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晓明

作品数:25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南京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糖尿
  • 17篇胰岛
  • 17篇糖尿病
  • 15篇胰岛素
  • 14篇胰岛素泵
  • 14篇2型糖尿
  • 14篇2型糖尿病
  • 10篇病患
  • 9篇糖尿病患者
  • 5篇2型糖尿病患...
  • 4篇老年
  • 3篇胰岛素泵治疗
  • 3篇胰岛素输注
  • 3篇细胞
  • 3篇老年2型糖尿...
  • 2篇凋亡
  • 2篇胰岛素输注系...
  • 2篇胰岛细胞
  • 2篇胰岛细胞凋亡
  • 2篇游离脂肪

机构

  • 25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通市第一人...

作者

  • 25篇毛晓明
  • 17篇马建华
  • 12篇吴锦丹
  • 10篇李冬梅
  • 10篇陶小军
  • 9篇徐小华
  • 8篇齐绍康
  • 6篇胡蕴
  • 6篇谢晓竞
  • 6篇李倩
  • 3篇张颍
  • 3篇李惠琴
  • 3篇冯田田
  • 3篇张玲玲
  • 3篇王英
  • 3篇沈赟
  • 3篇刘好
  • 3篇付丽媛
  • 2篇何帮顺
  • 2篇潘玉琴

传媒

  • 5篇中国糖尿病杂...
  • 3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内分泌代...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药品评价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ADP-核糖)聚合酶1在游离脂肪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2010年
目的研究RIN-m5F胰岛细胞在游离脂肪酸(FFA)作用下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基因的表达。方法细胞经FFA处理后,检测其胰岛素分泌水平、细胞内PAR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细胞凋亡。结果经软脂酸(PA)处理后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油酸(OA)明显抑制了PA对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细胞经PA处理后,PARP-1表达显著升高(P<0.01);而PA+OA组PARP-1表达较PA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不饱和脂肪酸OA在适当条件下能抑制饱和脂肪酸PA所诱导的RIN-m5F胰岛细胞功能损伤及凋亡,此过程可能与PARP-1的表达密切相关。
潘玉琴毛晓明何帮顺许向红王书奎
关键词:游离脂肪酸
胰岛素泵治疗中胰岛素的选择及应用
2010年
胰岛素泵又称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泵,是一种装有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的微电脑动力装置,可以随身携带,泵内的胰岛素通过长期置入皮下的小针或软管注入体内。
胡蕴毛晓明
关键词:胰岛素泵治疗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超短效胰岛素INSULIN微电脑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的合理应用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应用方法,分析影响疗效及胰岛素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27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观察总体胰岛素泵应用情况,在初诊、老年伴肥胖或感染等特殊情况下胰岛素泵应用上的差别。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后总体血糖在(5.7±2.6)d达标,达标时单位胰岛素用量为(0.69±0.31)U·kg^-1·d^-1;初诊组达标较快,达标后胰岛素减量更早,幅度更大,达到临床缓解的比例更高;老年组夜间基础率较低,且夜间低血糖发生的风险较大;伴肥胖组餐前胰岛素用量较大,但低血糖风险较低;伴感染组胰岛素用量较大,主要是基础率明显增加;血糖达标天数和胰岛素用量主要与感染、基础血糖及肥胖显著相关。结论对不同人群的连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应用方法存在着差别,患者的感染、基础血糖和肥胖指标有助于确定初始胰岛素用量。
马建华吴锦丹徐小华谢晓竞苏晓飞刘好尹国平沈赟毛晓明齐绍康
关键词:胰岛素泵糖尿病住院
初诊与非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的应用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对明显高血糖的初诊和非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应用方法。方法 T2DM患者1 276例,其中初诊组479例,非初诊组797例,观察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 CSⅡ治疗使初诊和非初诊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分别为4.76±2.56天和5.87±2.69天,初诊组达标较快(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相似,平均每天0.69±0.31U/kg,基础用量占全天用量的61%,但初诊组达标后胰岛素减量较早,降幅较大(P<0.05);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相差不多(P>0.05)。结论 CSⅡ治疗于高糖急性期的初诊和非初诊患者都能迅速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β细胞功能。
马建华吴锦丹徐小华陶小军苏晓飞谢晓竞李冬梅毛晓明齐绍康
关键词:胰岛素泵糖尿病初诊
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7年
连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ontinue subcutaneous insul ininjection,CSII)是糖尿病领域出现的一种新的治疗模式,比传统的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ultiple daily injecfion,MDI)更接近生理性胰岛素的分泌,因此成为近年来糖尿病治疗的研究热点。为了更安全和成功的使用胰岛素泵,建立正确的用泵指导原则非常必要,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入住院的年龄960岁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别用CSII和MDI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比较2种方法在老年T2DM患者强化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CSII在老年T2DM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马建华吴锦丹陶小军徐小华付丽媛谢晓竞毛晓明齐绍康
关键词: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
糖耐量异常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谷胱甘肽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检测糖耐量异常(IGT)及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DM)患者血清维生素C(VitC)、维生素E(VitE)及红细胞谷胱甘肽(GSH)水平,了解IGT及DM患者的抗氧化状态。方法:IGT患者32例、新诊断的DM患者41例,留取静脉血检测血清VitC、VitE及红细胞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并对GSH/GSSG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IGT及新诊断的2型DM患者血清VitC、红细胞GSH、GSH/GSSG均明显降低,红细胞GSSG水平明显升高,DM组VitE水平明显降低;IGT及DM患者红细胞GSH/GSSG与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VitC呈显著的负相关。结论:IGT及新诊断的2型DM患者抗氧化能力明显减低,控制血糖、血脂可能有助于改善其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马建华毛晓明
关键词:糖耐量异常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
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胰岛素泵与胰岛素多点注射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在合并感染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合并感染的T2DM患者,CSII组157例,MDI组150例,均进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两组血糖水平、血糖漂移幅度、血糖达标时间、单位体质量的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为(6.73±2.73)d,MDI组为(7.51±2.38)d(P<0.05);血糖稳定于靶目标值的比例CSII组比MDI高(P<0.05);且达标时胰岛素用量CSII组偏低(P<0.05);两组前5天的治疗比较,CSII组总体血糖水平低(P<0.05),单位体质量的胰岛素用量较少(P<0.05);两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T2DM患者中用CSII治疗能在单位胰岛素用量较低的情况下,更快、更平稳地控制血糖。CSII是糖尿病合并感染急性期的一种理想的胰岛素输注模式。
马建华吴锦丹徐小华付丽媛李惠琴孙睿沈赟任轶飞毛晓明齐绍康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多点注射
胰岛素泵临床操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被引量:10
2007年
马建华陶小军吴锦丹李冬梅张颍谢晓竞王英毛晓明
关键词:胰岛素泵胰岛素强化治疗分泌模式生理性
马来酸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马来酸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对门诊99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马来酸罗格列酮(4mg/d)治疗3个月,比较用药前后患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HDL-C的变化。结果马来酸罗格列酮治疗3个月后,患者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P分别<0.05及<0.01);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变化。结论马来酸罗格列酮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总胆固醇水平,对心血管病变有一定好处,但还需更大样本及更长观察时间的研究来证实。
陶小军马建华毛晓明
关键词:马来酸罗格列酮2型糖尿病脂代谢
PARP-1抑制剂在游离脂肪酸诱导胰岛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PARP-1抑制剂3-氨基苯酰胺(3-Aminobenzamide,3-AB)在游离脂肪酸棕榈酸诱发的胰岛细胞凋亡和坏死中的作用。方法:常规培养RIN-m5F细胞株,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观察棕榈酸和PARP-1抑制剂3-AB作用后细胞的增殖情况,并用流式细胞术及TUNEL法分析细胞凋亡和坏死。结果:棕榈酸明显抑制RIN-m5F细胞的增殖(P<0.01);低浓度3-AB与棕榈酸共同孵育24h后细胞的凋亡率和坏死率显著低于棕榈酸单独培养(P<0.01);高浓度3-AB与棕榈酸共同孵育后较棕榈酸单独培养时细胞凋亡率显著性增强(P<0.01)。结论:低浓度3-AB能有效抑制棕榈酸所诱导的胰岛细胞株RIN-m5F细胞坏死,缓解细胞凋亡;而高浓度3-AB则促进细胞凋亡。进一步说明了3-AB在棕榈酸所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过程中具有双重作用,此可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靶点。
潘玉琴曾庆娣许向红何帮顺毛晓明王书奎
关键词:PARP-1棕榈酸2型糖尿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