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喆 作品数:6 被引量:31 H指数:3 供职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多肿瘤淋巴管癌栓自动检测模型效果评价研究 2023年 目的:测试并分析全局库(GLB)的淋巴管癌栓(lymphovascular infiltration,LVI)目标检测模型的检测效果及泛化能力。方法:随机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多癌种的淋巴管癌栓阳性及阴性病例共131例,所有切片均采用HE以及D2-40免疫组化染色。实验分组包括病理医师人工阅片组、算法组以及算法辅助病理医师三组。分别统计三组检测LVI结果以及检测时间。结果:比较病理医师、纯算法和算法辅助病理医师的一致性显示:131例病例中显示三种模式下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较好(0.709、0.786、0.796)、轻微(0.208)和中等一致(0.412)。病理医师出错的最常见的原因是漏诊(n=8),第二是由于IHC染色问题(包括6例染色不足,而3例未着色)。其余包括2例组织裂隙,1例小静脉(D2-40未着色),3例原因不明。纯算法判断错误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病理切片或染色技术引起的,例如游离小组织(15/63),非特异性或染色不足(14/63),气泡(8/63)等。另一方面是由于某些LVI的组织形态和检测目标的相似性而导致算法误判,例如腺体(14/63),血管(13/63)和周围小神经(5/63)等。三种模式下所花费时间分别为59.28 s、82.40 s和10.43 s。结论:我们的结果虽然证实了算法辅助病理诊断提高诊断效率的能力,然而,考虑到算法辅助诊断的落地,病理切片的质量控制问题不容忽视,此外应考虑是否按照不同系统或疾病开展多层次算法设计,并且尽可能通过大数据的积累以覆盖多种检测目标类似物的必要性。 王春宝 丁彩霞 罗阿丽 李涵生 杨喆 廉洁 崔磊 张冠军关键词:病理学 癌症 淋巴管浸润 人工智能 非小细胞肺癌EGFR、ALK和ROS1基因联合检测及突变共存分析 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和C-ros原癌基因1-受体酪氨酸激酶(C-ros oncogene 1-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OS1)驱动基因异常的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6例NSCLC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检测3种驱动基因改变情况,统计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16例NSCLC中,EGFR突变率36.2%,Exon19 del和Exon21为最常见的2种突变,EGFR外显子的双重突变率为7.1%。在女性、腺癌患者中EGFR的突变率较高,分别为52.3%、45.2%。ALK融合基因阳性率为6.9%;在年龄小于60岁组中的发生率较高,为13.5%。ROS1融合基因阳性率为4.3%,均发生于腺癌和晚期NSCLC患者。本研究还检出少见的EGFR和ALK突变共存1例、EGFR和ROS1突变共存1例。结论 NSCLC中EGFR突变或ALK融合基因较常见,ROS1融合基因稍少见,突变常发生于女性、较年轻的、腺癌患者中;NSCLC驱动基因异常并非绝对互斥,特别是在年轻患者中可出现EGFR和ALK或ROS1突变共存;治疗初期时的多驱动基因联合检测,对促进NSCLC多种分子靶向药物联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李晓锋 张冠军 汪园园 杨喆 刘希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和病理特征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遗传学上MYC基因重排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PB-DLBCL临床病理资料,术前均诊断为乳腺癌或炎症。肿瘤最大直径1.8~7.4 cm,平均3.3 cm,其中ⅠEA期5例,ⅡEA期2例,ⅣE期1例。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免疫分型,采用原位杂交检测EBV感染状态,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检测MYC重排情况。结果 PB-DLBCL的肿瘤细胞弥漫或略呈结节状浸润乳腺组织,可见残存的乳腺导管。肿瘤细胞呈中等-大的中心母或免疫母细胞样形态。根据Hans分型,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7例(87.5%),生发中心B细胞型1例(12.5%)。8例病例EBER原位杂交均为阴性,无EBV感染。MYC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无MYC重排或扩增。结论 PB-DLBCL临床表现难与乳腺癌、乳腺炎症区别,确诊需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分析。PB-DLBCL免疫表型分型大部分为非生发中心型,目前研究尚未见PB-DLBCL中MYC重排阳性。 汪园园 杨喆 邓元 常红云 李晓锋 张冠军 刘希关键词:乳腺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病理 免疫表型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临床病理观察 2015年 目的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生物学行为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例IVL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免疫表型特征。结果术前无确诊病例,1例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肉眼呈多结节状或蠕虫样的子宫肌层生长方式,镜下见良性的平滑肌瘤出现在有内皮细胞衬覆的静脉管腔内。免疫组化结果脉管内、外肿瘤细胞Vimtin、Desm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脉管内皮细胞CD34、CD31表达阳性。结论 IVL是一类表现为良性却具有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的罕见肿瘤,有远期复发倾向。术前诊断率低,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术后需长期密切随访。 梁华 宫惠琳 张冠军 张娇 杨喆关键词:子宫肿瘤 静脉内平滑肌瘤病 多发性平滑肌瘤 病理 免疫组化 脑梗死半暗区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学定量分析及临床意义 2022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组织周围半暗区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及形态学定量分析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高血压引起脑梗死伴继发出血的患者行小骨窗微创开颅手术、石蜡包埋及切片标本63例,以每例梗死伴出血旁正常脑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人体脑梗死周围半暗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用图像分析测定GFAP表达的星形胶质细胞数目、细胞体面积、突起长度的变化。结果:在周围正常脑组织中,GFAP标记的阳性星形细胞均匀分布,胞体较小,突起呈分支状较纤细,呈放射状分布;在梗死灶周围半暗区,GFAP标记的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增多,细胞体面积增大,突起增长、互相交织成网,聚集在病灶边缘,并可见少量深入梗死灶。与周围正常脑组织比较,在脑梗死周围半暗区GFAP表达的星形胶质细胞阳性细胞数显著升高、星形胶质细胞体面积明显增大、突起明显增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在脑出血梗死周围半暗区,GFAP表达的星形胶质细胞阳性细胞数与星形胶质细胞体面积及细胞突起长度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脑梗死组织半暗区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这些反应性增生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学特征多样,可表现为细胞体积增大,或仅表现为细胞突起的伸长。间接说明星形胶质细胞参与了梗死灶神经修复和再生的过程。 马瑞宁 侯惠莲 柳雨 张冠军 王鸿雁 宫惠琳 杨喆关键词:脑梗死 半暗区 星形胶质细胞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冰冻切片技术在胃癌患者HE染色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冰冻切片技术在胃癌患者HE染色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11月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7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结果最终确诊;所有患者手术过程中均取病灶组织,采用冰冻切片技术完成胃癌患者病灶组织HE染色,将冰冻切片HE染色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查阅病例资料,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资料,并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67例胃癌患者术中行冰冻切片技术检查,确诊56例,诊断符合率83.58%,两种检查结果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冰冻切片技术用于胃癌患者HE染色,其诊断符合率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将冰冻切片技术用于胃癌患者HE染色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但是诊断准确性影响因素较多,应结合临床综合评估,帮助患者早期确诊。 刘文博 柳雨 杨喆关键词:胃癌 HE染色 诊断符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