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新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16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美国洛克菲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水稻
  • 5篇抗病
  • 4篇稻瘟
  • 4篇抗病性
  • 4篇白叶枯
  • 3篇稻瘟病
  • 3篇叶枯病
  • 3篇瘟病
  • 3篇枯病
  • 3篇白叶枯病
  • 2篇育种
  • 2篇品种(系)
  • 2篇病菌
  • 1篇稻瘟病菌
  • 1篇稻瘟菌
  • 1篇地理分布
  • 1篇育成
  • 1篇致病型
  • 1篇三环唑
  • 1篇水稻品种

机构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湖南省农业科...
  • 1篇浙江农业大学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作者

  • 9篇袁筱萍
  • 9篇赵新华
  • 6篇沈瑛
  • 5篇朱培良
  • 1篇余新桥
  • 1篇孙国昌
  • 1篇刘光杰
  • 1篇朱小源
  • 1篇沈君辉
  • 1篇王汉荣
  • 1篇叶恭银
  • 1篇张大羽
  • 1篇王艳丽
  • 1篇舒庆尧
  • 1篇梁天锡
  • 1篇王一平
  • 1篇杨保军
  • 1篇肖放华
  • 1篇钟代彬
  • 1篇梅捍卫

传媒

  • 4篇植物保护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Journa...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同叶期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病性
1995年
不同叶期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病性赵新华,沈瑛,袁筱萍,朱培良(中国水稻研究所)长江流域栽培水稻品种类型繁多,水稻白叶枯病的为害也较普遍,方中达等1990年报道长江流域白叶枯病菌以致病型Ⅱ(Ⅱ型菌株)和Ⅳ(Ⅳ型菌株)为主[1],其中Ⅱ型菌株分布较为广泛....
赵新华沈瑛袁筱萍朱培良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抗病性
稻瘟菌对三环唑的抗药性研究——逐代诱导菌株的分离及其致病性的比较被引量:21
1993年
田间稻瘟病野生菌株经不同浓度三环唑处理后,对其逐代分离获得的13代诱导菌株(PI_1-PI_(13))进行了致病力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致病力随诱导代次的增高而加强。
沈瑛梁天锡朱培良赵新华袁筱萍毛立新张大羽
关键词:稻瘟菌三环唑抗药性
水稻对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水平抗性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被引量:7
1999年
利用“Lemont/特青”重组自交系(RI)群体研究了水稻对白叶枯病致病菌株CR6的水平抗性。双亲和F1均为感病,重组自交系(RILs)的病斑长度(LL)为带有明显双向超亲的连续变异,显示出典型的多基因遗传特征。部分重组自交系(约占总数90%)对CR6表现高水平抗性(LL≤3cm)。利用由178个良好分离的RFLP标记构建的饱和连锁图,鉴定出11个数量形状位点(QTLs)和3对互作位点解释了RI群体的大部分病斑变异。抗性QTLs定位于水稻第2、3、4、8、9、10、11、12等8条染色体。在来自特青的Xa-4位点上检测到一个有很大加性效应的QTL。其余10个QTLs的抗性等位基因有7个来自特青,3个来自Lemont。研究结果表明多个数量性状位点和失效主基因(Xa-4)残效的累加效应构成了对白叶枯病水平抗性的遗传基础,是重要的抗性组成部分。可以预期在DNA标记的辅助下,这些数量性状位点与主效抗性基因的组合将使水稻品种具有持久抗病性。
梅捍卫罗利军王一平袁筱萍赵新华钟代彬余新桥王道龙应存山黎志康
关键词:持久抗病性RFLP标记白叶枯病水稻
国外抗病水稻种质的筛选与利用被引量:13
1993年
1984—1992年,作者共鉴定由国际水稻所提供的国际稻瘟病圃材料2038份和国际白叶枯病圃材料1126份计3164份次。通过苗期、成株期鉴定和抗病谱测定,推荐13份对22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抗瘟率为70%以上的材料和15份抗白叶枯病菌不同致病型的材料以及10份抗性强,产量高,米质较优的品种,经适应性试验后可直接或闻接应用于生产。
沈瑛袁筱萍朱培良黄世文邱德文黎煜赵新华
关键词:稻瘟病白叶枯病种质资源育种
水稻胡麻斑类似病危害转Bt稻“克螟稻”初报被引量:3
2001年
于田间转 Bt稻“克螟稻”稻叶上观测到一种病斑 ,病斑中心和周围均呈褐色 ,长椭圆形与稻胡麻斑病类似 ,平板上分离到的病原菌菌丝呈灰褐色 ,菌丝有多个隔膜 ,分生孢子梗成丛 ,但在 PDA培养基上 ,产生的分生孢子特征与稻胡麻斑病不吻合。从为害级别和严重度上分析克螟稻对胡麻斑类似病的感病程度远远超过其亲本秀水 11。克螟稻叶片间发病速率增长迅速 ,而秀水 11叶片间发病速率增长缓慢。
唐健叶恭银杨保军赵新华蒋跃南舒庆尧袁筱萍
关键词:转基因水稻克螟稻
中国稻瘟病菌交配型的地理分布及其能育菌株的亲缘关系被引量:15
2002年
用国际 4个稻瘟病菌的标准菌株 ,测定我国 17省、市 378个稻瘟病菌的交配型及其能育菌株的地理分布 ,并用 13对引物的PCR产物对其 73个能育菌株进行SCARs分析 ,初步明确了我国稻瘟病菌交配型的地理分布及其能育菌株的亲缘关系 ,并对该菌有性生殖在田间存在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沈瑛J.L.NotteghemJ.Milazzo袁筱萍H.Adreit赵新华王艳丽D.Tharreau
关键词:稻瘟病菌地理分布SCARS亲缘关系交配型
我国新育成水稻品种(材料)抗病虫性与米质的评价研究被引量:15
2003年
1997~ 2 0 0 0年间 ,鉴定了 332份我国新育成的水稻品种 (材料 )对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抗性 ,并分析其米质。筛选出中抗上述一种水稻病虫害的品种 (材料 )共计 397份·次 ,双抗和三抗的品种 (材料 )分别为 76、19个 ,四抗品种有K89-B5 ,五丰占 2号 ,中组 74 ,中组 75 ,中组 84和中鉴 96 -3共 6个 ;4项主要优质米指标均达到了农业部部标准优质二级米以上有 33个。优质一级米的品种 (材料 )有巨丰占 ,CR99,92 -34,94 -30 8,辽 94 7,吉 98-2 80 6和龙粳 8号 7个。改进或完善了水稻育种新品种 (材料 )的抗病虫性鉴定方法 ,制订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和指标 ,还讨论了改良水稻品种的抗病虫性与提高稻米品质等问题。
刘光杰孙国昌闵捷吕仲贤朱小源肖放华袁筱萍沈君辉毛雪琴王汉荣赵新华杨祁云陈能
关键词:水稻抗病虫性米质抗病虫育种
国外水稻品种(系)对我国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的反应及其利用被引量:4
1994年
1991-1993年,用我国田间流行的7个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对由国际水稻所提供的285份水稻品种(系)进行了田间成株期鉴定。筛选出一批具有稳定抗性和综合性状亦优的材料,可供育种和生产部门参考。
赵新华沈瑛朱培良袁筱萍
关键词:水稻抗病性
水稻外引品种(系)抗稻瘟病性鉴定被引量:5
1996年
1991~1995年共鉴定由国际水稻所提供的国际稻瘟病圃材料1235份。通过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筛选出IR13761-11-3、IR18349-22-1-2-1-1、IR387、GIZA175、MILYANG95、水源3556份抗性较为稳定的材料。
袁筱萍沈瑛朱培良赵新华
关键词:稻瘟病抗病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