近、远距离中心凹立体视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手术年龄将患者分为≤6岁组、6-9岁组和≥9岁组,三组间术后远期近、远距离中心凹立体视锐度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远期有150例(69.44%)眼位正位,66例(30.56%)眼位欠矫,远期正位组与远期欠矫组≤60”的近立体视锐度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正位组≤60“的远立体视锐度检出率为80.00%,远期欠矫组≤60”的远立体视锐度检出率为60.6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2.17,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远期远距离中心凹立体视的检出率与术前患者是否存在远立体视锐度的密切相关。术后远期保持正位与检出中心凹立体视相关。结论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远期近、远距离立体视锐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不受手术年龄影响。影响远距离中心凹立体视锐度形成的不良因素为远期眼位回退。术前存在远立体视有利于术后形成远距离中心凹立体视,故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最佳手术时机应选择在远立体视丧失以前。
许江涛李辉夏红玉邓敏钟江涛肖亦爽金顺祥
关键词: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立体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