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明远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篇耶尔森菌
  • 1篇指标体系
  • 1篇中毒
  • 1篇中毒事件
  • 1篇人间布鲁氏菌...
  • 1篇省份
  • 1篇食物
  • 1篇食物中毒
  • 1篇食物中毒事件
  • 1篇鼠疫
  • 1篇突发事件
  • 1篇评价指标
  • 1篇评价指标体系...
  • 1篇禽肉
  • 1篇卫生监督
  • 1篇卫生监督机构
  • 1篇小肠
  • 1篇小肠结肠炎
  • 1篇历史演变
  • 1篇耐药

机构

  • 5篇黑龙江省疾病...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河北省疾病预...
  • 1篇山东省疾病预...
  • 1篇宁夏疾病预防...
  • 1篇国家食品安全...

作者

  • 5篇邹明远
  • 2篇邢智锋
  • 1篇刘忠卫
  • 1篇郝琼
  • 1篇遇晓杰
  • 1篇闫军
  • 1篇代伟萍
  • 1篇唐磊
  • 1篇张淑红
  • 1篇刘丹茹
  • 1篇张艳丽
  • 1篇谢平会
  • 1篇薛成玉
  • 1篇马祎
  • 1篇尹世辉
  • 1篇关文英
  • 1篇李鑫
  • 1篇朱丹丹
  • 1篇梁雪

传媒

  • 3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卫生经济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黑龙江省鼠疫防控历史演变及展望被引量:1
2019年
在我国鼠疫防控的历史上,黑龙江省具有重要地位,自第一次鼠疫大流行起,为建立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奠定了基础。在大量文献研究基础上,从黑龙江鼠疫流行的历史背景、鼠疫防控实践与建立疾病防控体系的关系、鼠疫防控工作以及所面临的潜在威胁等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尤其对我国鼠疫防控工作面临的6个潜在威胁问题进行梳理,包括:全球有部分国家鼠疫疫情仍然严峻,我国周边国家仍有鼠疫发生,国内存在鼠疫疫情,人们对鼠疫防控的重视程度减弱,国内对鼠疫的研究能力不足,防控队伍建设和基础工作薄弱。通过总结和梳理,以期引导人们重新审视鼠疫防控工作,为加强防控措施提供借鉴。
万晓宇邹明远邢智锋
关键词:鼠疫大流行
中国四省份禽肉中耶尔森菌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 了解我国4省份禽肉中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间型耶尔森菌和弗氏耶尔森菌的耐药特征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2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2株中间型耶尔森菌和1株弗氏耶尔森菌来源于2016年全国污染物监测网,其中1株分离自宁夏回族自治区,3株分离自山东省,16株分离自河北省,5株分离自黑龙江省。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25株分离菌对14类25种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将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与抗生素抗性基因数据库(ARDB)比对,对基因组中的耐药基因进行预测。结果 25株耶尔森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唑啉全部耐药,其中22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对头孢西丁、氨苄西林/舒巴坦、呋喃妥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63.7%(14株)、22.8%(5株)、4.6%和4.6%(1株)。25株菌全部耐3类及以上抗生素(多重耐药株),耐4类及以上抗生素的比例为64.0%(16株),且4株分离自鸡肉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出现了中介耐药。25株菌株中有20株携带有相同的6种耐药基因(簇),分别为mdtG、ksgA、bacA、blaA、rosAB和acrB,有5株分离自新鲜鸡肉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还携带有耐药基因dfrA1、catB2和ant3ia。结论 我国部分地区生禽肉中耶尔森菌的耐药性严重,携带有多种耐药基因。
彭子欣邹明远徐进关文英李莹刘丹茹张淑红郝琼闫韶飞王伟余东敏李凤琴
关键词: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耐药基因
黑龙江省2010-2017年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及防控重点问题分析被引量:23
2018年
目的掌握2010-2017年黑龙江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针对防控中的重点问题提出对策。方法依据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监测数据,对2010-2017年黑龙江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通过Map Info 11.0软件绘制疾病地图。结果 2010-2017年黑龙江省布鲁氏菌病出现1个大的流行高峰,2012年发病率最高,为19.43/10万。发病呈季节性,流行高峰期为3-7月。94.77%的报告病例处于20~69岁年龄段,报告病例性别比2.8∶1~3.3∶1,农牧民占88.52%。找出了漏报率较高、慢性化比率高、食源性感染增多、农牧民发病率高、规模型牧场感染增多5个防控重点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结论黑龙江省人间布鲁氏菌病自2014年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综合防控措施作用显现,但不应松懈,保持防控力度,针对重点问题持续发力。
邹明远邢智锋尹世辉唐磊代伟萍孙建飞张艳丽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人间布鲁氏菌病
卫生监督机构应急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构建卫生监督机构突发事件应急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方法:通过文献法、头脑风暴法和专家咨询法,初拟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征询,确立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结果:两轮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一级指标权威系数the first index均值为0.82,第二轮专家咨询一、二、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954、0.820、0.565,P<0.05。建立了卫生监督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框架包括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7个三级指标。结论:专家意见的可靠性较高,指标筛选过程比较规范,指标比较全面,可用于实践进一步检验与完善。
刘忠卫马祎邹明远
关键词:卫生监督机构突发事件评价指标
一起跨境食物中毒事件病原学及毒力基因检测
2018年
目的对一起跨境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学检测和毒力基因确认,同时进行同源性分析,寻找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方法参照2017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手册和试剂盒说明书对病例阳性标本进行PCR检测、血清分型及PFGE分析。结果病例的8份粪便标本检测为诺如病毒及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均阴性,其中6份副溶血性弧菌阳性,血清型均为O1:K25,均携带毒力调控基因(toxR)、耐热直接溶血素毒素(tdh)和不耐热溶血毒素(tlh)三种毒力基因,且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结合相关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经实验室检测确认,引起此次跨境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为携带毒力基因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用被污染的海鲜是此跨境食物中毒事件的主要原因。建议将海产品彻底加热、煮熟煮透、生熟食品及容器严格分开。同时应加强出入境饮食安全意识,提高个人健康防护,防止类似跨境食物中毒事件再次发生。
邹明远闫军遇晓杰李鑫薛成玉朱丹丹梁雪谢平会王磊张久明
关键词: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病原检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