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强

作品数:145 被引量:1,478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0篇矿业工程
  • 17篇自动化与计算...
  • 13篇天文地球
  • 11篇建筑科学
  • 9篇文化科学
  • 5篇电气工程
  • 4篇电子电信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2篇充填
  • 13篇采煤
  • 13篇充填采煤
  • 12篇固体充填
  • 11篇煤层
  • 10篇充填开采
  • 9篇固体充填采煤
  • 8篇数值模拟
  • 8篇瓦斯
  • 8篇矿压
  • 8篇值模拟
  • 7篇煤层气
  • 7篇工作面
  • 6篇地基
  • 6篇矿压显现
  • 6篇覆岩
  • 5篇地质
  • 5篇岩层
  • 5篇异步
  • 5篇矸石

机构

  • 124篇中国矿业大学
  • 15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武...
  • 4篇冀中能源集团...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淮阴工学院
  • 2篇开滦(集团)...
  • 2篇中交天津港湾...
  • 2篇平顶山天安煤...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郑州合新科技...
  • 1篇防灾技术高等...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44篇张强
  • 29篇张吉雄
  • 15篇周楠
  • 12篇巨峰
  • 12篇李猛
  • 11篇蒋斌松
  • 10篇张强
  • 8篇夏阳
  • 8篇蔡武
  • 8篇魏迎春
  • 7篇黄艳利
  • 7篇曹代勇
  • 7篇司光耀
  • 6篇王安民
  • 6篇邓雪杰
  • 6篇黄鹏
  • 6篇孙强
  • 5篇蔚立元
  • 5篇殷伟
  • 5篇张昊

传媒

  • 27篇煤炭学报
  • 16篇采矿与安全工...
  • 7篇煤炭技术
  • 6篇煤矿安全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岩石力学与工...
  • 4篇煤炭高等教育
  • 4篇煤炭工程
  • 4篇煤炭科学技术
  • 4篇能源技术与管...
  • 3篇计算机工程与...
  • 3篇露天采矿技术
  • 2篇中国煤炭
  • 2篇黑龙江科技信...
  • 2篇长江科学院院...
  • 2篇煤田地质与勘...
  • 2篇矿业安全与环...
  • 2篇中州煤炭
  • 2篇微计算机信息
  • 2篇西部素质教育

年份

  • 3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8篇2018
  • 9篇2017
  • 16篇2016
  • 8篇2015
  • 15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9篇2011
  • 8篇2010
  • 14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9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1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统一强度理论的破裂围岩劣化弹塑性分析被引量:25
2010年
基于深部岩体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和高地应力下瞬时破坏特性,建立了适用深部岩体力学行为的弹塑脆性模型。针对长的圆形巷道,将巷道围岩分成破裂区、理想塑性区和弹性区,同时考虑中间主应力和破裂区围岩弹性模量劣化的影响,采用统一强度理论进行非关联弹塑性分析,获得了围岩应力场和变形场的解析解。并通过补充围岩破坏条件获得了确定围岩破裂半径和塑性半径的解析式。最后结合算例,分析了中间主应力、破裂区围岩弹性模量劣化程度对破裂区范围和围岩变形的影响。
张强王红英王水林葛修润邵钢
关键词:统一强度理论弹塑性分析解析解
深海沉管隧道基础水下沉降监测技术被引量:4
2018年
为消除管节间差异沉降,港珠澳大桥岛—隧过渡段沉管基础采用挤密砂桩+堆载预压的地基处理方式。详细介绍了采用液体压差式沉降仪监测沉管隧道基础沉降的应用技术,并获得了较好的复合地基沉降数据。采用多种技术手段保证仪器埋设成功率,包括作业时机选择、导线接头及导线保护等。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运行稳定性高、数据误码率低、不易受风浪及施工干扰,可实现对沉管基础的连续稳定无线监测。
王延宁蒋斌松张强陈运涛
关键词:挤密砂桩堆载预压沉降计算原位测试
煤矿“采选充+X”绿色化开采技术体系与工程实践被引量:53
2019年
煤炭接续资源多在深部和优质资源多在西部并存的现状使得深部与西部开采成为煤炭资源开发的新常态,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矿业发展与绿色化开采推进已势在必行。本文提出了煤炭资源"采选充+X"绿色化开采技术构想,即直接在井下构建煤炭开采、煤矸分选、矸石充填与"岩层移动主动控制、沿空留巷、瓦斯抽采、灾害防治、保水开采"一体化生产系统,形成了煤炭"采选充+X"(控、留、抽、防、保)协同生产模式;明确了"采选充+X"绿色化开采技术的内涵与技术框架,阐述了"采选充+X"的四代演化历程,分析了其践行绿色化的技术优势,给出了科学化的工程设计方法;阐述了5类典型"采选充+X"技术对应的技术原理、工程需求、设计流程与方法、关键技术及工艺装备等。工程实践分别证明了采选充+控、采选充+留、采选充+抽等"采选充+X"技术具有的显著技术优势与工程示范效应。未来"采选充+X"绿色化开采将延伸采选充+处、采选充+智、采选充+调、采选充+协等技术模式。整体形成的"采选充+X"技术体系,可为实现煤炭及伴生资源绿色化开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张吉雄张强巨峰周楠李猛张卫清
关键词:充填开采
预掘两巷前进式固体充填采煤技术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针对部分"三下"压煤区域地质条件及已存在巷道系统的限制问题,为保证固体充填开采之后对岩层移动及地表变形的控制效果,提出了预掘两巷前进式固体充填采煤技术,分析了该技术的原理及难点,建立了预掘两巷前进式固体充填系统、优化了充填采煤关键设备结构及布置方案,设计了固体充填采煤无煤柱沿空留巷方案及工艺,优化了充填采煤与沿空留巷一体化工艺。现场实践表明,预掘两巷前进式固体充填采煤技术可有效控制岩层移动与地表变形,采空区充实率达90.6%,无煤柱沿空留巷断面保持在原断面的90%以上,地表最大下沉值125 mm,可安全高效地开采类似条件"三下"压煤资源。
周楠张吉雄缪协兴张强
关键词:前进式开采固体充填采煤沿空留巷
基于Web Service的分布式电子商务系统设计与实现
文章仔细分析了现有电子商务系统在构架上存在的不足和远程访问协议上存在的局限性,创设了基于 Web Service的分布式构架。该构架充分利用了Web Service的优势,将商务事件逻辑分布在多台服务器上,提高了系统的可...
夏阳张强
关键词:WEB服务分布式电子商务
文献传递
以“卓越计划”为目标的产学研协同培养机制——以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教学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卓越计划"是旨在促进我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实践和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产学研协调培养的教学改革方案,具体为通过课堂教育强化基本概念和提出工程问题,通过企业实践平台深入工程现场,反刍课堂知识并认识和进一步发现工程问题和解决方案,并建议通过进一步加强政府调控对产学研协同培养和协同创新提供政策支持。该课程的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了后续工程类课程的教学改革。
张强石慧娟蔚立元
关键词:产学研
基于ASP.Net的电子商务网站开发与设计被引量:26
2004年
探讨了利用ASP.Net及ADO.Net技术构建完整的商务网站的方法和技巧。网站以SQL Server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有效地利用存储过程,提高了网站的访问效率和安全性。网站逻辑性的管理模块很好地实现了企业在商业流程中多角色的切换。
夏阳张强陈小林
关键词:ASP.NET电子商务网站ADO.NET技术SERVER2000SQL
车载激光点云领域比较的道路边线提取方法被引量:21
2012年
对车载激光扫描获取的高速公路信息进行研究,提出直接利用三维激光点云数据的平面和高程信息,通过点云与其邻域比较进行道路边线提取的方法。该方法提取不需要其他辅助数据,能直接从点云中自动提取出道路边线信息,对点云数据自动提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王果崔希民袁德宝张强王立鸿
关键词:激光扫描点云VC++
侧向约束条件下砂岩的压缩蠕变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近年来,岩石蠕变而引起的隧道工程及大型地下硐室的长期稳定性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蠕变试验的研究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模拟巷道围岩的受力状态,通过试验研究了砂岩在单轴压缩及侧向约束条件下的蠕变特性,对比分析了2种试验条件下的蠕变变形规律:侧向约束下将发生加速蠕变的应力阀值和极限应变有较大提高,蠕变速率得到减缓。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岩石粘弹性变形随应力水平不同和时间发展的变化规律,为数值分析和理论计算提供了试验依据。
王延宁陈运涛黄玉龙韩立军张强
关键词:压缩蠕变侧向约束
近距离下位煤层面矿压显现规律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针对木瓜煤矿面临着近距离下位煤层安全开采的难题,本文采用UDEC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近距离上位煤层(9煤)开采后采空区及遗留煤柱应力分布规律,确定了下位煤层(10煤)开切眼的合理布置位置,并进一步对10煤开采过程中垂直应力、顶板垮落及塑性区分布规律进行模拟,从而得出了10煤层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矿压显现规律,为10煤工作面开采巷道布置及支护方案提供依据。
张龙张东健邓雪杰张强安百富
关键词:近距离煤层数值模拟应力分布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