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婷

作品数:9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8篇盐岩
  • 8篇碳酸
  • 8篇碳酸盐
  • 8篇碳酸盐岩
  • 5篇低渗
  • 5篇油藏
  • 5篇稠油
  • 4篇低渗透
  • 4篇稠油油藏
  • 3篇驱替
  • 2篇岩石
  • 2篇油藏岩石
  • 2篇润湿
  • 2篇润湿性
  • 2篇渗吸
  • 1篇低渗透率
  • 1篇低渗透油藏
  • 1篇底水
  • 1篇底水驱
  • 1篇动压力

机构

  • 9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化天然...

作者

  • 9篇徐婷
  • 4篇曹立迎
  • 3篇吕成远
  • 3篇刘传喜
  • 3篇孙建芳
  • 3篇伦增珉
  • 2篇曹丽丽
  • 2篇谭中良
  • 2篇林长志
  • 2篇杨森
  • 2篇张学洪
  • 1篇蔺高敏
  • 1篇吴永超
  • 1篇宋传真
  • 1篇孙仁远
  • 1篇丁一萍

传媒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低渗稠油油藏热化学复合驱油体系实验被引量:6
2017年
叙利亚O油田Sh-B油藏为典型的低渗稠油油藏,具有埋藏深、渗透率低、原油黏度大等特点,蒸汽吞吐注汽难,注汽质量差。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低渗稠油热化学复合体系室内研究,筛选、复配了适合该油藏稠油的油溶性降黏剂、高温驱油剂,并评价了伴注CO2、高温驱油剂和油溶性降黏剂在低渗稠油开发中的效果及其可行性。结果表明,添加降黏剂能使降黏率达到78%以上,高温驱油剂显著降低界面张力,注入CO2能够明显改善O油田稠油开采效果,150℃条件下热化学复合体系最终驱替效率达到91.65%。热化学复合体系能够显著改善低渗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提高油藏采收率,为国内外低渗稠油油藏开发提供借鉴。
吴永超徐婷林长志
关键词:低渗稠油降黏剂
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启动压力梯度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采用"压差-流量"法测定了3个渗透率级别、3个原油黏度级别条件下的低渗透碳酸盐岩油藏样品的非达西渗流曲线。得到不同黏度、不同渗透率条件下叙利亚O油田的油相启动压力梯度及流量-压差关系,分析认为原油黏度和渗透率对低渗透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影响明显;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非线性回归,得到适用于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油藏的启动压力梯度与流度关系的经验公式及关系图版;通过加热测定高温对启动压力梯度影响,与冷采条件下相比,高温条件下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油藏油相启动压力梯度可下降约1个数量级,从而有效改善了原油在地层的渗流能力,但高温改变启动压力梯度存在临界温度。该研究成果为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开发方式优选及热采参数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曹立迎刘传喜孙建芳徐婷
关键词:碳酸盐岩低渗透稠油启动压力梯度
低渗透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岩石渗吸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岩心自发渗吸对提高低渗稠油油藏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自吸排油试验方法,对低渗透碳酸盐岩岩心开展了不同条件下的渗吸试验,研究了影响岩心渗吸的因素及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对于低渗透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岩心渗吸采出程度受到低渗透率、高原油黏度及润湿性的影响,采出程度在10%以内;对于同一口取心井,渗透率对岩心渗吸影响较大,渗透率越大,岩心渗吸采出程度越高;当岩心渗透率很低时,原油黏度对渗吸的影响程度较小,随着渗透率的增加,原油黏度对渗吸的影响程度增加;在渗透率相近的情况下,岩心的水湿程度越高,渗吸最终采出程度越高。
孙仁远马自超范坤坤张建山徐婷曹立迎杨森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碳酸盐岩油藏稠油油藏
碳酸盐岩油藏岩石润湿性评价实验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为了明确碳酸盐岩油藏岩石的润湿性及其影响因素,利用自吸驱替方法定量测定了碳酸盐岩岩心充分老化后的润湿性和渗吸采出程度以及蒸汽驱后岩心润湿性的变化,并通过相对渗透率法对碳酸盐岩储层岩石润湿性进行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岩心呈亲油或者弱亲油的润湿特征,油藏渗流阻力较大,自吸采出程度低。岩石矿物组成及原油组分是润湿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而高温蒸汽驱后碳酸盐岩岩心润湿指数变小,润湿性由强亲油—亲油向弱亲油方向转变。热采条件下岩心润湿性得以改善,共渗区含油饱和度由20.5%提高到37.0%,较之冷采提高了1.8倍;热采通过降粘、润湿改善等作用机理,驱油效率由29.7%提高至59.0%。润湿性的改变有利于提高油藏的采出程度。
曹立迎孙建芳徐婷曹丽丽蔺高敏
关键词:碳酸盐岩渗吸采出程度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岩块系统的参数法分类及孔喉结构特征被引量:15
2008年
塔河缝涧型碳酸盐岩油藏属于强烈非均质性油藏,裂缝、溶洞的尺度与基质岩块的孔喉半径相差2~3个数量级。采用参数法对碳酸盐岩基质岩块进行初步分类后,结合岩心铸体薄片、压汞法毛管压力和孔喉分布曲线,进一步划分出3类基质岩块。结果表明,不同类别的孔喉结构特征决定了基质岩块系统的储集和渗流能力,喉道的连通性是岩块系统渗流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即使孔隙中含油,若无有效的微裂缝和喉道沟通,也会极大地降低岩块系统的采出程度。该研究成果为下一步探索适合于碳酸盐岩基质岩块的驱替条件、驱替方法、储层改造方法及对应采出程度等,提供了重要的岩心参考依据。
徐婷伦增珉谭中良吕成远
关键词:压汞法孔喉结构塔河油田碳酸盐岩
碳酸盐岩基质岩块底水驱替作用分析
2009年
建立了碳酸盐岩亲油岩块的毛细管渗流方程,讨论了岩块高度、原油黏度、岩石表面润湿性和孔喉大小分布对不同底水驱替速率下的岩块原油采出程度的影响。因润湿性不同,岩块高度对原油采出程度影响有较大差别。水湿岩块,高度越小,采出程度越大;而油湿岩块,高度越高,采出程度越大。随着底水驱替速率增加,水沿着阻力最小的大型裂缝迅速突破,各种影响基质岩块采出程度的因素,都改变不了剩余油大量滞留于这部分孔喉空间的事实。
徐婷张学洪谭中良伦增珉吕成远
关键词:碳酸盐岩底水驱渗流方程润湿性
低渗孔隙型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开发对策——以叙利亚O油田为例被引量:18
2015年
叙利亚O油田SH_B油藏为典型的低渗孔隙型块状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因"低渗、油稠"等突出特点,在现行的井网和开采方式下油藏开发效果差,主要表现为"三低",即储量动用程度低、单井产量低和油藏采收率低,尚无一套经济有效、可实施的开发方案。目前,低渗稠油油藏开发在国内外没有成功案例,也没有成熟技术及经验可借鉴,如何经济有效开发属世界级难题。为此,以"提高开发效益,实现有效开发"为目标,针对低渗稠油油藏面临的"三低"问题,应用油藏工程方法、数值模拟和经济评价技术,系统开展了开发方式、井型井网井距、水平段长度及水平井热采参数等优化研究,形成了低渗碳酸盐岩稠油油藏开发对策研究方法,针对性地提出了SH_B油藏的开发对策。优化确定的油藏开发技术对策为开发方案编制奠定了基础,也为国内外类似油藏开发提供了借鉴。
宋传真刘传喜徐婷曹丽丽丁一萍杨森
关键词:低渗透率稠油碳酸盐岩储层
低渗透碳酸盐岩稠油油藏热复合化学方法提高采收率实验被引量:6
2016年
针对叙利亚O油田低渗透碳酸盐岩稠油油藏热采过程中存在的"注不进、难采出"的技术难题,利用O油田岩心分别开展自吸实验和驱替实验,研究50和150℃下地层水、薄膜扩展剂溶液的渗吸规律及其驱替效果。自吸实验结果表明:原始条件下(地层水渗吸),O油田碳酸盐岩岩心呈明显的亲油或弱亲油的润湿特征;而薄膜扩展剂溶液渗吸后,岩石润湿性向亲水或弱亲水转变,实现了润湿反转。驱替实验结果表明:对比150℃下注蒸汽,伴蒸汽注入耐高温薄膜扩展剂可明显降低注汽压力,约为2 MPa;驱替效率提高约10%。岩石润湿性反转后,毛管压力变为水驱油的动力,水易渗吸入岩石孔隙内,从而解决"注不进"的难题;而高温降低原油粘度可提高原油渗流能力,从而解决"难采出"的技术难题。因此,伴蒸汽注耐高温薄膜扩展剂的热复合化学方法是针对叙利亚O油田及类似低渗透碳酸盐岩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方法。
曹立迎刘传喜孙建芳林长志徐婷
关键词:低渗透碳酸盐岩稠油润湿性
亲油碳酸盐岩基质岩块系统的重力驱替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重力驱替作用是塔河油田缝洞型单元体中水驱油的重要作用力。基于油润湿条件下的碳酸盐岩岩心,建立油藏条件下的毛细管渗流方程,讨论重力驱替作用对采出程度的贡献及其影响因素。计算结果表明,对于亲油的基质岩块系统,岩块越高,油水密度差越大,产生的驱替作用力越大,原油采出程度越高。采用离心法模拟重力驱替作用,实验结果证明,在底水能量作用下,重力驱替作用与底水驱替作用对原油采出程度的贡献相当。结合压力恢复数据、测井曲线和取心层段含油性数据综合分析塔河油田7区典型井采油曲线,证实在底水能量作用下,发育裂缝-溶洞和裂缝-溶孔的储集体中,底水突破前,依靠油水密度差产生的重力作用驱替基质岩块系统中的油,能维持较长的低产、稳产期。
徐婷伦增珉张学洪吕成远
关键词:碳酸盐岩重力驱离心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