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兴旺
- 作品数:15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位食管狭窄置入金属内支架患者可耐受性研究
- 目的:研究高位食管狭窄患者应用金属内支架后, 不发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方法:本组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0- 80岁,平均61.7岁。梗阻、狭窄部位相当于颈7椎体下缘至胸3椎体下缘,病变长约2—8CM,平均4....
- 孙兴旺
- 文献传递
- 3.0T磁共振成像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的评估价值
- 目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前,用MRI水成像检查发现耳蜗结构是否正常,是否适合人工耳及判断哪一侧耳耳蜗植入最好:方法:成像方法:MRI的耳蜗水成像和听神经的内听耳道段检查方法采用GE HDX 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采用8通...
- 祝玉芬杜昱平许玉环徐卫锋王辉林孙兴旺
- 文献传递
- 经导管溶栓治疗门静脉血栓
- 目的:对临床上采用两种途径置管溶栓治疗门静脉血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比此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材料方法:病例19人,男性11人,女性8人,年龄21-63岁,平均49.7岁。采用经皮经肝途径10人,颈内静脉途...
- 梁志会崔进国孙兴旺祝玉芬于学林
- 关键词:门静脉血栓经导管溶栓治疗并发症预防
- 文献传递
- 经导管溶栓治疗门静脉血栓
- 目的:对临床上采用两种途径置管溶栓治疗门静脉血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比此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方法:病例19人,男性11人,女性8人,年龄21~63岁,平均49.7岁。采用经皮经肝途径10人,颈内静脉途径9人,分别对两...
- 梁志会崔进国孙兴旺祝玉芬于学林
- 关键词:门静脉血栓疗效并发症
- 文献传递
-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磁共振成像应用与进展被引量:4
- 2017年
-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原因[1]。动脉压增加,血管壁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发生复杂变化,在自身易感因素及降压药物等因素影响下,不同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发展,以及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也将不同[2-4]。早期识别颈动脉易损斑块并对其进行有效治疗是脑卒中预防与控制的关键问题之一。
- 崔豹孙兴旺祝玉芬杜昱平徐卫峰崔进国蔡剑鸣
- 关键词:高血压颈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磁共振成像血流动力学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 基于管壁磁共振成像初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应用管壁磁共振成像技术,初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状态、管壁形态及临床症状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前瞻性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9月行颈动脉管壁磁共振成像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以单侧颈内动脉斑块为独立样本,最终纳入最大厚度≥1.5 mm颈内动脉斑块75例。据ACE插入(I)或缺失(D)基因多态性,分为ACEⅡ基因型37例、ACE ID/DD基因型38例。统计分析2组斑块内容物、管壁形态及临床症状差异,以及是否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对各组管壁形态的影响。结果与ACEⅡ基因型高血压患者相比,ACE ID/DD基因型患者较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1,P=0.048)。2组颈内动脉斑块内容物及管壁形态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ACE ID/DD基因型患者中,21例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降压药物患者比17例未服用者的颈动脉重构指数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5±0.60比2.48±0.40;t=3.854,P=0.001)。结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ACE ID/DD基因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之间可能存在关联性。
- 崔豹孙兴旺祝玉芬杜昱平崔进国马露蔡剑鸣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颈动脉斑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重构
- 经导管溶栓治疗门静脉血栓
- 目的:对临床上采用两种途径置管溶栓治疗门静脉血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比此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材料方法:病例19人,男性11人,女性8人,年龄21-63岁,平均49.7岁。采用经皮经肝途径10人,颈...
- 梁志会崔进国孙兴旺祝玉芬于学林
- 关键词:门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乙状窦骨壁缺损与搏动性耳鸣病程相关性研究
- 目的 恼人且持续的耳鸣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潜在影响非常严重,常常会造成广泛的功能损害.乙状窦相关病变是近年来认识的引起静脉源性PT的重要病因之一,约占PT患者的23%.本研究将探讨乙状窦骨壁缺损(SSD)所致搏动性耳鸣(PT...
- 崔豹孙兴旺杜昱平祝玉芬康云辉崔进国
- 关键词:搏动性耳鸣CT乙状窦憩室
- MRI探讨颈内动脉易损斑块成分及形态变化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易损斑块成分及形态变化特点,指导临床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方法回顾性搜集2008年3月至2014年7月,因颈内动脉斑块复查高分辨率多对比度MRI的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和2次检查的影像资料。以单侧易损斑块为独立样本,共纳入47例。纳入标准:患者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首次检查斑块主体位于颈内动脉起始处,含有斑块内出血(IPH)或者纤维帽薄或破裂,斑块最大厚度≥1.5 mm;2次检查间隔时间≥0.5年。排除颈动脉闭塞及颈动脉手术患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斑块形态前后变化差异,包括斑块最大厚度、该层面斑块最大面积和斑块处血管横截面积(CSVA)。结果47例患者MRI检查间隔时间为1.83(1.59,1.99)年,11例首次检查没发现IPH斑块,复查时1例发生IPH(检查间隔时间2.16年);36例首次检查有IPH斑块,复查时1例发生新的出血(检查间隔时间1.42年)。47例易损斑块最大厚度由(3.94±1.44)mm增加到(4.24±1.6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P〈0.05),年均增加5.14%(-3.83,11.34)%;斑块最大面积由(49.19±21.15)mm^2增加到(56.03±24.91)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P〈0.01),年均增加6.67%(-2.26,19.60)%;CSVA由(66.22±27.51)mm^2增加到(73.68±31.47)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P〈0.01),年均增加5.18%(-1.63,12.34)%。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内动脉易损斑块成分及负荷进展较快,并容易发生血管外向重构,应当合理制定干预方案,定期复查MRI。
- 崔豹孙兴旺祝玉芬杜昱平崔进国蔡剑鸣
-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动脉硬化血管重构
- 高位食管狭窄置入金属内支架患者可耐受性研究
- 目的:研究高位食管狭窄患者应用金属内支架后,不发生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材料和方法:本组18例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0-80岁,平均61.7岁。梗阻、狭窄部位相当于颈7椎体下缘至胸3椎体下缘,病变长约2-8...
- 孙兴旺陶冉梁志会于学林
- 关键词:食管狭窄金属内支架置入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