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红磊

作品数:16 被引量:19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3篇压裂
  • 8篇页岩
  • 7篇压裂技术
  • 6篇页岩气
  • 6篇水平井
  • 6篇平井
  • 4篇体积压裂
  • 2篇页岩气水平井
  • 2篇页岩油
  • 2篇暂堵
  • 2篇深井
  • 2篇水力喷射
  • 2篇水平井压裂
  • 2篇酸化
  • 2篇酸化压裂
  • 2篇投球
  • 2篇气水
  • 2篇区块
  • 2篇分段压裂
  • 2篇封堵

机构

  • 16篇中国石化
  • 3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山东胜软科技...

作者

  • 16篇刘红磊
  • 5篇蒋廷学
  • 5篇周林波
  • 4篇卞晓冰
  • 3篇陈作
  • 3篇赖建林
  • 2篇孙海成
  • 2篇贾长贵
  • 2篇房启龙
  • 2篇韩倩
  • 2篇李双明
  • 1篇王海燕
  • 1篇王海涛
  • 1篇秦红祥
  • 1篇杨同玉
  • 1篇杜涛
  • 1篇周珺
  • 1篇张保平
  • 1篇姚奕明
  • 1篇张宏录

传媒

  • 5篇石油钻探技术
  • 3篇特种油气藏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油气藏评价与...
  • 1篇中国石化油气...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深碳酸盐岩水平井水力喷射定点深度酸化压裂技术被引量:19
2019年
埋深超过6 000 m的碳酸盐岩长裸眼水平井,常规笼统酸化压裂技术无法控制裂缝位置,浅、中深裸眼井分段酸化压裂技术也不适用。针对该问题,研发了超深井新型水力喷射定点酸化压裂技术。该技术通过2趟管柱实现定点深度酸化压裂:第1趟管柱下入喷射工具至目标位置,射孔并压开裂缝,产生应力薄弱区;第2趟管柱优化下入深度和压裂液类型,消除喷嘴节流压差和部分管柱摩阻,实现大排量酸化压裂施工,最高施工排量可达到10. 0 m^3/min,裂缝沿薄弱区继续延伸,完成对目标缝洞体的深穿透沟通。定点射孔起裂后,相比起裂前裂缝延伸阶段施工压力降低5. 0~14. 0 MPa,有效保证了后续主裂缝仍然沿起裂点扩展。采用加重压裂液作为射孔液,其密度和对应井段钻井液密度接近,既能降低射孔阶段的施工压力,又能消除起下管柱过程中的井控风险。在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P5超深水平井应用该技术,实现了对目标储集体的准确沟通,酸化压裂后日产油达到107 t/d。该技术为超深井定点高效改造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周林波周林波解皓楠刘红磊李奎为
关键词:超深井水力喷射深穿透
盐间页岩油体积压裂技术研究与实践
2022年
盐间页岩油储层存在上下盐岩蠕变特征不清,压裂过程中易受上下塑性盐岩干扰;储层岩性组分多、敏感性复杂、孔隙连通性差,储层中可溶盐的溶解规律不清楚等特点。储层特点对体积压裂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为寻求盐间页岩油高效开发手段,在潜江凹陷古近系盐间页岩油油藏的BYY1HF井试验采用CO_(2)增能复合压裂、耐酸压裂液加砂技术、密切割强加砂压裂技术和投球暂堵技术。CO_(2)增能复合压裂技术具有增加返排能力、改善基质孔渗性、穿透性强、返排率高的优势;耐酸压裂液体系在酸性环境(pH值为2~6)下性能稳定,携砂能力强,对储层伤害低;密切割强加砂压裂技术能克服“簇集效应”,促进各簇裂缝均匀开启及延伸,提高体积压裂效果。施工效果表明,该技术体系具有增强返排能力、改善储层孔渗性、提高岩石起裂能力及裂缝复杂度等优势,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基质供油能力。该压裂技术试验对盐间页岩油大规模压裂改造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刘红磊刘红磊朱碧蔚徐胜强黄亚杰李保林
关键词:潜江凹陷
深层页岩气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被引量:118
2017年
深层(深度超过3 500 m)页岩气储层地应力高、水平两向应力差异大、层理和天然裂隙分布复杂、岩石塑性特征强,导致水力裂缝破裂延伸困难、裂缝复杂性程度及改造体积低、导流能力低且递减快,极大制约了深层页岩气的经济有效开发。为此提出了针对性与现场可操作性均强的深层页岩气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方案,即以平面射孔、多尺度造缝、全尺度裂缝充填及高角度天然裂缝延伸控制为核心,配套形成了多级交替注入模式(酸、滑溜水、胶液)以及以变黏度、变排量、混合粒径及小粒径支撑剂为主体的工艺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深层页岩气的有效改造体积(ESRV)。在四川盆地永川、威远及焦石坝南部等深层页岩气井的压裂中,部分成果获得应用,实施效果显著。其中,永页1HF及威页1HF压后初产分别为14.1×10~4 m^3/d和17.5×10~4 m^3/d。深层页岩气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的突破,对确保涪陵二期深层3 500~4 000 m深度范围内50×10~8 m^3页岩气产能建设目标的实现、垂深不超过6 000 m以内的巨大页岩气资源量的经济开发动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蒋廷学卞晓冰王海涛李双明贾长贵刘红磊孙海成
关键词:页岩气水平井体积压裂
方深1井页岩气藏特大型压裂技术被引量:18
2011年
页岩气储层具有孔隙度小、渗透率低、裂缝发育等特点,需要进行压裂改造才能获得理想产能。方深1井是中国石化一口复查页岩气的重点井,根据适合页岩气储层压裂技术的特点及该井的具体情况,确定采用降阻水大型压裂技术对该井储层进行压裂改造。通过试验和理论分析,优选出了降阻活性水配方和支撑剂。通过小型压裂确定了压裂设计的关键参数,并进行了压裂优化设计。方深1井根据压裂设计进行了降阻水大型压裂施工并获得成功,该井施工用液2121.0 m3,累计加砂160.0 m3,压后返排率达8 3.2%,取得了较好的试气效果。方深1井的成功压裂表明,降阻活性水压裂液具有无损害、低摩阻、低界面张力、低返排阻力的特点,既能满足压裂施工需求又适合页岩气藏低孔低渗的特点。该井压裂成功对今后页岩气储层的压裂改造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刘红磊熊炜高应运房启龙
关键词:页岩气水力压裂小型压裂压裂支撑剂
页岩气水平井压裂投球暂堵规律数值分析
随着页岩气开发进入降本增效以及重复压裂的阶段,投球暂堵技术在页岩气开发领域逐渐被重视并进行了多次尝试,然而,国内暂堵球封堵规律的研究较少,现场施工的理论依据薄弱,严重影响了该项技术的应用效果,为此,在ANSYS平台上建立...
侯磊蒋廷学卞晓冰苏瑗程轶妍刘红磊
关键词:页岩气水平井压裂工艺封堵效率
干热岩热储体积改造技术研究与试验被引量:2
2020年
干热岩的岩性、力学特性和开发利用方式与常规油气资源相比差异较大,其储层改造不能直接采用页岩油气与致密砂岩油气压裂技术,需要研究适用于干热岩的改造技术。为此,利用井下花岗岩岩心和大尺寸露头岩样,采用高温测试和真三轴物理模拟系统,测试分析了高温岩石力学特性,模拟研究了裂缝起裂与扩展形态特征,分析了高温下花岗岩的脆塑性、岩石破坏特性以及天然裂缝对裂缝破裂压力、扩展路径和形态的影响特征,提出了“低排量热破裂+胶液扩缝+变排量循环注入”体积改造技术,并进行了现场试验,验证了室内研究结果。研究表明,花岗岩在高温下塑性强、脆性差、水平应力差大,岩石以张性和剪切混合破坏为主,天然裂缝和温差效应可显著降低破裂压力、提高裂缝复杂性与改造体积。研究结果对于干热岩热储高效开发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陈作张保平周健刘红磊周林波吴春方
关键词:干热岩温差效应
深层页岩气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深层页岩气储层地应力高、水平两向应力差异大、层理和天然裂隙分布复杂、岩石塑性特征强,导致水力裂缝破裂延伸困难、裂缝复杂性程度及改造体积低、导流能力低且递减快,极大制约了深层页岩气的经济有效开发.研究提出了针对性、先进性及...
蒋廷学卞晓冰王海涛李双明贾长贵刘红磊孙海成
关键词:储层特征体积压裂工艺参数
各向异性地层定向射孔压裂裂缝发展形态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裂缝发展形态对油气井压裂增产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定向射孔技术能对裂缝发展进行定向引导。基于各向异性弹性力学原理及边界元方法,建立了各向异性地层中定向射孔压裂条件下裂缝的扩展模形,基于最大周向应力准则建立了裂缝开裂角度的计算方法,编制了各向异性地层中裂缝发展形态的计算程序。通过数值解与解析解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定向射孔压裂可产生“S”形裂缝,裂缝转向半径随着弹性模量各向异性比值的增大而缓慢增加,裂缝转向半径随着射孔角度的增大而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定向射孔压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刘红磊刘红磊
关键词:各向异性
延川南区块煤层气井压裂与排采技术研究
我国煤层气资源十分丰富,资源量与常规天然气资源量基本相当。为了改善我国能源的结构,提高油气资源的保障能力,需要加快对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延川南区块作为中石化勘探开发的唯一煤层气田,地质储量丰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为...
王海燕赖建林张宏录韩倩刘红磊
关键词:数值模拟
碳酸盐岩油藏高温超深井高导流自支撑酸化压裂技术被引量:3
2022年
针对超深井酸化压裂改造形成的酸蚀裂缝易闭合、导流能力衰减快的问题,合成了新型酸化压裂屏蔽保护剂,并对其自聚性、油溶性、黏附性等关键指标进行了评价。该技术通过对水力裂缝表面非连续的、暂时性屏蔽,阻断酸岩反应,实现酸蚀裂缝由点支撑向面状支撑转变,裂缝有效支撑高度可提高3倍。采用CFD软件模拟优化了屏蔽保护剂颗粒在裂缝中的分布形态,确定了屏蔽保护剂用量、注入排量、携带液种类等工艺参数。该技术在塔河油田高温超深井进行了应用,压裂后效果表明,屏蔽剂在地层温度下黏附性、油溶性达到设计要求,自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和有效期明显延长。该技术对提高超深井酸化压裂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周林波周林波李丹刘红磊周珺
关键词:酸蚀裂缝导流能力超深井自支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