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恰

作品数:11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能源
  • 4篇风电
  • 4篇
  • 2篇装机
  • 2篇物流
  • 2篇一带一路
  • 1篇电机
  • 1篇电装
  • 1篇学习率
  • 1篇原油
  • 1篇再生能源
  • 1篇中国风电产业
  • 1篇中国能源
  • 1篇生命周期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数据包络
  • 1篇数据包络分析
  • 1篇碳循环
  • 1篇天然气

机构

  • 1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1篇王恰
  • 3篇刘强
  • 1篇李平

传媒

  • 5篇中国能源
  • 1篇国际石油经济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价格月刊
  • 1篇生态经济
  • 1篇中国管理科学
  • 1篇商业经济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碳中和”情景下能源转型的选择与路径被引量:11
2021年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中国要实现2030年之前“碳达峰”和2060年之前“碳中和”的目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是时代赋予能源界的重要使命。本文首先梳理了中国能源结构现状以及实现“碳中和”的难点,并对实现“碳中和”的技术路线与路径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开发的中国能源系统模型(CEMS),把各种技术路径和其发展情景纳入总体能源系统,模拟了三种技术路径情景。结果表明,只有高能效、高可再生、绿色甲醇、终端煤炭替代相结合的转型路径,才可以实现2060年之前“碳中和”的目标。最后,本文就如何实现“碳中和”提出了政策建议,包括大力发展“碳中和”技术体系、煤炭替代、实现非碳能源的商业化应用等措施。
刘强王恰洪倩倩
关键词:能源转型中国能源碳循环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物流瓶颈及解决方案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与沿线国家地区贸易和通关便利化合作进展快速,巨大的人员流动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物流发展。但客观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物流网络尚未真正形成、物流配送系统信息化程度较低、物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必须采取加强政治互信,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与物流协同发展,加快高水平物流集成场地和物流网络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有效破解“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物流瓶颈问题。
王蕊王恰
关键词:物流瓶颈物流网络
2020-2060年中国风电装机规模及其CO_(2)减排预测被引量:37
2021年
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未来40年中国风电市场规模进行了预测和情景分析。研究发现:2060年中国风电装机将达到20.07亿千瓦(大约是2020年的7.1倍),年发电量约为3.85万亿千瓦时,风电在电力生产结构中的比重预计将提升至44.09%。按照可节省的标准煤估计,预计2020-2060年当年风电开发与利用累计可减少CO_(2)排放664.07亿吨。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有序推进风电开发和电网建设,引导国内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与碳中和愿景提供参考。
王恰
关键词:风电CO2减排
碳中和背景下,全球风电技术创新前沿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随着全球低碳转型进程的加快,风力发电技术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大力支持风电技术创新、推动形成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现代能源体系,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本文从风力发电、海上风电、“风电+”、并网与集成、风电运维技术五个角度﹐梳理了风电领域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与新模式,提出促进我国风电技术创新的行动建议。
王恰
关键词:风电
中国风电产业40年发展成就与展望被引量:19
2020年
过去40年间,中国风电产业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崛起之路,先后历经了科研性示范应用、商业化探索、规模化建设3个阶段,如今正阔步迈向风电平价时代。砥砺奋进40载,中国风电行业成绩斐然,实现了风电装机量和发电量两个世界第一,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风电企业。本文梳理了中国风电产业40年发展历程与成就,并对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展望。
王恰
关键词:中国风电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生命周期
“2+26”城市联合防治行动对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被引量:20
2019年
本文利用全国320个城市的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实证分析了2017年北京、天津以及周围其它26个城市(“2+26”城市)联合防治行动的效果和影响。研究发现:联合行动显著降低了“2+26”城市各类大气污染物浓度,PM2.5、PM10、SO2、CO和O3浓度分别降低了5.906μg/m^3、12.572μg/m^3、4.673μg/m^3、0.074μg/m^3和20.303μg/m^3,该地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与其邻居城市相比、与其他集中供暖城市相比,这一结果依然稳健。NO2浓度仅仅在秋冬季实现显著下降,说明“2+26”城市实施的错峰运输和提高油品质量等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NO2浓度。更进一步,通过比较“煤改气、煤改电”工程、改造和淘汰小型燃煤锅炉、“散乱污”企业治理、VOCs企业治理4项主要治理措施,发现“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和“散乱污”企业治理措施对于降低该地区PM2.5和PM10浓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区域来看,北京、天津、石家庄、廊坊等北部城市的治理成效明显,东南部一些重工业城市的治理效果相对有限,空气质量改善不明显。由此可见,“2+26”城市在治理目标、治理力度、财政支持力度和执行严苛性等方面并不均衡。因此,“2+26”城市应更加注重打破行政权限、统筹布局、均衡发力,共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清洁能源替代进程,从根源上进行大气污染防治。
王恰郑世林
关键词: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一带一路”核心区域出口贸易对物流业增长与集聚的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强势的出口贸易增长将带动物流业发展,促进物流业产值增长,实现物流业集聚。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出口贸易对我国物流业增长与集聚产生影响的具体路径。因此,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基础,探究了沿线核心区域出口贸易对物流业增长与集聚的作用机制,旨在为各地区进一步促进物流业增长与集聚提供指导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核心区域出口贸易能够促进物流业增长和集聚。出口规模效应是促进物流业增长的主要因素。出口贸易与物流业集聚的关系存在区域差异,其能够带动核心区域和海上丝绸之路区域物流业集聚,而无法带动丝绸之路区域物流业集聚。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增多,核心区域出口贸易对物流业集聚的作用将被削弱。
王蕊王恰
关键词:出口贸易LMDI分解法
额外资源按需分配方法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文献Wei Quanling等[1]的最后一段提出了这样一类额外资源分配问题:假设有一些额外的投入资源将要分配给全部或者部分决策单元,如果我们希望分配结果对于整个系统(该系统由全部决策单元组成)来说是最有益的,那么应当如何分配这些额外的投入资源?他们同时还指出系统中哪些决策单元能够获得额外的投入资源,这不仅取决于决策单元的效率,还需要考虑规模报酬。针对此类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额外资源按需分配方法:首先,综合决策单元的技术效率与其投影点的规模弹性构建发展曲线,并由决策单元的发展曲线获知其投入变动与产出变动的对应关系;然后,把额外资源分成若干等份,依次分配每一个等份的额外资源,每次分配使系统的总产出增加实现最大,直至分配完全部的额外资源,或者分配某一份额外资源不再带来任何的产出增加,分配就会停止;最后,把决策单元在每一次分配过程中获得的额外资源进行累加,得到这个决策单元最终的分配结果。全文的最后分别在'一个投入一个产出'和'两个投入一个产出'情况下给出两个具体的分配算例。分配结果表明,这种按需分配方法不会缩减任意一个决策单元当前占有的投入资源数量,并且还可以有效地在辨识出某种额外资源在规模上和结构上存在的冗余,从而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分配。
王恰
关键词:资源分配
国产风电机组装机规模对于机组成本的影响——基于学习曲线模型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和国产化率保护等政策实施以来,中国风电产业迅速发展壮大,风力发电机等风电设备的制造能力不断提升,机组成本不断下降。本文基于2005—2016年陆上风电项目的机组价格数据,利用学习曲线模型考察了国产机组装机规模对于机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国产机组装机规模迅速增长,机组成本显著下降。每次国产机组装机规模实现翻倍时,机组成本大约下降3.9%。为了克服技术进步对于机组成本的影响,本文进一步分别考察了国产1.5MW机组与国产2MW机组的学习曲线,发现大容量机组的学习曲线更平坦,其成本下降速度更慢。2018年的机组平均价格(3400元/kW)远远低于由学习曲线估计出的机组平均成本,这可能是国内整机制造商之间非理性竞争的结果。因而,建议整机制造商进一步加大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力度,以更加优质的产品和运维服务,迎接平价上网时代的到来。
王恰刘强李平
关键词:学习率
中国的能源革命——供给侧改革与结构优化(2017-2050)被引量:9
2017年
伴随着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工业化进程的基本结束,中国能源需求的峰值已经到来,未来能源需求的增长点在于高端制造业和生活消费。能源不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供给和需求之间可基本实现平衡,这有利于形成能源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有助于推动中国能源体制改革。技术进步将催生根本性的能源革命,应建立鼓励竞争与创新的能源市场机制。建议适度放松依托国内资源来保障能源供给的指导思想,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加强能源国际合作,以全球资源视角优化和保障中国能源供给,以国际化来调整化石能源供给结构,推动能源供给革命;优化有关标准,推动智慧能源发展,实现普遍节能,促进能源消费革命。2050年,中国能源需求总量将下降到30亿吨标准煤,并基本稳定下来。在供给侧改革与经济增长路径变化的共同作用下,未来30多年中国能源供需结构将出现较大变化。
刘强王恰
关键词:能源革命能源体制改革结构优化煤炭原油天然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