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鹏

作品数:11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儿童
  • 3篇综合征
  • 3篇细胞
  • 2篇血细胞
  • 2篇预后
  • 2篇噬血细胞
  • 2篇噬血细胞综合...
  • 2篇耐药
  • 2篇儿童噬血细胞...
  • 1篇低血压
  • 1篇毒性
  • 1篇休克
  • 1篇休克综合征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血压
  • 1篇预后危险因素
  • 1篇增生
  • 1篇增生症
  • 1篇诊治
  • 1篇诊治经验

机构

  • 11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吴鹏
  • 4篇黄婕
  • 3篇方拥军
  • 2篇孙剑
  • 2篇徐飞
  • 2篇周凯
  • 2篇胡静
  • 1篇陈鸿健
  • 1篇刘雪梅
  • 1篇常林
  • 1篇武海燕
  • 1篇周晋
  • 1篇梅小丽
  • 1篇芮耀耀
  • 1篇于汉卿
  • 1篇谈华
  • 1篇何璐璐
  • 1篇林如峰
  • 1篇姜斌
  • 1篇田野

传媒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转移性肿...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1例儿童髓母细胞瘤临床特征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并探讨儿童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6年11月南京市儿童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为髓母细胞瘤的31例患儿,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复发组和常规组,回顾性分析了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切除程度、免疫组化、M分期及放化疗等因素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截至2018年4月,随访时间1.4~8.7年,中位随访时间2.9年,其中死亡9例,存活16例,失访6例.发病年龄在1岁7个月~11岁9个月,首发症状多为头痛(67.7%)、呕吐(83.9%)、行走不稳(32.3%),部分可出现强迫头位(12.9%)及复视(6.5%).全部研究病例中,28例患儿肿瘤位于小脑蚓部,1例位于左侧小脑半球,1例左侧桥小脑角区,1例右侧小脑半球,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平均直径41 mm.所有患儿均行肿瘤切除手术,其中肿瘤全切除18例(58.1%),大部分切除13例(41.9%).3例术后仅化疗未放疗,3例术后仅放疗未化疗.5例患儿复发,其中3例放弃治疗,1例再次手术及术后重新放化疗,1例仅重新予放疗及化疗.随访期间,2例发病早期出现脑脊液播散,1例复发后出现脑脊液播散,6例早期出现肿瘤转移,1例复发后出现骨转移.卡方检验提示存活组和死亡组患儿在手术放疗时间间隔、是否放疗及M分期三个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手术放疗时间间隔、放疗及M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7、0.040、0.002),术后未行放疗及化疗者更易复发(P=0.006).术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面神经瘫痪和肌力减弱,仅1例在放疗后出现智力受损,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呕吐、血液系统毒性及感染.结论儿童髓母细胞瘤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早期易转移,需尽早明确诊断并分期.手术切除是髓母细胞瘤的基本治疗手段,患儿对放化疗耐受性可,术后无禁忌证,应尽早放疗.合理联合化疗可降低复发率,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李安方拥军叶子君吴鹏黄婕陆世丰
关键词:儿童髓母细胞瘤预后危险因素
南京地区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原菌特征和近期预后危险因素被引量:7
2018年
了解南京地区儿童细菌性脑膜炎(BM)病原菌种类、分布、体外耐药模式及近期预后危险因素,为临床BM诊治提供参考.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诊治的病原菌明确的BM患儿资料.根据Glasgow临床结局评分将患儿分成预后良好组(n=160)和预后不良组(n=45),比较两组间BM病原菌特征和分析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205例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G^+)菌125株(61.0%),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肺炎链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G^-)菌80株(39.0%),以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为主.近3年,G^+菌和G^-菌年度构成比分别呈下降和上升趋势(χ2=6.100,P=0.047). G^+菌对利福平较敏感,超过50.0%对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等耐药,超过80.0%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和红霉素等耐药,但未发现耐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G^+菌株; G-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和左氧氟沙星较敏感,超过50.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安曲南和复方新诺明等耐药,超过80.0%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呋辛等耐药. BM近期预后不良与患儿年龄偏小、瞳孔大小不一、并发症以及血红蛋白、CSF-WBC、CSF-蛋白质、CSF-葡萄糖、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颅脑CT/MRI或脑电图等指标异常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瞳孔大小不一和CSF-WBC>500×106/L的95%CI分别为1.397~184.122和1.013~8.319(P均<0.05).近3年南京地区儿童BM病原菌种类较多、耐药性严重.病原菌以G^+菌为主,但G-菌年度构成比有上升趋势,瞳孔大小不一和CSF-WBC>500×106/L是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雪梅吴鹏周晋谈华常林于汉卿徐飞
关键词:细菌性脑膜炎病原菌耐药性预后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经验
2018年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亦称嗜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是由于机体遗传性或获得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及自然杀伤(NK)细胞功能缺陷,不能有效地移除抗原刺激,产生高度激活但无效的免疫应答,机体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形成细胞因子风暴,从而造成多器官、多组织损伤[1].
王楠方拥军黄婕王永韧吴鹏林如峰陆世丰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诊治经验自然杀伤(NK)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儿童
小儿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特点及耐药率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小儿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经血培养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87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出生1个月以内的患儿占31.03%,49例发热,大部分患儿外周白细胞总数和C反应蛋白升高,42.52%发生严重脓毒症,64.37%存在基础性疾病,其中以先天性心脏病和血液病常见;体外药敏试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完全耐药,对阿米卡星(1.15%)和庆大霉素(5.75%)耐药率低;影响患儿预后的不良因素为耐亚胺培南菌感染、严重脓毒症,而耐亚胺培南菌感染易发生严重脓毒症。临床治愈好转71例,死亡16例。结论:新生儿及存在基础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血液病等患儿的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发病率高,病情重且病死率高,耐亚胺培南菌感染及严重脓毒症患儿预后差。
吴鹏周凯胡静徐飞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耐药率儿童
儿童川崎病休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了解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DSS)的临床特征,比较KDSS患儿与无休克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72例KD患儿,其中并发休克KD患儿11例(KDSS组),无休克KD患儿61例(无休克KD组)。比较2组患儿人口学资料、临床和实验室数据之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出KDSS的相关因素。结果在72例KD患儿中,男童多见[占77.8%(56/72例)],其中11例(15.3%,11/72例)符合KDSS的定义,患儿均接受了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2例(18.2%,2/11例)出现丙种球蛋白抵抗。入院时,KDSS组中不完全KD 2例(18.2%,2/11例);在无休克KD组中,不完全KD的相对频率为16.4%(10/61例)。KDSS患儿中有90.9% (10/11例)出现超声心动图异常(以冠状动脉扩张及二尖瓣反流多见),而无休克KD患儿中18.0%(11/61例)出现超声心动图异常,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KDSS患儿急性期胃肠道出血占18.2%(2/11例),无休克KD患儿占0(0/61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DSS组呕吐患儿明显多于无休克KD组[54.5%(6/11例)比16.4%(10/6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KDSS组患儿血钠浓度[(131.91±3.86) mmol/L]低于无休克KD组[(136.02±4.23)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KDSS组患儿B型钠尿肽水平[(834.91±1 411.48) ng/L]高于无休克KD组[(128.28±98.9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KDSS组患儿肌钙蛋白I水平[(0.72±2.19) μg/L]高于无休克KD组[(0.00±0.01)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KDSS组患儿降钙素原(PCT)水平[(25.44±34.06) μg/L]高于无休克KD组[(1.18±1.97)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KDSS组患儿CD3+T淋巴细胞[(44.39±11.86)%]低于无休克KD组[(59.69±10.8
单呜凤梅小丽周凯胡静田野吴鹏石小华陈鸿健
关键词:川崎病休克低血压儿童
儿童Ⅴ型高脂血症胰腺炎1例
2021年
儿童高脂血症胰腺炎多为遗传代谢病,儿童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仅为(3~13)/10万,高脂血症引起的胰腺炎占急性胰腺炎的9%。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9年7月收治1例V型儿童高脂血症胰腺炎患儿,通过基因测序查出患儿CFTR基因c.2770G>A位点错义突变(编码区第2770号核苷酸由鸟嘌呤变异为腺嘌呤)导致氨基酸改变p.D924N。有关CFTR基因突变造成遗传性胰腺炎的报道极为罕见,且c.2770G>A位点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现对此病例进行报道,希望为儿科医师提供借鉴与启示。
韩齐李涛周峻周建峰王春莉刘志峰吴鹏潘思蕊
关键词:儿童CFTR基因
儿童肾外横纹肌样瘤5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回顾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通过总结5例发生于肾外的儿童恶性横纹肌样瘤的临床资料,探讨其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本院近2年收治5例原发于肾外的恶性纹肌样瘤(男2例,女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中,1例临床表现为头痛伴眼睑下垂,其余4例发生在腕部、背部、颈部及上臂包块。按照国际肿瘤TNM分期标准2例Ⅱ期,1例Ⅲ期,2例Ⅳ期。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软组织横纹肌样瘤化疗方案以IEV与AVCP交替10~12个疗程,颅内横纹肌样瘤按小儿颅内肿瘤的方案进行化疗(足叶乙甙+卡铂、异环磷酰胺+足叶乙甙)交替4个疗程。随访至2016年3月,1例获完全缓解(CR),1例获部分缓解(PR),最长存活时间为25个月,1例仍在化疗中。2例死亡。结论 :小儿恶性肾外横纹肌样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易复发。治疗应在明确诊断和分期的基础上,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Ⅰ期和Ⅱ期预后好,Ⅲ期、Ⅳ期预后差。体表包块原位复发后行二次手术仍有效。术后辅以化疗可以明显延长患儿的生存时间。
何璐璐黄婕芮耀耀吴鹏陆勤方拥军周莉
关键词:化疗儿童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伴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临床及生存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了解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伴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受累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17年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112例HLH患儿中发生CNS受累的29例患儿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结果、CNS影像学结果、治疗方案及转归资料,进行预后及生存分析。结果:29例CNS-HLH患儿中22例(84.1%)伴有严重的神经精神症状,多表现为抽搐和意识不清。28例进行脑脊液检查和CNS影像学检查,其中18例(62.0%)伴有脑脊液检查异常,9例(32.1%)头颅CT或MRI出现异常信号,17例(60.7%)出现脑萎缩及脑沟宽深、脑室饱满等表现。112例HLH患儿5年累积生存率为75.9%,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提示CNS-HLH总体生存较非CNS受累患儿差(χ2=3.936,P=0.047)。接受HLH-2004/94方案治疗的23例CNS-HLH患儿鞘注组(n=17)总体生存显著优于未鞘注组(n=6)(χ2=6.003,P=0.014)。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未进行鞘内注射、血红蛋白≤60 g/L是影响CNS-HLH儿童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NS-HLH总体预后差,HLH患儿需全面评估CNS受累情况,未接受鞘内注射和重度贫血为CNS-HLH的独立预后因素。
黄婕王楠吴鹏张晓军方拥军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儿童
儿童克罗恩病误诊为急腹症3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20年
克罗恩病(Crohn′s diease,C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病变涉及整个消化道,回盲部及右段结肠是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机制不清。首次误诊可达48.3%,据统计60%误诊为阑尾炎的病例是急诊就诊[1]。此病多在青少年期起病,发病年龄越小,预后越差。因儿童各年龄段生长发育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临床表现较不同于成人[2],诊断更为困难,易造成误诊漏诊,国内外的文献极少有针对儿童克罗恩病临床表现的总结。回顾我科3例误诊为急腹症的CD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总结此病的临床表现、检查方式,提高小儿外科医生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为患儿提供最有效的诊疗。
孙剑周峻韩齐武海燕潘无忌吴鹏潘思蕊
关键词:儿童克罗恩病急腹症误诊
儿童腹膜后巨大畸胎瘤一例被引量:2
2021年
畸胎瘤是由3种原始胚层(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的胚细胞异常发育形成的胚胎性肿瘤[1-2],通常被分为性腺来源及非性腺来源,好发于轴前、正中和旁正中(如睾丸、卵巢、骶尾部、纵隔、后腹膜和颅内)[3-5]。其中婴幼儿以中线及其两旁多见,而年长儿好发于睾丸及卵巢。腹膜后的畸胎瘤占全部畸胎瘤的仅10%,巨大畸胎瘤更为少见。此类畸胎瘤与周围组织和血管粘连紧密,手术完整切除度较大。2017年2月本科收治1例儿童腹膜后巨大畸胎瘤且术后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韩齐姜斌周峻陈吉吴鹏黄磊
关键词:腹膜后巨大畸胎瘤儿童外科治疗病例报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