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舒
- 作品数:23 被引量:315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药物研究
- 1998年
-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第一次出血后的最初6周内再出血的发生率约为50%,一年内再出血的发生率为70%~80%.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的机理是通过减少门脉侧枝血流和降低肝内、门体侧枝阻力使门脉压力降低.缩血管药物和扩血管药物可以达到以上目的.缩血管药物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内脏动脉血管收缩,减少门脉血流;扩血管药物通过扩张肝内和侧枝的阻力血管来降低门静脉系统的阻力,还可通过减少静脉回流和心脏前负荷,使心输出量减少,致使动脉血压下降,激活压力感受器,引起内脏血管反射性收缩,使门脉侧枝血流减少,降低门脉阻力.这两类药物最终是通过胞浆内的钙离子作用于平滑肌的肌球蛋白的轻链,而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是由电位依赖的钙通道或ATP依赖的钾通道决定的.因此也有学者研究钾通道抑制剂和钙离子持抗剂对降低门脉压力的作用.
- 刘天舒王吉耀
-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药物研究受体阻滞剂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被引量:4
- 1997年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陈世耀刘天舒王吉耀张希德孙玉春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消化科上海市200032Subjectheadingshelicobacterinfections;gastricmucosa;metaplasia;...
- 陈世耀刘天舒王吉耀张希德孙玉春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粘膜肠化生增生
- 87例肝组织活检后病人长期随访调查报告
- 1998年
- 阮美娟刘厚钰刘天舒翟为溶胡德昌
- 关键词:肝组织活组织检查长期随访肝病肝肿瘤
- 门脉高压的神经体液介质变化被引量:2
- 1998年
- 门脉高压的神经体液介质变化刘天舒王吉耀Subjectheadingshypertension,portal/metabolism;hypertension,portal/physiopathology;neurotransmiters/metab...
- 刘天舒王吉耀
- 关键词:代谢门静脉病理生理学
-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季节性变化被引量:5
- 1998年
-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的HP感染率在90%以上,明显高于慢性胃炎及正常健康人群(60%、50%)。HP根除后十二指肠溃疡的复发率由80%下降到20%或更低,说明...
- 陈世耀王吉耀张希德刘天舒孙玉春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
- 胃镜结扎及硬化剂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 1997年
- 经胃镜下结扎(EVL)后附加硬化剂注射(EIS)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患者106例,101例一个月内无出血,止血率为95.3%。经过1—2次胃镜结扎治疗后再用硬化剂治疗,88例食管静脉曲张完全消失,消失率达83.0%,余18例(17%)静脉曲张明显缩小。结果提示,采用EVL和EIS联合治疗重庆食管静脉曲张与单纯使用EVL或EIS治疗的止血效果和食管静脉曲张消失率两种方法相比有显著的差异(分别为P<0.01和P<0.05)。它具有方法简单、安全、能有效地控制急性出血及手术后再出血,降低死亡率,使肝功能差的患者度过出血期,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
- 姚礼庆赵晓菁刘天舒高卫东周平红顾赛花卢潘霞
- 关键词:门脉高压胃镜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
- 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分析与社会综合性防治措施(附248例脂肪肝对照研究)被引量:1
- 1997年
- 为了解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肃,我们对248例脂肪肝患者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发现,嗜酒、高脂高蛋白饮食、临睡前加餐、睡眠过多或白天经常睦睡等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而有一定的工作节奏和劳动强度、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则可防止脂肪肝的发生。提示脂肪肝发生的流行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采取综合措施预防脂肪肝的发生。
- 范建高曾民德李继强沈镭罗国豪王兴筑刘天舒
- 关键词:脂肪肝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加餐嗜酒睡眠过多高蛋白饮食
- 胃镜附加气囊注射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10例分析
- 1996年
- 经纤维胃镜末端附加气囊注射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10例病人,经过306例次(1164条静脉曲张)注射硬化剂治疗,结果:无1例发生注射后针孔大出血,87例1个月内无复发出血,属止血成功,总止血率为79.1%,经过2~3次硬化剂注射治疗后,58例食管静脉曲张完全消失,消失率达52.7%,52例静脉曲张有明显缩小。该项技术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姚礼庆周平红高卫东赵晓菁刘天舒顾赛花
- 关键词:胃镜气囊食管静脉曲张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8
- 1998年
- 目的: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根据慢性胃炎→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发生学说,Hp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受到了人们重视。本研究目的是探讨Hp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自1994年1月~1995年12月中山医院共进行胃镜检查11000例病人,经胃镜确诊为胃癌136例,组成病例组。性别相同,年龄相差在5岁范围内,相同或相近检查日期的胃炎病人作为对照组。Hp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法和病理染色相结合。Hp感染的诊断标准是:两种检测方法中任一阳性即定为阳性,两者均阴性定为阴性。统计方法采用Mantel-Haenszel卡方检验。结果:总的胃癌检出率为124%(136/11000)。按照肿瘤生长部位,胃窦、胃体、贲门部所占比例分别为463%、346%、154%;按照肿瘤的病理类型,腺癌的比例最高(88例,占647%)。Hp感染率在病例组(743%)明显高于对照组(574%,OR=235,95%CI133-415)。考虑到肿瘤发生部位及类型的影响,非贲门部肿瘤病人Hp感染率(89/115,773%)明显高于对照组(?
- 陈世耀王吉耀刘天舒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病理
-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部疾病的病理变迁被引量:65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清除与否与胃黏膜病理转归的关系。 方法 191例Hp感染的胃炎或溃疡病患者分别随机给予抗Hp或非抗Hp治疗 ,1年后复查胃镜 ,病理分型根据悉尼系统。 结果 191例患者中 ,慢性炎症 1年后的炎症程度较 1年前减轻 (P <0 .0 5 ) ,其中萎缩和肠化生的程度也较前减轻 (P <0 .0 5 ) ,但活动性炎症程度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根据 1年后胃镜复查有无Hp清除分为两个队列 ,Hp清除列有 10 7例 ,Hp未清除列有 84例。Hp清除列较未清除列 1年后慢性炎症程度轻 (P <0 .0 5 ) ,活动性炎症者少 (P <0 .0 5 )。对不同的疾病和不同的治疗分层后发现 ,Hp清除者的胃黏膜炎症程度总是较Hp未清除者轻 (P <0 .0 5 )。 结论 本研究提示 ,Hp感染与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关系较为密切。
- 刘天舒王吉耀陈世耀乐凡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疾病病理胃黏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