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常青

作品数:54 被引量:376H指数:14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8篇补阳还五
  • 18篇补阳还五汤
  • 14篇动脉
  • 12篇血栓
  • 11篇缺血
  • 11篇脑缺血
  • 8篇血栓形成
  • 8篇再灌注
  • 8篇缺血再灌注
  • 8篇脑缺血再灌注
  • 8篇灌注
  • 7篇血管
  • 7篇血栓素
  • 6篇血栓素A2
  • 6篇血小板
  • 6篇鼠脑
  • 6篇细胞
  • 5篇逆转
  • 5篇逆转录
  • 5篇转录

机构

  • 54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国防科学技术...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中医学院...
  • 1篇珠海市人民医...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作者

  • 54篇邓常青
  • 16篇张淑萍
  • 15篇梁燕
  • 9篇杨静
  • 9篇张伟
  • 7篇唐映红
  • 6篇陈北阳
  • 5篇魏高文
  • 5篇吴露
  • 5篇魏歆然
  • 4篇王灵
  • 4篇何迎春
  • 3篇裴芸
  • 3篇李花
  • 3篇皮明钧
  • 3篇彭楚湘
  • 3篇周国平
  • 3篇张秋雁
  • 3篇贺福元
  • 3篇陈大舜

传媒

  • 4篇湖南中医药大...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湖南中医学院...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第四届第四次...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中医教育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中南药学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5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9篇2007
  • 14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4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89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补阳还五汤及有效部位生物碱和苷对大鼠动脉血栓形成血浆TXA2、PGI2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生物碱和苷抗动脉血栓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大鼠FeCl3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模型,分别给予补阳还五汤原方、生物碱、苷、低分子肝素和抵克利得,比较各组动脉血栓重量,并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TXB2...
邓常青杨静梁燕张淑萍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动脉血栓形成血栓素A2前列环素
国产球囊导管制作大鼠主动脉损伤血管内膜增生模型及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国产2.0 F球囊导管取代进口球囊导管致大鼠主动脉损伤血管内膜增生模型的特点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国产2.0 F球囊导管建立大鼠主动脉内皮剥脱模型,分别采用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血管内皮剥脱后内膜增生情况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标志基因SM-肌动蛋白(SMα-act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Ⅰ型胶原(collagenI)的表达活性。结果采用国产球囊导管反复3次剥脱大鼠胸腹主动脉,与假手术组作比较,术后7 d模型组血管内膜增生不明显,SMα-actin及PCNA表达也均不明显;术后14 d内膜增生较明显,SMα-actin及PCNA表达均明显增强;术后21 d内膜呈进行性弥漫性增生,SM-αactin表达仍明显增高,但PCNA表达不明显。模型组7、14、21 d collagenⅠ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国产2.0 F球囊导管致大鼠主动脉损伤后,术后14~21 d出现明显的血管内膜增生引起血管再狭窄,其内膜增生主要是由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所致。表明国产2.0 F球囊导管损伤血管后可取得与进口2F Fogarty球囊导管同样的效果。
吴露张伟邓常青
关键词:球囊导管形态计量学
补阳还五汤及有效部位对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生物碱、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及其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MACO再灌注模型,以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缺血脑组织IL-1β、IL...
张淑萍梁燕邓常青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脑缺血再灌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细胞间粘附因子-1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文献传递
益气活血方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1999年
益气活血方可升高脑缺血后大鼠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并可防止脑缺血后RBCMDA的升高和RBCSOD活性的降低,表明益气活血法对脑缺血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并能对抗脑缺血后自由基的毒害作用。
刘志龙宋含平邓常青
关键词:脑缺血红细胞免疫益气活血方缺血性脑血管病自由基
加味温胆汤对亚急性衰老大鼠血GSH-Px及肝、脑MAO、LPF的影响被引量:21
1999年
目的探讨加味温胆汤对衰老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D-半乳糖大鼠亚急性衰老模型,观察加味温胆汤抗衰老的作用。大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48mg/Kg)连续40d可使其脑组织MAO活性升高(P<0.05),肝脏LPF含量升高(P<0.05),而其血中GSH-Px活性降低(P<0.01)。在注射D-半乳糖同时灌胃加味温胆汤(φ(生药)=18.5g/kg),可抑制模型动物肝LPF含量的升高(P<0.05)和脑MAO活性的升高(P<0.01),提高血中GSH-Px活性(P<0.01)。提示加味温胆汤具有抗衰老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其抑制自由基反应。
皮明钧刘莺陈力杨嗣明陈北阳邓常青张克纯
关键词:温胆汤衰老单胺氧化酶脂褐素
构建以科研应用能力为本位的医学统计学课堂教学模式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论证以科研应用能力为本位的医学统计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以2009年和2010年学习医学统计学课程的五年制、七年制和硕士研究生为对象,共计1 325人,以授课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A、B两组,采取交叉设计方法,A组前半部分章节采取传统教学模式、后半部分章节采取教学改革模式,B两组前半部分章节采取教学改革模式、后半部分章节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结束后对全体受试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期末考试时对每个学历层次的学生各用一套相同的试卷进行成绩评定,所有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教学改革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更受学生欢迎,学习效果更好,差别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构建以科研应用能力为本位的医学统计学课堂教学模式,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魏高文邓常青魏歆然何迎春熊桀张伟雷晓明
关键词:课堂教学
构建以科研应用能力为本位的《医学统计学》成绩综合评价体系
目的论证构建以科研应用能力为本位的《医学统计学》成绩综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以2009年和2010年学习医学统计学课程的五年制、七年制和硕士研究生为对象,共计1325人,以授课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A、B两组,采取...
魏高文裴芸魏歆然邓常青何迎春
文献传递
补阳还五汤及有效组分生物碱和苷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环核苷酸的影响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组分生物碱和苷抗血小板聚集机制。方法大鼠分别给予补阳还五汤原方、生物碱、苷和噻氯匹定,进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实验。取聚集前、后的血小板提取cAMP、cGMP,采用放免法检测血小板cAMP、cGMP。结果各组血小板聚集比较,生物碱组、苷组和噻氯匹定组血小板聚集强度与空白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原方组血小板聚集强度与空白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血小板聚集后cAMP含量降低(P<0.01),而原方、生物碱、苷和噻氯匹定均可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cAMP下降(P<0.05,P<0.01)。血小板聚集后cGMP含量降低(P<0.01),原方、生物碱、苷和噻氯匹定也可抑制聚集后血小板cGMP下降(P<0.05,P<0.01)。结论生物碱、苷、原方和噻氯匹定可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各药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后血小板内cAMP、cGMP的下降,提示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通过抑制聚集后血小板内环核苷酸降低而实现的。
江劲波杨静邓常青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磷酸腺苷
补阳还五汤及有效部位对脑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及其有效部位生物碱、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1、3、8 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大鼠MACO再灌注模型,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缺血脑组织Caspase-1、3...
张淑萍梁燕邓常青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脑缺血再灌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文献传递
中药防治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研究进展及思考被引量:5
2008年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心血管疾病治疗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能明显减轻症状,改善预后。但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仍然是影响PTCA远期疗效的主要问题。血管内膜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是PTCA后再狭窄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目前,有关防止PTCA后再狭窄的发生是心血管病领域的热点问题,但迄今为止还未见到确有良好疗效的方法和药物。
吴露邓常青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再狭窄中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