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斌

作品数:5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解放军30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原发性
  • 2篇细胞
  • 2篇肝炎
  • 1篇代偿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性
  • 1篇胆汁性肝硬化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淋巴...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血清
  • 1篇阳性
  • 1篇乙型肝炎E抗...
  • 1篇乙型肝炎患者
  • 1篇原发性胆汁性
  • 1篇原发性胆汁性...

机构

  • 4篇解放军302...
  • 1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5篇杨斌
  • 3篇宋春辉
  • 2篇张纪元
  • 2篇陈黎明
  • 1篇王福生
  • 1篇刘春梓
  • 1篇王京艳
  • 1篇周霖
  • 1篇张林枝
  • 1篇张小峰
  • 1篇王华明
  • 1篇魏振满
  • 1篇艾鼎伦
  • 1篇王陆军
  • 1篇赵云
  • 1篇石峰
  • 1篇余强
  • 1篇陈菊梅
  • 1篇彭晓明
  • 1篇韩玉坤

传媒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完全应答HBV感染患者血清白介素17、22的变化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应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后发生完全应答的HBV感染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22(IL-22)变化的意义。方法抽取应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发生完全应答HBV感染患者应答点及6个月后以及健康对照者、未进行治疗的HBV患者的静脉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HBV-DNA)、丙氨酸转移酶(ALT)以及血清中的IL-17和IL-22。结果与未治疗的HBV患者相比,完全应答者血清中IL-17明显下降,低于正常对照;而IL-22在应答点时发生明显升高,但低于正常对照,在6个月后发生下降。结论应用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治疗有利于减轻炎症,清除病毒。
宋春辉杨斌石峰王陆军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2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时调节性T细胞和Th17细胞比率变化及与e抗原消失的关系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过程中调节性T细胞(Treg)与Th17细胞的比率(Treg/Th17)与血清中乙肝病毒e抗原(HBeAg)消失的关系。方法在应用ETV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抽取HBV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静脉血,分离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HBV-DNA)、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特异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以及外周血中的Treg细胞与Th17细胞的频数。结果与HBV-DNA及Treg细胞频数的下降相对应,所有患者表现为Th17细胞频数的快速增加,以及HBcAg特异性刺激条件下IL-17分泌的下降。治疗引起的HBV复制抑制能够导致Treg/Th17比率的明显下降。第4周时的Treg/Th17比率下降和其后血清HBeAg的消失关系密切。结论病毒复制的抑制不仅减轻Th17细胞的活动而且能够快速降低Treg/Th17比率。第4周时的Treg/Th17比率有望成为预测ETV治疗慢性HBV感染患者有效性的标志。
宋春辉杨斌陈黎明张纪元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型肝炎E抗原调节性T淋巴细胞TH17细胞
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功能失代偿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4
2014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肝功能失代偿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2年10月在解放军302医院住院的251例行TACE治疗的PLC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术后肝功能失代偿有关的相关因素。结果 251例PLC患者TACE术后40例(15.9%)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大小、肿瘤Child-Pugh分级、血胆碱酯酶水平、有无门脉癌栓等因素与PLC患者TACE术后是否发生肝功能失代偿相关;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Child-Pugh B级、肿瘤直径≥10cm及低胆碱酯酶是TACE术后发生肝功能失代偿的危险因素。结论对肿瘤直径≥10cm、Child-Pugh B级及低胆碱酯酶的PLC患者需谨慎行TACE治疗,避免术后肝功能失代偿的发生。
周霖王华明艾鼎伦赵云张林枝余强杨斌彭晓明王京艳刘春梓
关键词:肝肿瘤肝功能不全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临床表现及自身抗体和血清学诊断意义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临床特点 ,特异性抗体表达的类型、血清酶谱、血脂、免疫球蛋白在PB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 :1996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拟诊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 ,经确诊为PBC 10 5例。与肝炎后肝硬化活动性 12 0例对照。结果 住院PBC临床期 (Ⅱ期 ) 69例 ( 65 7% ) ;终末期 (Ⅲ期 )患者 3 6例 ,占 3 4 3 %。最长病程 40年 ,病死率 0 95 %。男女之比 1∶11 6。有肝脾肿大 70 48% ,血沉增快 82 5 % ,AMA阳性率 92 9% ,AMA阳性率中M2抗体阳性 93 5 % ,无M2抗体阳性而AMA阴性者。自身抗体AMA单项阳性 63 % ,AMA、ANA同时检测阳性者 2 5 % ,AMA、ACA同时阳性 8 7%。血清ALP超过正常值上限 2倍以上 86 7% ,GGT超过正常值上限 2倍以上 92 4%。TC增高占 45 1% ,TG增高占 65 7% ,与LC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值 <0 0 0 1。免疫球蛋白增高PBC以lgM为主 ,占 70 % ,P值 <0 0 5。结论 PBC血清特异性自身抗体是AMAM2与AIH血清自身抗体有明显不同。PBC与LC临床症状、体症、血清酶和血脂改变有明显差异 (P <0 0 0 1)。PBC血清AMA滴度与病程呈反相关 ,与病情、ALP、GGT增高不相关。PBC出现肝病症状、时间与病理改变程度无相关性。
韩玉坤魏振满陈菊梅张小峰杨斌
关键词:PBC自身抗体抗体阳性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正常值GGT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h1及Th2细胞变化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48周过程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BCs)中Th1及Th2类细胞的变化,为新的免疫治疗探索方向。方法 2008年11月-2009年11月于解放军302医院门诊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9例,列入HBV感染组;另选择9名健康对照者作为健康对照组。HBV感染组患者在应用ETV治疗的开始及第4、12、24、36、48周时取静脉血,分离血清及PMBCs,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标志物(HBV-M)、HBV核酸定量(HBV-DNA)及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应用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PMBCs中Th1及Th2类细胞频数,并用FACSCalibur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应用ETV治疗后HBV感染组患者ALT水平及HBVDNA从第4周开始出现明显下降,至第48周时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表型为CD3+CD4+IFN-γ+的Th1类细胞的频数在第4周时明显升高,其后逐渐下降,在第48周时接近低于基线点,但高于健康对照组。表型为CD3+CD4+IL-4+的Th2细胞的频数明显升高,在第12周时达到峰值,其后明显下降,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 ETV在有效抑制病毒复制的同时,体内Th1类免疫反应下降而Th2类免疫反应不足,提示体内炎症反应减轻,但同时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也被削弱。
宋春辉杨斌陈黎明张纪元王福生
关键词:抗病毒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