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旭

作品数:18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儿童
  • 7篇心肌
  • 7篇心肌病
  • 7篇肌病
  • 5篇型心
  • 5篇预后
  • 5篇扩张型
  • 5篇扩张型心肌
  • 5篇扩张型心肌病
  • 4篇心脏
  • 3篇动脉
  • 3篇心脏病
  • 3篇术后
  • 3篇随访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 3篇儿童扩张型心...
  • 3篇肺动脉
  • 2篇心内膜
  • 2篇心内膜炎

机构

  • 18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8篇章旭
  • 14篇郭颖
  • 12篇高伟
  • 11篇李奋
  • 11篇黄美容
  • 10篇刘廷亮
  • 10篇傅立军
  • 9篇徐欣怡
  • 4篇陈树宝
  • 3篇刘春晓
  • 3篇黄美蓉
  • 3篇沈捷
  • 2篇吴近近
  • 2篇张玉奇
  • 2篇石琳
  • 1篇邱文娟
  • 1篇李娟
  • 1篇吴兰平
  • 1篇王剑
  • 1篇朱俊学

传媒

  • 5篇中华实用儿科...
  • 4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199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室间隔缺损并发心脏畸形及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分流的介入治疗
2021年
目的研究儿童室间隔缺损(VSD)并发其他心脏畸形及先心术后VSD残余分流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VSD并发其他先天性心脏病(CHD)同时介入治疗及复杂型CHD术后VSD残余分流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VSD并发其他CHD患儿中,房间隔缺损(ASD)3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25例。其中男21例,女41例,年龄36(23,180)月,体质量15(11,48)(kg);11例复杂型CHD术后出现VSD残余分流,男6例,女5例,最短外科术后时间为14 d,最长术后132月,中位外科术后时间56月,体质量18.2(11,50)kg。所有病例均完成VSD介入封堵,其中1例心尖部肌部多发VSD通过动脉端逆行释放封堵器,1例肌部VSD经过颈内静脉途径完成封堵。2例术后存在少许残余分流,无术后房室传导阻滞,无显著加重的房室瓣或主动脉瓣反流。结论儿童VSD并发其他心脏畸形的介入治疗安全有效,手术方式及操作程序需要根据不同的患者制定个体化方案。
章旭刘廷亮高伟郭颖黄美容李奋付立军沈捷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儿童扩张型心肌病(DCM)临床特点和死亡相关因素。方法对2006—2011年115例DCM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15例患儿中,男70例(61%),女45例(39%);起病年龄1~180个月,平均(37.61±4.84)个月,起病≤1岁者占54%(62/115);初诊心功能Ⅲ~Ⅳ级者62.5%(72/115)。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缩短分数在心功能Ⅰ~Ⅱ级组[(33.0±7.9)%、(16.1±4.4)%]明显高于Ⅲ~Ⅳ级组[(29.2±7.5)%、(13.6±3.8)%](P<0.05);起病年龄≤1岁、~10岁、>10岁三组患儿经体表面积标准化的左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逐渐减小;Ⅲ~Ⅳ级组的cTnI、CK、CK-MB值均明显高于心功能Ⅰ~Ⅱ级组(P<0.05)。确诊时心功能级数(P<0.01)、左室射血分数(P<0.05)、左室缩短分数(P<0.05)是扩张型心肌病死亡相关因素。结论儿童扩张型心肌病确诊时≤1岁患儿最多,多为心功能Ⅲ~Ⅳ级,初诊年龄及心功能级别对患儿预后有明显影响;DCM患儿初诊心功能评估、超声心动图心功能参数可作为预测病情的指标。
章旭黄美蓉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预后因素儿童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183例病因与预后因素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了解儿童扩张型心肌病(DCM)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83例DCM患儿住院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3例患儿中,24例(13.1%)病因明确;病因不明的随访病例共132例,其中男85例(64.0%),女47例(36.0%);恢复33例(25.0%),死亡62例(47.0%),无变化者37例(28.0%)。中位起病年龄为8个月(1d-15岁)。恢复组起病年龄小于死亡组(P〈0.001)与无变化组(P=0.008)。死亡组初诊时心功能差于恢复组(P〈0.001)与无变化组(P=0.015);心脏彩超(UCG)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低于恢复组(P=0.006、0.009)和无变化组(P=0.013、0.006),中、重度二尖瓣反流(MR)者多于恢复组(P=0.003)和无变化组(P=0.004)。无变化组血清肌钙蛋白I水平≥10.10μg/L者少于恢复组与死亡组(P=0.002、0.004)。病因未明的159例病例,1年生存率67%,5年生存率46%。LVFS[HR0.890,95%可信区间(CI)0.836-0.948,P〈0.001],中重度MR(HR3.580,95%CI2.030~6.315,P〈0.001),室性恶性心律失常(HR2.062,95%CI1.009~4.213,P=0.047),异常Q波(HR4.044,95%CI1.851~8.832,P〈0.001)是死亡危险因素。结论病因不明的儿童原发性DCM经适当治疗25.0%可获临床痊愈,近50.0%死亡;1年生存率67.0%,5年生存率46.0%。起病后3个月左心室功能改善明显者,预后较好。初诊时低LVFS,二尖瓣中一重度反流,存在室性恶性心律失常、异常Q波是死亡危险因素。
刘春晓黄美容章旭傅立军武育蓉郭颖刘廷亮赵鹏军高伟李奋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病因预后儿童
有创性心导管检查对限制性心肌病和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有创性心导管检查对限制性心肌病和缩窄性心包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2年2月至2015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27例缩窄性心包炎或限制性心肌病患儿,包括10例最终经手术明确诊断为缩窄性心包炎和17例限制性心肌病进行了心导管检查,记录心导管检查中所有的压力曲线,分析2组疾病压力指标的异同。记录9例局部麻醉患者深呼吸下心腔压力变化曲线。结果限制性心肌病组和缩窄性心包炎组患儿肺动脉收缩压分别为(50.2±12.0) mmHg(1 mmHg=0.133 kPa)及(38.1±6.8) mmHg,左-右心室舒张末压差分别为(7.8±5.5) mmHg及(1.8±4.7) mmHg,右心室舒张末压与收缩压的比值分别为0.27±0.10及0.45±0.2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12、2.787、2.418,均P〈0.05);但2组疾病在上述3项指标均存在结果交叉重叠,且任一指标的诊断敏感性〈66.7%。缩窄性心包炎组患儿在不同的呼吸周期左、右心室充盈曲线呈矛盾运动,而限制性心肌病组患儿表现为左、右心室变化一致。限制性心肌病组右心室/左心室收缩面积指数(SAI)为0.70±0.14,缩窄性心包炎组SAI为1.20±0.0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2,P〈0.01),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结论心导管检查对于鉴别限制性心肌病及缩窄性心包炎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不同呼吸相右心室/左心室SAI是可靠指标。
郭颖高伟傅立军黄美容刘廷亮徐欣怡章旭
关键词:限制性心肌病缩窄性心包炎心导管血流动力学
Pul-Stent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残留肺动脉分支狭窄的中长期随访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Pul-Stent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外科术后残留肺动脉分支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因外科术后残留肺动脉分支狭窄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Pul-Stent植入的3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支架植入后的即刻疗效、随访结果及并发症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33例患儿(男19例、女14例)均成功植入Pul-Stent(经皮导管31例、开胸直视2例),共计植入35枚支架(小型19枚、中型15枚、大型1枚),左肺动脉植入23枚,右肺动脉植入12枚。植入时患儿年龄(6.8±3.1)岁,体重(21.3±8.8)kg。初始扩张球囊直径范围6~16 mm,29例(29/31,94%)经皮植入患儿使用的输送长鞘为8~10 F。支架植入后即刻,33例患儿支架植入处的肺动脉最窄直径从(4.0±1.7)mm增加到(9.1±2.1)mm(t=-21.60,P<0.001);26例经皮植入的双心室纠治术后患儿的跨肺动脉狭窄处的压力阶差由(30.5±12.3)mmHg(1 mmHg=0.133 kPa)降至(9.9±9.6)mmHg(t=12.92,P<0.001),右心室与主动脉压力比值由0.57±0.14降至0.44±0.12(t=7.44,P<0.001);5例腔肺静脉吻合术后患儿上腔静脉压力由(17.0±1.9)mmHg降低至(14.0±0.7)mmHg(t=2.86,P=0.046)。除2例患儿因其他心脏畸形再次外科手术时死亡,余31例患儿随访(5.3±1.6)年均临床稳定,经胸X线片发现1枚支架断裂。16例患儿复查心导管检查,发现1枚支架再狭窄,余支架形态良好。9例患儿行后扩张,过程均顺利,无支架断裂、移位及动脉瘤形成。8例患儿行心脏CT评估,支架内径较植入后无明显变化,未见支架狭窄及断裂。4例患儿行心脏磁共振成像,受伪影影响,无法准确评估内径和肺血流灌注。结论Pul-Stent具有较好的顺应性和径向支撑力,后期可进一步后扩张以适应儿童生长发育,治疗外科术后残留的肺动脉分支狭窄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
徐欣怡刘廷亮郭颖章旭吴怡蓓黄美容傅立军李奋高伟
关键词:肺动脉
婴儿型糖原贮积病Ⅱ型的临床特点及其转归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分析婴儿型糖原贮积病Ⅱ型(GSDⅡ)的临床特点及其转归,探讨其诊断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确诊的16例婴儿型GSDⅡ患儿的病史、首发症状、体征、生化检查结果及X线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辅助检查结果,并对患儿的运动发育情况、生存情况等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例婴儿型GSDⅡ患儿外周血酸性a-葡萄糖苷酶(GAA)活性明显低下或完全缺失,心脏超声检查发现患儿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心肌肥厚,左心室质量指数为161~616g/m2;患儿随访时均存在严重的肌力减退和肌张力低下,运动发育明显落后。15例患儿进行了肌酸磷酸激酶的检测,其中14例明显升高;15例患儿进行了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的检测,均明显升高;16例患儿首发症状年龄的中位数为3.6(2.0~6.8)个月,确诊时年龄6.5(3.8~9.3)个月。14例患儿已经死亡,死亡年龄9.0(4.7~18.7)个月。结论婴儿型GSDⅡ是一种致命性的疾病,进行性心肌肥厚以及肌力或肌张力减退是婴儿型GSDⅡ突出的表现,外周血GAA活性的检测是筛查婴儿型GSDⅡ的有效方法。
傅立军陈树宝邱文娟郭颖赵鹏军章旭李奋黄美容
关键词:病史记录
儿童心肌病诊断治疗10年回顾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了解小儿心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1999年1月—2009年12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诊治的心肌病病例及随访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339例,男204例,女135例;平均年龄45.26个月(1 d~15岁)。失访82例,死亡96例。扩张型心肌病(DCM)187例(55.2%),失访42例(22.5%),死亡67例(35.8%);肥厚型心肌病(HCM)80例(23.6%),失访23例,死亡11例;限制型心肌病(RCM)16例(4.7%);未分类型心肌病(UCM)55例(16.2%);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型心肌病(ARVC)1例(0.3%)。DCM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2.9±0.69)%,HCM平均LVEF(79.04±2.70)%。HCM中梗阻型39例,死亡2例(5.1%);非梗阻型41例,死亡9例(22.0%)(P=0.02)。RCM平均LVEF(63.7±2.3%),死亡5例(31.3%)。UCM主要是心肌致密化不全病例,平均LVEF(44.88±1.97)%,死亡12例(21.8%)。ARVC仅1例,失访。结论儿童心肌病中DCM最常见。HCM梗阻型与非梗阻型发病率相近,后者病死率明显高于前者。
章旭黄美蓉陈树宝武育蓉柏屏郭颖傅立军赵鹏军高伟李奋李筠张玉奇
关键词:心肌病流行病学儿童
62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ALCAPA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婴儿组(<12个月)和儿童组(≥12个月)进行比较分析。观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肺转流术转流时间等。结果 62例ALCAPA患儿中婴儿组38例、儿童组24例;婴儿组中位ΔLVDD(实际测得LVDD-该年龄段LVDD正常上限)为13.6 mm(8.4~17.5 mm),儿童组中位ΔLVDD为8.5 mm(3.3~13.7 mm);婴儿组LVEF为(40.6±2.4)%,低于儿童组(59.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例患儿完成手术治疗,婴儿组平均心肺转流术转流时间为(137.1±8.4)min,高于儿童组的(105.9±6.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婴儿组术后呼吸机支持中位时间6 d(3~7 d),长于儿童组2 d(1~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例手术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术后1个月内死亡6例(婴儿组5例、儿童组1例),以后无死亡病例;22例术后1周内出现肺动脉瓣上流速增快(>1.8 m/s)。结论 ALCAPA易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婴儿型临床表现较儿童型重,术后1个月内死亡率高,远期预后较好。
章旭黄美容刘廷亮高伟李奋郭颖付立军徐欣怡
关键词: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心功能不全儿童
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心内膜炎(SAIE)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儿151例.其中男88例,女63例;年龄(6.27±4.80)岁(1个月~17岁).23例(15.2%)患儿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28例为非金黄色葡萄球菌(NSAIE).分析比较SAIE、NSAIE 2组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23例SAIE患儿中男15例,女8例;年龄(6.2±5.6)岁(3个月~16岁);10例患儿未合并心脏基础疾病.SAIE、NSAIE 2组患儿性别、年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AIE组无心脏基础疾病患儿比例[43.5%(10/23例)]明显高于NSAIE组[20.3%(26/1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62,P=0.016).SAIE组患儿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60.0(128.0)mg/L、(59.3±43.2)mm/1 h]均高于NSAIE组患儿[25.0(58.0)mg/L、(39.4±31.5)mm/1 h],血清清蛋白水平明显降低[30.1(12.7)g/L比34.3(8.4)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33、P=0.042,t=-2.283、P=0.024,Z=-2.282、P=0.022);SAIE组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概率[21.7%(5/23例)]亦高于NSAIE组[7.0%(9/1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14,P=0.045).23例SAIE患儿中12例(52.2%)发生脏器栓塞(其中脑栓塞6例、肺栓塞2例、肢体动脉1例、脾动脉1例、肢体动脉+肠系膜上动脉1例、肢体动脉+脑栓塞1例),明显高于NSAIE组[20.3%(26/1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78,P=0.016);SAIE组患儿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30.4%(7/23例)]亦高于NSAIE组[10.9%(14/1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9,P=0.031).SAIE组患儿抗生素联合手术治疗18例,死亡1例;单纯抗生素治疗5例,死亡4例,放弃治疗1例;住院期间总病死率[21.7%(5/23例)]高于NSAIE组[6.3%(8/1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9,P=0.042).结论与NSAIE相比,SAIE较多见于无心脏基础疾病患儿,发生严重脓毒症、栓塞及神经系统并发症概率、住院�
徐欣怡郭颖刘廷亮傅立军沈捷章旭吴近近高伟李奋黄美容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儿童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2011年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是病因复杂多样的心肌疾病,包括遗传和非遗传的多种发病机制。卡维地洛具有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作用同时有α1受体阻滞作用,在改善心肌收缩力、抑制心室重构等方面具有突出功能,广泛用于成年人心功能不全治疗,该文对儿童扩张型心肌病发病机制和卡维地洛对其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章旭黄美蓉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儿童发病机制卡维地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