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璇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血管新生
  • 1篇生长因子受体
  • 1篇受体
  • 1篇探针
  • 1篇内皮
  • 1篇内皮生长因子
  • 1篇分子
  • 1篇分子成像
  • 1篇分子探针
  • 1篇VEGFR-...
  • 1篇成像
  • 1篇成像评价

机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1篇赵璇
  • 1篇纪伟英

传媒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1篇201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VEGFR-2分子探针超声分子成像评价小鼠下肢缺血性血管新生的可行性
2017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分子探针的超声分子成像评价小鼠下肢缺血性血管新生可行性。方法将10只实验小鼠麻醉后结扎一侧下肢股动脉制备下肢缺血模型,术后第7天,所有小鼠随机经尾静脉注入携抗小鼠VEGFR-2靶向微泡(Mb VEGFR-2)和携同型抗体对照微泡(Mbc),并行超声分子检查,测量双下肢的显影强度(VI)值,并处死小鼠后对骨骼肌进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经过8 min循环时间后,Mb VEGFR-2组小鼠可见明显的超声显影,Mbc组小鼠可见轻度超声显影,但其显影强度明显弱于Mb VEGFR-2组;在非缺血小鼠下肢,经过8 min循环时间后,Mb VEGFR-2组和Mbc组小鼠均未见明显的超声显影;缺血下肢实验小鼠Mb VEGFR-2的VI值明显高于Mbc和非缺血下肢实验小鼠(P<0.01),缺血下肢实验小鼠Mbc的VI值高于非缺血下肢实验小鼠(P<0.05),非缺血下肢骨骼肌VI值在Mb VEGFR-2和Mbc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B染色结果显示下肢缺血小鼠骨骼肌血管有VEGFR-2表达,而下肢非缺血小鼠骨骼肌血管中未见VEGFR-2表达。结论采用携VEGFR-2分子探针的超声成像对缺血下肢新血管进行造影可行,为评价缺血性血管新生提供了病理学依据。
赵璇纪伟英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分子成像血管新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