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志强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国防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篇等离子体
  • 1篇低纬
  • 1篇低纬电离层
  • 1篇电离层
  • 1篇瑞利-泰勒不...
  • 1篇可靠性
  • 1篇可靠性分析
  • 1篇混杂系统
  • 1篇发生率
  • 1篇仿真
  • 1篇风云
  • 1篇FY-3A
  • 1篇波数
  • 1篇赤道

机构

  • 3篇国防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篇孙志强
  • 2篇方涵先
  • 1篇周宗潭
  • 1篇薛炳森
  • 1篇张明
  • 1篇马杰
  • 1篇谢红卫

传媒

  • 2篇空间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0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FY-3A观测的次南大西洋异常区形成机理
2019年
研究FY-3A卫星观测到的内辐射带质子通量分布,发现3~5 MeV能道出现除南大西洋异常区以外的第二个异常区.该异常区是一个质子通量的次极值区,由于该质子通量极值区比主南大西洋异常区强度弱、面积小,因此称之为次南大西洋异常区.通过在主南大西洋异常区和次南大西洋异常区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点进行研究,发现内辐射带质子通量随投掷角近似呈正态分布,当投掷角在90°附近时,质子通量出现极大值;当投掷角大于120°或者小于60°时,质子通量几乎为零.此外,主南大西洋异常区质子通量在各个能道均为完全各向异性,次南大西洋异常区质子通量随着能道增高逐渐趋于各向同性.通过NOAA观测数据对此规律进行了验证,并由此解释了次南大西洋异常区的形成机理.
马杰薛炳森方涵先翁利斌周雅琴夏际炉卢晓姗孙志强
赤道低纬电离层瑞利-泰勒不稳定性初始扰动波数的临界值
2018年
在文献[1]推导的基础上将不稳定判据扩展到±30°磁纬之间的低纬地区.为研究初始扰动波数对等离子体泡的影响,分析了λ_(min)随初始扰动波数的变化规律,选择二分法计算λ_(min)=1时的临界波数α_c,并分析α_c随经纬度、太阳活动、季节、地方时以及水平东向电场强度的变化.主要结论如下:α_c随经纬度、季节、太阳活动以及地方时的变化规律和等离子体泡及闪烁活动的规律基本一致,α_c越小,等离子体泡越容易产生;水平东向电场增强有利于等离子体泡形成.α_c的值对人工影响电离层时选择最优扰动条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孙志强方涵先汪四成马杰
可靠性工程需求驱动下的一类混杂系统
我们在可靠性分析需求的驱动下,提出了一类混杂系统——功能仿真模型(Functional Simulation Model),以支持基于性能仿真的功能逻辑分析。本文详细讨论了这类比较特殊的混杂系统及其分析策略。实际上,混杂...
张明谢红卫周宗潭孙志强
关键词:混杂系统可靠性分析仿真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