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华宁

作品数:23 被引量:59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视网膜
  • 7篇网膜
  • 5篇多民族聚居区
  • 5篇民族聚居区
  • 5篇聚居
  • 5篇聚居区
  • 5篇海拔
  • 4篇细胞
  • 4篇患病
  • 4篇患病率
  • 3篇视网膜病
  • 3篇视网膜病变
  • 3篇手术
  • 3篇内障
  • 3篇农村
  • 3篇屈光
  • 3篇患病率调查
  • 3篇白内障
  • 3篇病变
  • 2篇氧化应激

机构

  • 15篇天津医科大学
  • 7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眼科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天津市妇女儿...
  • 1篇天津大港油田...

作者

  • 23篇华宁
  • 17篇李筱荣
  • 7篇赵少贞
  • 6篇任新军
  • 6篇魏瑞华
  • 6篇刘巨平
  • 6篇赵小云
  • 6篇邹媛媛
  • 6篇梁娟
  • 6篇王铁成
  • 5篇李颖
  • 5篇刘文洁
  • 3篇钱学翰
  • 3篇袁佳琴
  • 3篇武晶晶
  • 2篇刘宏伟
  • 2篇王淑雅
  • 2篇宁玉贤
  • 2篇东莉洁
  • 2篇祁晓丽

传媒

  • 8篇中华眼科杂志
  • 3篇国际眼科纵览
  • 2篇眼科新进展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尿病性盲患者玻璃体手术后的脱盲率及未脱盲原因分析
2011年
目的分析因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致盲行玻璃体手术后脱盲率及未脱盲的原因。方法对110例(142眼)符合盲标准并行玻璃体手术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术后的脱盲率并分析未脱盲的原因。结果研究所纳入的142只盲眼中,术后脱盲91眼,脱盲率为64.1%。未脱盲的主要原因包括术前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血管严重闭塞、视神经病变、弥漫性黄斑水肿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结论玻璃体手术可以使部分糖尿病性盲的患者脱盲,而未脱盲的原因较复杂,避免糖尿病性盲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和早期治疗。
王淑雅华宁李筱荣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手术
转换注视眼治疗分离垂直性偏斜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转换注视眼方法治疗单眼分离垂直性偏斜 (DVD)或双眼不对称性DVD患者上斜视的效果。方法 收集弱视眼矫正视力≥ 0 5的儿童DVD患者 2 3例 (9例为单眼 ,14例为双眼 ) ,采用戴镜后遮盖和光学方法使原注视眼视力低于现注视眼视力 2或 3行 (国际标准视力表 ) ,以达到转换注视眼的目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眼位及视网膜对应情况。结果 采用转换注视眼方法治疗后 ,原注视眼视力无明显下降 ,现注视眼视力提高 2行者 10例 ;19例患者眼位达到外观美容效果 ,4例双眼上斜视度数相差不明显 (≤ 10 △)患者原注视眼出现上飘现象 ;3例近距离注视具有正常视网膜对应、远距离注视表现为高位眼抑制的患者恢复正常视网膜对应。结论 转换注视眼方法可有效矫正DVD患者的上斜视症状 ,尤其对于单眼DVD和双眼不对称性DVD一侧眼为上斜视、对侧眼为隐性上斜视者效果较好。本方法适用于不愿接受手术治疗、且合并轻中度弱视和屈光不正的儿童DVD患者。
岳以英赵堪兴马惠芝华宁王乐今
关键词:DVD视力视网膜
单眼前房积脓为首发症状的儿童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一例
2010年
急性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出现眼部征象者较少,特别是以眼内症状为首发者更为少见。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曾于2008年4月14日收治单眼前房积脓为首发症状的儿童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1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刘新玲张红华宁何彦津张晓敏李筱荣张磊
关键词: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首发症状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1至4个月龄正常婴幼儿结膜囊菌群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探讨1至4个月龄正常婴幼儿结膜囊的菌群分布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横断面研究方法.2009年1至3月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与天津市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合作,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研究方法选择109例接受眼病筛查的1至4个月龄的健康小儿,进行双眼结膜囊分泌物取材并做细菌培养和鉴定.应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膜囊细菌种类和分布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结膜囊分泌物培养阳性的小儿26例(36只眼),占23.9%.共检出7种44株细菌,包括革兰阳性球菌25株,革兰阳性杆菌18株,革兰阴性杆菌1株.其中类白喉棒状杆菌17株(17/44,38.6%),表皮葡萄球菌16株(16/44,36.4%),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6/44,13.6%).单眼分离出2种细菌者8只眼(8/36,22.2%),均为葡萄球菌和类白喉棒状杆菌.不同月龄、性别及喂养方式的细菌培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1,X2=0.001,X2=1.182,P值均大于0.05).结膜囊培养阳性者26例(36只眼),培养阴性者83例(166只眼),两组小儿的出生体重、胎龄及受检周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8,t=0.940,t=0.686,P值均大于0.05).本研究中性别、年龄、出生体重、胎龄及喂养方式不影响结膜囊带菌状态(Wald X2=0.001,Wald X2=0.003,Wald X2=0.117,Wald X2=1.307,Wald X2=1.490,P值均大于0.05).结论 婴儿期结膜囊正常菌群已经建立,以表皮葡萄球菌和类白喉棒状杆菌为主要菌种.葡萄球菌与类白喉棒状杆菌有共生现象.小儿结膜囊带菌状态相关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研究.
华宁马文江汪建涛石婷李筱荣
关键词:结膜棒杆菌白喉
周边屈光测量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近视发生率居高不下。已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视网膜周边屈光状态可能与中心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运用适当技术准确、快速地对周边屈光状态进行测量评估是深入研究的基础。本文就目前常用周边屈光测量方法作一综述,分析比较各方法优、缺点,并提出理想设备的标准,以期对周边屈光的研究有所帮助。
武晶晶华宁李筱荣
关键词:近视测量方法
云南省高海拔农村多民族聚居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调查云南省贡山县高海拔农村多民族聚居区40岁及以上人群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方法以云南省贡山县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数据包括人口学资料、全身及眼病史、身高、体质量、职业、日照时间、高血压、家庭年收入及全面的眼部检查。晶状体混浊程度依据LOCSⅢ进行分类和定义。将收集数据进行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1116人(应答率90.3%)接受了全面眼病检查及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体质量指数、日照时间、家庭收入、高血压及傈僳族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年龄、职业和高血压是核性白内障的危险因素,年龄、职业和家庭经济收入是后囊下白内障的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危险因素与白内障患病率相关,通过改善体力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增加经济收入(提高生活水平)等公共卫生干预,以期预防和降低该地区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
边领斋刘巨平魏瑞华李筱荣赵少贞华宁王铁成李颖任新军梁娟邹媛媛赵小云刘文洁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病率
改良的Yokoyama术治疗高度近视眼合并固定性内下斜视一例被引量:1
2011年
高度近视眼合并固定性内斜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斜视,其斜视度数常进行性增加,晚期多合并下斜视。患眼外转、上转受限,常规手术方式治疗效果不理想。我们应用硅胶带替代缝线改良Yokoyama术联合内直肌超常量后徙术治疗高度近视眼合并固定性内下斜视1例,术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华宁张季瑾钱学翰祁晓丽宁玉贤
关键词:固定性内斜视高度近视下斜视眼合手术方式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构建被引量:2
2014年
背景 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基因转移的载体,已在多种疾病的研究中发挥作用.该方法可能为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在视网膜中的应用提供更有效的途径. 目的 构建慢病毒介导的过表达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骨髓间充质于细胞(BMSCs),为眼科视网膜、视神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对SD大鼠BMSCs进行培养和传代,第4代细胞用于实验.将全基因合成含信号肽的大鼠CNTF基因编码序列克隆至pHⅣ-dTomato慢病毒载体质粒,构建重组质粒CNTF-dTomato.CNTF-dTomato/pHⅣ-dTomato与慢病毒辅助质粒psPAX2及pMD2.G共转染293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获得重组慢病毒CNTF-lenti及不含CNTF的control-lenti.以CNTF-lenti或control-lenti感染SD大鼠BMSCs,构建CNTF-BMSCs及空载-BMSCs细胞,根据红色荧光蛋白dTomato表达情况确定病毒感染效率;未感染lenti的BMSCs为空白-BMSCs.用ELISA法测定空白-BMSCs、空载-BMSCs及CNTF-BMSCs细胞培养液中CNTF的质量浓度.将CNTF-BMSCs向成骨和成脂2个方向诱导分化,并用茜素红S(ARS)染色和油红O染色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CNTF-dTomato质粒转化大肠杆菌Stbl3感受态细胞后,菌落PCR产物大小约为1 033 bp,质粒测序结果显示,pHⅣ-dTomato质粒中插入部分的碱基序列与预期序列一致,显示CNTF-dTomato质粒构建成功.重组慢病毒对BMSCs的感染率达95%.ELISA检测结果显示,感染后2、3、4、7d,CNTF-BMSCs组细胞上清液中CNTF蛋白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空白-BMSCs组及空载-BMSC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CNTF-BMSCs组感染后2、3、7d细胞上清液中CNTF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感染后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04、0.042).CNTF-BMSCs经成脂培养基诱导后分化的细胞油红0染色呈红色着染,经成骨培养基诱导后分化的细胞ARS染色可见橘红色钙结节. 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CNTF-dTomato质粒,利用慢病毒载体可成功�
武晶晶华宁东莉洁李筱荣
关键词: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慢病毒载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视觉发育关键期大鼠视网膜频域OCT测量值的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11年
背景人类和哺乳动物视觉发育关键期内视网膜处于发育阶段,其各个亚层的正确排列以及细胞的准确定位是视觉信息正常传递的基础之一。频域光学相关断层扫描(SD—OCT)可活体测量并连续观察大鼠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目的了解视觉发育关键期内SD大鼠视网膜厚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新生SD大鼠30只,其中10只于出生后14、18、21、24、42d进行双眼眼底SD—OCT扫描,对视网膜厚度以及部分亚层包括内界膜(ILM)至内丛状层(IPL)、内核层(INL)、外核层(ONL)至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的厚度进行生物测量。另取20只SD大鼠,分别于14、18、21、24、42d各处死4只大鼠并摘除双眼,制作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对视网膜厚度以及部分亚层结构进行测量。并对两种方法测量数据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大鼠视网膜CirrusHD—OCT图像由内向外可显示视网膜IPL、INL、外丛状层(OPL)、ONL、光感受器内节/外节(IS/OS)层以及RPE层等结构。比较各个时间点的视网膜厚度、ILM至IPL厚度、INL厚度以及ONL至RPE层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425,P=0.000;F=3.973,P=0.007;F=17.529,P:0.000;F=7.038,P=0.000)。随大鼠日龄的增加,视网膜厚度、INL厚度及ONL至RPE层厚度均呈递减趋势。测量视网膜组织切片各对应层次厚度,并与OCT测量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量的视网膜厚度、INL厚度以及ONL至RPE层厚度均呈正相关(r=0.794,P=0.000;r=0.784,P=0.000;r=0.681,P=0.000)。结论CirrusHD—OCT可以清晰地显示并测量大鼠视网膜各主要层次,且与组织学测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视觉发育关键期内大鼠视网膜逐渐变薄,OCT测量主要表现为INL厚度和ONL至RPE层厚度减少。
华宁李筱荣赵乐冬林松刘勃实袁佳琴
关键词:视网膜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大鼠视觉发育关键期视网膜相干光断层成像变化与Bcl-2、Bax、Caspase-3mR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2011年
目的了解SD大鼠视觉发育关键期内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探讨细胞凋亡的相关作用。方法实验研究。选择新生SD大鼠50只,其中10只(20只眼)于生后14、18、21、24及42d行双眼眼底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测量视网膜厚度。另10只大鼠(20只眼)分别于生后14、18、21、24及42d各取2只大鼠(4只眼),提取视网膜组织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cl-2、Bax和Caspase-3mRNA表达水平。另20只大鼠(40只眼)于各对应时间点取4只(8只眼),制作眼球石蜡切片行HE染色并行视网膜厚度测量。同时取10只大鼠(20只眼)于各对应时间点取2只(4只眼)制作冰冻切片行TUNEL染色。对不同时间点的视网膜厚度,Bcl-2、Bax及Caspase-3的mRNA相对表达量进行方差分析,对两种方法所测视网膜厚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大鼠生后14、18、21、24及42d视网膜厚度OCT测量值分别为(243.42±13.83)、(218.78±8.21)、(195.42±8.02)、(195.74±14.85)及(190.79±11.70)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25,P=0.000)。在大鼠生后3周内,视网膜厚度逐渐变薄,此后变化不显著。其结果与HE切片视网膜厚度测量呈线性相关(R=0.794,P=0.000)。比较不同时间点大鼠视网膜组织Bcl-2、Bax和Caspase-3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684,F=47.307,F=49.611;P=0.000)。Bax和Caspase-3mRNA表达呈增加趋势,并在生后24d呈现峰值,生后42d表达量明显下降。TUNEL染色结果显示生后18d至42d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和外核层均可见较多凋亡细胞,生后42d视网膜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视觉发育关键期内大鼠视网膜厚度逐渐变薄。CirrusHD—OCT可较准确测量大鼠视网膜厚度,是观察视网膜形态学变化的有效检查方法之一。视觉发育关键期内,细胞凋亡参与大鼠视网膜发育,可能影响视网�
华宁李筱荣杨洁赵乐冬林松刘勃实袁佳琴
关键词:视网膜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原癌基因蛋白质C-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