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

作品数:35 被引量:336H指数:1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化学工程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生物学
  • 2篇理学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9篇生物还原
  • 9篇EDTA
  • 8篇脱硫
  • 8篇络合吸收
  • 7篇生物脱硫
  • 6篇NO
  • 6篇FE
  • 5篇烟气
  • 5篇气中
  • 4篇噻吩
  • 4篇化学吸收
  • 4篇降解
  • 4篇二苯并
  • 4篇二苯并噻吩
  • 4篇苯并噻吩
  • 3篇氮氧化物
  • 3篇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
  • 3篇脱除
  • 3篇气脱

机构

  • 35篇浙江大学
  • 4篇华侨大学

作者

  • 35篇李伟
  • 18篇施耀
  • 9篇荆国华
  • 8篇谭天恩
  • 6篇王妙冬
  • 6篇刘楠
  • 5篇马碧瑶
  • 5篇吴成志
  • 5篇蔡灵琳
  • 4篇张英
  • 4篇姜锦林
  • 3篇张士汉
  • 3篇张文娟
  • 3篇陈晗
  • 3篇刘芸
  • 2篇郑小明
  • 2篇吴祖成
  • 2篇张惠
  • 2篇钟战铁
  • 2篇项菲

传媒

  • 8篇高校化学工程...
  • 4篇化工学报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环境科学
  • 2篇第五届环境模...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工电能新技...
  • 1篇第一届全国化...
  • 1篇第一届全国化...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 7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混合有机胺吸收烟道气中CO_2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5
2003年
以工业应用为背景 ,采用双搅拌釜反应器 ,对 DETA(二乙烯三胺 ) +MDEA( N-甲基二乙醇胺 )、TETA(三乙烯四胺 )+MDEA混和有机胺水溶液吸收模拟烟道气中 CO2 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在 MDEA中加入少量烯胺 DETA、TETA,可显著提高CO2 吸收速率和吸收容量 ,增强传质效果。其吸收 CO2 的效果优于常用的 MEA(一乙醇胺 )和 DEA(二乙醇胺 )
项菲施耀李伟
关键词:烟道气CO2温室效应废气处理
分光光度法测定Fe(Ⅱ)EDTA-NO
<正>新型的络合吸收-生物还原处理烟NOx技术主要通过络合吸收来改善NO的传质限制,而关于典型络合剂Fe(II)EDTA吸收NO后形成的产物Fe(II)EDTA-NO的测定却鲜见报道。本文对采用分光
刘芸高琳李伟
关键词:络合吸收生物还原分光光度法
文献传递
搅拌式反应器生物脱硫过程中DBT的传质分析
2011年
应用数学模型预测有机相体积含量较大时油-水双液相体系中液滴的直径,进一步推导出二苯并噻吩(DBT)从有机相主体到两相界面的传质速率,从而考察不同有机相组成、有机相体积分率、不同温度、水相组成以及搅拌速率等对传质速率的影响,确定了搅拌速率是影响传质速率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对理论传质速率与生物脱硫速率的比较,进一步研究生物脱硫反应的控制步骤,推论得出当有机相中DBT浓度很低且搅拌速率较低时,传质对总的生物脱硫反应具有较大的影响,当有机相中的DBT浓度和搅拌转速较高时,传质速率要远大于脱硫速率,生化反应速率决定了总脱硫速率。
张文娟王妙冬陈晗李伟
关键词:二苯并噻吩生物脱硫传质搅拌式反应器
H-USY负载MnO_x催化剂上CH_4选择催化还原NO_x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采用高比表面积、抗硫、抗湿的新型USY分子筛为载体制备MnOx催化剂,考察了以CH4为还原剂,在不同Mn含量MnOx催化剂上,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性能和有关影响因素。研究表明:5%(wt.)的Mn/H-USY具有最高的NO选择性还原活性,在500℃时NOx达最大转化率20.8%;分段填装Mn/H-USY和Ni/H-USY催化剂可显著拓宽活性温度范围,促进NO转化率(最高转化率可达24.4%),降低N2O生成量。本实验中使用傅立叶红外分析仪进行在线检测反应物与产物浓度。
张惠方和良李伟谭天恩郑小明
关键词:氮氧化物
专一性降解含硫杂环化合物菌株的分离和筛选被引量:11
2005年
从不同污泥与堆煤土样中分离出七株菌株,均能专一地切断二苯并噻吩(DBT)中的C-S键,沿4S途径代谢,生成2-羟基联苯(2-HBP)。通过对七株菌株46h休止细胞和繁殖期生长细胞脱硫活性的比较,筛选出具有较高脱硫活力的微杆菌(Microbacteriumsp.)ZD-M2和棒杆菌(Corynebacteriumsp.)ZD-C7,并在生长温度30℃,pH7.0,0.5mmol?L?1DBT作为唯一硫源,以甘油为碳源,用摇瓶培养法测定了它们的生长和脱硫曲线。以正十六烷为模型油相,在油水体积比为1.0的两相介质中考察两菌株的脱硫特性。结果表明,有机相的存在增加了菌株的脱硫活性,但活性持续时间只有9小时较水溶液介质中的短。同时两菌都能脱除燃料油中的其他含硫杂环化合物:噻吩、苯并噻吩、二苯硫醚和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的硫,是有工业化应用前景的生物脱硫催化剂。
张英李伟王妙冬施耀
关键词:生物脱硫菌株
络合吸收脱除NO体系中Fe^Ⅲ(EDTA)的生物还原被引量:9
2005年
利用驯化得到的微生物还原FeⅢ(EDTA)的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比乙醇和甲醇更适合于作为该体系的碳源;由于硝酸盐在反应过程中对FeⅢ(EDTA)的微生物还原形成抑制,选择铵盐为微生物生长的氮源;反应最适pH值范围为6~7;温度在30℃~40℃范围之间变化,FeⅢ(EDTA)还原率相差不大,温度大于40℃以后,还原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碳源量和菌体接种量满足还原反应需要即可,过量碳源或菌体接种量对还原率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实验考察的浓度范围内,FeⅢ(EDTA)的生物还原符合1级反应动力学,最大反应速率γmax=1.3 mmol·(L·h),半饱和速率常数km=53.5 mmol·L-1.
荆国华李伟施耀周作明
关键词:生物还原烟气脱氮
镀镍漂洗废水中有机物的臭氧氧化处理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用臭氧氧化处理镀镍漂洗废水中的有机物,主要考察pH、臭氧投加量、废水初始COD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进行初步的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废水的COD去除率随pH的增大而升高,比较适宜的pH为6~7;适当地增加臭氧投加量有利于提高COD去除率;在一定温度范围(15~35℃)内,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当臭氧投加量为20mg/(min·L),对于初始COD为56mg/L、pH6.5的实际镀镍漂洗废水,在25℃的条件下氧化100min,出水COD降至10mg/L,COD去除率达到82%;在臭氧氧化镀镍漂洗废水的反应中,部分有机物的降解是在Ni^2+的催化下由臭氧分解生成氧化能力更强的自由基来完成。臭氧氧化可作为镀镍漂洗废水处理回用的预处理工艺。
沈杭军杨岳平李伟
关键词:镀镍漂洗废水有机污染物臭氧催化氧化回用
FeII(EDTA)络合吸收结合生物转化脱除NO实验研究
氮氧化物(Nox)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许多国家已制订了严格的Nox排放法规.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锅炉烟气是Nox排放的主要途径,其中的Nox95%以上是难溶于水的NO,因此,在传统的湿法脱硫装置中无法同时将其脱...
荆国华李伟施耀谭天恩
关键词:络合吸收生物转化
文献传递
化学吸收-生物还原法处理烟气中氮氧化物
本文对化学吸收-生物还原法处理烟气中氮氧化物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利用分离出的2种高效还原菌种经鉴定,确定DN-1为假单胞菌属,FR-1为克雷伯氏菌属,对其各自的还原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并考察了使用化学吸收一生物还原法脱...
姜锦林荆国华张士汉李伟
关键词:锅炉烟气消烟除尘氮氧化物
文献传递
双搅拌釜中半胱氨酸亚铁溶液吸收NO的传质-反应动力学被引量:6
2005年
以半胱氨酸亚铁络合物Fe(Ⅱ)(CyS)2作为吸收剂,在双搅拌釜内探讨了NO吸收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pH=8·0,T=323K实验条件下,半胱氨酸亚铁溶液吸收NO气体为快速拟一级反应,得到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2=1·18×105m3·mol-1·s-1.3种理论模型即膜模型、Danckwerts表面更新模型、Higbie渗透模型应用于该拟一级反应,增强因子的计算结果是相同的.实验获得的增强因子与模型计算值吻合较好,最大相对偏差不超过13%.
李伟吴成志马碧瑶施耀
关键词:一氧化氮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