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峰

作品数:21 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电气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光伏
  • 8篇直流
  • 7篇逆变
  • 7篇逆变器
  • 7篇并网
  • 6篇发电
  • 5篇光伏并网
  • 5篇变换器
  • 5篇并网逆变
  • 5篇并网逆变器
  • 4篇共模
  • 4篇共模电压
  • 4篇光伏发电
  • 3篇电池
  • 3篇电路
  • 3篇电网
  • 3篇中点钳位
  • 3篇微电网
  • 3篇发电系统
  • 2篇电平

机构

  • 21篇山东大学
  • 2篇三峡大学
  • 2篇国网山东省电...
  • 1篇中国华电集团...
  • 1篇许继集团有限...
  • 1篇青岛市供电公...
  • 1篇潍坊供电公司
  • 1篇浙江大有实业...
  • 1篇国网经济技术...
  • 1篇中国电力科学...
  • 1篇国网山东省电...
  • 1篇北京奇峰聚能...
  • 1篇国网冀北电力...
  • 1篇国网山东昌乐...

作者

  • 21篇高峰
  • 7篇高厚磊
  • 5篇袁建华
  • 5篇周力为
  • 2篇郝全睿
  • 1篇吴疆
  • 1篇毋炳鑫
  • 1篇魏然
  • 1篇高峰
  • 1篇陈梦星
  • 1篇李瑞生
  • 1篇刘博
  • 1篇王晓辉
  • 1篇魏然
  • 1篇钱霞
  • 1篇王超
  • 1篇周科
  • 1篇祝钧

传媒

  • 2篇电力系统自动...
  • 2篇电力自动化设...
  • 2篇电力系统保护...
  • 1篇电测与仪表
  • 1篇继电器
  • 1篇电工技术学报
  • 1篇电源技术
  • 1篇电气传动
  • 1篇电网技术
  • 1篇山东电力技术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南方电网技术
  • 1篇磁性元件与电...
  • 1篇电源学报
  • 1篇2003年全...
  • 1篇第四届中国国...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4
  • 1篇200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序故障分量方向元件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方向元件作为继电保护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动作是否准确关系到整套保护装置动作的可靠性.本文根据正序故障分量方向元件的动作判据,在500KV输电系统模型上,对振荡伴随正、反向短路和非全相运行情况下方向元件的动作行为进行全面...
高峰高厚磊
关键词:方向元件正序分量故障分量继电保护装置
文献传递
基于正序故障分量的方向元件性能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基于正序故障分量的方向继电器是一种新型故障方向判别元件。为全面了解该元件的工作性能,在500kV输电系统模型上,对振荡伴随不同类型短路和非全相运行情况下方向元件的动作行为进行仿真计算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正序故障分量的方向元件适应于所有故障类型,不受负荷电流影响,无电压死区,灵敏度高。
高峰高厚磊魏然
关键词:方向元件正序故障分量负荷电流非全相运行动作行为性能分析
改进型Dual-Buck逆变器
2016年
在逆变系统中,电路运行的可靠性是拓扑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指标之一。在电路工作过程中,例如直通或者反向恢复过慢等问题会直接影响一个电路工作的可靠性。Dual-Buck逆变器能够在不加死区保护的情况下解决以上的问题。但是较低的电感利用率使得整个系统的体积和重量增大。首先总结了几种传统的Dual-Buck电路拓扑以及一种单电感结构的Dual-Buck逆变器。然后提出了能够改善基于MOSFET逆变器可靠性的方法。新型的方法在保留传统Dual-Buck逆变器高可靠性的基础上解决了电感利用率低的问题,而且相比于之前的单电感Dual-Buck逆变器损耗更小,控制复杂度更低,具有较为实际的应用价值。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周力为魏然周科高峰
关键词:死区保护反向恢复
一种基于双层人工神经网络的多时间尺度区域光伏功率预测方法被引量:1
2021年
由于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光伏发电系统的大规模并网运行会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与经济运行。因此,开展区域光伏功率预测能够为调度部门提供电源出力参考信息,以合理规划调度计划及安排备用容量。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人工神经网络的多时间尺度区域光伏出力预测方法,基于选取的基准光伏电站实现预测分辨率为1 min、5 min和15 min的多时间尺度出力预测,解决了部分光伏电站因设施不完善导致的历史出力预测数据缺失与失准造成的区域功率预测精度低的问题,并降低了所需数据量。除了考虑相关系数之外,引入第一层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作为选择基准光伏电站的指标,有效地提高了区域功率预测精度。此外,针对基准光伏电站因云团遮挡或电网故障导致其出力波动进而影响预测精度的难题,提出了基于相邻光伏电站出力的基准电站出力修正方案,并通过山东某地市的光伏历史出力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了分析验证。
杨延勇孟祥剑高峰王华莹程晓艳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光伏发电多时间尺度
基于三相串联半H桥型MMC的HVDC换流站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提出一种基于三相串联半H桥型MMC的HVDC换流站模型,在承受相同直流电压的情况下,其开关器件数目只有传统MMC的1/3,经济性显著。首先分析半H桥型MMC的运行原理,提出其等效模型及直流侧电容的确定准则;然后建立三相串联半H桥型MMC换流站基于交流有功功率平衡的控制系统,解决了其在交流故障下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同时提出附加直流侧电压控制方法,改善了直流侧相间电压平衡;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三相串联半H桥型MMC换流站良好的交流故障穿越能力。
王春义郝全睿孔鹏曹相阳高峰
关键词:高压直流输电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三相串联MMC直流换流站在交流故障下的控制策略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三相串联MMC将三个单相MMC串联,在承受相同直流电压的情况下,相比传统的三相并联MMC,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开关器件,造价更低,但三相串联MMC在不平衡交流电压下的控制保护是一个难题。推导了静止α?β坐标系下的交流侧有功功率平衡方程,通过平衡各单相MMC交流侧的有功功率实现交流故障下的直流侧均压,该策略可以根据故障的严重程度自动调整换流器交流故障下的功率输送。此外,提出了静止α?β坐标系下防止换流器过电流的参考电流整定方法。构建了基于比例谐振控制器的总体控制框图。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了三相串联MMC换流站仿真模型,对交流电网单相和两相接地故障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三相串联MMC换流站在所提的控制策略下具有良好的故障穿越能力。
王春义郝全睿高峰曹相阳孔鹏
关键词:高压直流输电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单相接地短路比例谐振控制器
直流微电网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追踪方法被引量:13
2012年
基于直流微电网母线电压稳定的实际情况,获得光伏电源电压和直流变换器占空比的函数关系,把占空比作为输入变量,在仅需测量光伏电源电流的基础上对其准确实施最大功率点追踪;可省略光伏发电直流微电网中众多分布式光伏电源端电压传感器及其相关电路,减少干扰,提高可靠性,降低系统成本。MATLAB下系统模型仿真和样机试验证明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钱霞袁建华高厚磊高峰
关键词:光伏发电光伏电池直流微电网电压传感器最大功率点追踪
一种电源-电容串联型直流变换器被引量:1
2017年
提出了一种电源-电容串联型直流变换器,这种拓扑结构可以同时为两路直流电源升压,并且有效降低了半导体器件的电压与电流应力。与双路Boost型直流变换器相比,该电源-电容串联型直流变换器在不增加功率器件数量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半导体器件的电压与电流应力,适用于分布式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直流变换级。主要涉及该直流变换器的运行方式、电压与电流应力分析、效率对比,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直流变换器的可行性。
陈梦星高峰蒋涛
关键词:DC/DC变换器
基于通用型中点钳位电路的新型低漏电流全桥光伏逆变器
2016年
全桥逆变器在传统单极性正弦脉宽调制下会产生高频脉动的共模电压,限制了其在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领域的应用。H6电路结构通过构造不同的续流回路理论上可以消除共模电压高频波动,但是由于开关结电容的存在,共模电压并不恒定。为改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共模特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全桥逆变器的共模等效电路,然后提出一种通用型的单相逆变器中点钳位电路,通过连接于直流电容中点的两个二极管的钳位作用,使逆变器的共模电压在续流阶段保持恒定。该通用型中点钳位电路能够钳位于全桥逆变器的不同位置,从而构成一族基于中点钳位电路的低漏电流全桥逆变器电路结构。与传统的具有中点箝位功能的H6电路相比,该结构具有更低的导通损耗和更为简单的控制方式。最后仿真和实验结果显示改进的电路结构具有更低的共模漏电流和恒定的共模电压。
周力为高峰
关键词:并网逆变器共模电压
光伏并网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协调控制技术展望被引量:11
2016年
随着光伏并网发电容量在电网中的渗透率越来越高,用户和电网对光伏并网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控制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述了光伏并网系统的技术发展现状;给出了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拓扑结构发展情况,并将其总结为隔离型与非隔离型并网逆变器、单级式与双级式并网逆变器、两电平与多电平逆变器等3种类型;对并网逆变器与无功补偿装置的协调控制、并网逆变器间的虚拟同步机控制以及全局同步脉宽调制技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高峰
关键词:光伏并网发电协调控制并网逆变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