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璐

作品数:4 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六采油厂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西斜坡区
  • 3篇斜坡
  • 2篇油层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统计
  • 1篇地质统计学
  • 1篇地质统计学反...
  • 1篇断裂密集带
  • 1篇油气
  • 1篇油气源
  • 1篇油水
  • 1篇油水分布
  • 1篇油水分布规律
  • 1篇运移
  • 1篇松辽盆地
  • 1篇盆地
  • 1篇气源
  • 1篇前陆
  • 1篇前陆冲断带
  • 1篇主控因素

机构

  • 4篇东北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4篇王璐
  • 3篇王雅春
  • 2篇孙永河
  • 2篇朱琳
  • 1篇席国兴
  • 1篇陈崇光
  • 1篇贾茹
  • 1篇康琪
  • 1篇蒋政
  • 1篇陈默

传媒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油气源断裂变换构造对油气的控制作用被引量:5
2017年
油气源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其输导能力受自身的活动性所制约。只有在成藏关键时期活动,沟通有效的烃源岩及储层,且具有顶封能力的断裂,才能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优势输导通道,使成熟烃源岩排出的大量油气能够向储层中运聚成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勘探证实油气并非是围绕着整条油气源断裂分布,而是集中分布在断裂走向拐点、断裂交汇部位及断裂末端等变换构造发育的部位。变换构造发育的部位应力集中,易引发地震,地震活动会进一步激发流体运移。结合目前变换构造发育位置通常与油气分布关系密切这一现象,认为油气源断裂上变换构造发育的部位为油气的优势运移通道。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为例,从变换构造的形成机制出发,结合坳陷内断裂的几何学特征及分布规律,将变换构造划分为4种类型:趋近型、转换斜坡型、传递断层型和撕裂断层型。在厘定油气源断裂的基础上,利用油气源断裂的断距-距离曲线等方法识别断裂上变换构造发育的部位,并结合油气藏分布规律,分析油气源断裂变换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贾茹王璐孙永河陈默康琪
关键词:前陆冲断带垂向运移
杏北西斜坡区扶余油层成藏模式及主控因素被引量:9
2014年
斜坡是油气区域运移的主要指向和主要成藏地带,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为了探究杏北西斜坡区扶余油层油藏特征及勘探重点,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油田实际生产等资料开展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主要是发育受断层和岩性控制的断层遮挡、断块、断鼻、断背斜、岩性上倾尖灭和断层-岩性等油藏。油水分布整体呈现"上油下水"的规律,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对油成藏模式的研究表明,该区具有"源内倒灌运移"、"源外侧向运移"聚集成藏两种模式:即油源区内青山口组源岩生成并排出的油在青山口组古超压的动力作用下,以沟通油源和下部扶余油层砂体以及圈闭的源断裂为路径,向下"倒灌"进入了圈闭成藏;第二种模式是西侧齐家-古龙凹陷青山口组源岩生成的油先"倒灌"到扶余油层后,沿着连通齐家-古龙凹陷和杏北地区的砂体和断层等通道,向东进入杏北地区。该区油藏的分布主要受油源、断层和砂体的有机匹配及反向正断层的控制。首先青山口组的超压是倒灌运移的关键,充足的油源是成藏基础,断层和砂体的有机匹配提供了倒灌运移的通道。最后指出了断砂匹配较好的反向正断层的上升盘是本区勘探的重点,下降盘对油聚集起到诱导作用。
王雅春陈崇光王璐朱琳蒋政席国兴
关键词:油水分布规律成藏模式扶余油层松辽盆地
地质统计学反演在杏北西斜坡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6
2013年
有效的储层预测方法可对储层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刻画,而地震反演是储层预测的核心技术,其有效的方法将有利于寻找和判别非构造油气藏.本文重点研究地质统计学反演的储层预测方法,该方法将随机模拟的思想与地震反演相结合,以地震数据为约束,用随机模拟算法实现储层预测,更加精确地描述储层的变化.文中以杏北西斜坡为例,利用地震、测井资料和地质认识,在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的基础上开展高分辨率地质统计学反演,进行砂体展布的预测.研究表明,文中预测结果与钻井资料吻合度较高,为认识该区油藏砂体分布提供了依据,为寻找油藏有利区奠定了基础.
王雅春王璐
关键词:储层预测地质统计学反演
杏北西斜坡区扶杨油层断裂系统特征
2015年
为了找出与杏北西斜坡区扶杨油层控油关系密切的断裂,在分析断裂形成的区域构造背景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断裂的几何学特征及形成演化过程,并依据断裂的变形期次、变形性质划分了断裂系统,通过界定扶杨油层断裂系统的构成厘定了控油断裂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杏北西斜坡区断裂以平直断层为主,倾角陡、规模小,断层走向总体为北西向。断裂演化主要经历3期不同性质的变形:即青山口组沉积时期(Ⅰ期)的拉张变形、嫩一二段沉积时期(Ⅱ期)持续拉张变形和嫩三段~第四系时期(Ⅲ期)的反转变形。其中青山口组沉积过程中断裂活动最为强烈,致使断裂集中发育在T2y1和T2 2个界面,并形成了高密度的T2反射层(扶杨油层的顶面)断裂密集带。按照断裂不同时期的不同性质变形特征可将杏北西斜坡区划分出5套断裂系统,T2反射层主要发育Ⅰ型断裂系统、Ⅰ-Ⅱ型断裂系统和Ⅰ-Ⅱ-Ⅲ型断裂系统,其中沟通青山口组源岩和扶杨油层且未断穿青山口组泥岩盖层的I型断裂系统的断裂密集带边部具有较好的油气富集。
王雅春朱琳王璐孙永河席国兴
关键词:扶杨油层断裂密集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