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元平

作品数:16 被引量:69H指数:5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52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内镜
  • 5篇黏膜
  • 5篇黏膜下
  • 5篇膜下
  • 4篇食管
  • 4篇超声
  • 4篇超声内镜
  • 3篇黏膜下剥离术
  • 3篇内镜黏膜
  • 3篇内镜黏膜下
  • 3篇内镜黏膜下剥...
  • 3篇内镜黏膜下剥...
  • 3篇化道
  • 3篇剥离术
  • 2篇胰腺
  • 2篇异位胰腺
  • 2篇粘膜
  • 2篇黏膜下层
  • 2篇胃窦
  • 2篇细胞

机构

  • 8篇解放军第25...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保定市第一医...

作者

  • 16篇李元平
  • 12篇王爱民
  • 8篇张志伟
  • 7篇耿焱
  • 7篇熊英
  • 3篇朱志坚
  • 3篇张莉
  • 2篇高文月
  • 2篇付晓霞
  • 2篇付晓霞
  • 1篇耿焱
  • 1篇张娟
  • 1篇张莉
  • 1篇王天连
  • 1篇赵晓宇
  • 1篇陈淑娥
  • 1篇哈妍
  • 1篇王宝恩
  • 1篇秦北宁
  • 1篇周绵

传媒

  • 4篇临床消化病杂...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医学理论与实...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胃肠病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消化内镜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胃肠内镜...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经弧形切口挖除胃固有肌层肿物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并总结内镜经弧形切口挖除胃固有肌层肿物技术的要领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2月~2011年9月该院内镜中心通过内镜及超声内镜诊断胃固有肌层来源肿物18例,沿肿物边缘弧形切开黏膜后,挖除固有肌层肿物,从而保留病变表层黏膜,术后完全夹闭切口,观察术中、术后及半年后复查的情况,并回顾体会操作方法及要领,总结优缺点及适应证。结果所有病变均内镜下完整挖除,直径0.6~2.5cm,术中出血10例,均镜下成功止血,无活动性及迟发性出血;穿孔3例,均内镜下封闭穿孔,内科保守治疗成功;1例病变直径达2.5cm,行3/4周切开后,由于周边组织牵拉黏膜回缩,术后无法完全覆盖创面,致使封闭创面不完全。结论内镜下经弧形切口挖除法是一种可靠、有效的胃固有肌层肿物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操作时间较长,操作视野较差,并且仅适合直径较小的病变。
熊英李元平宋鑫张志伟耿焱王爱民
食管颗粒细胞瘤1例
2012年
病例:患者男,46岁,因“上腹部胀满疼痛1个月余”于2011年8月15El就诊于本院消化科。患者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胀满疼痛,呈间歇性发作,无放射痛,无反酸、烧心、恶心、呕吐、发热。当地县医院行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食管黏膜下隆起,未予治疗。
付晓霞李元平韩英
关键词:食管肿瘤颗粒细胞瘤腹痛
Gardner综合征1例报道被引量:2
2010年
张志伟王爱民张莉李元平
关键词:GARDNER综合征癌变
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经胃镜下行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2例因食管和(或)胃底静脉曲张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行内镜下套扎治疗。[结果]122例中,对行多次套扎治疗的86例随访观察3年,均未因静脉曲张发生上消化道出血;9例失访;27例未能坚持行多次套扎,6~12个月均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结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治疗,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上有较强应用价值。
付晓霞王爱民李元平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套扎治疗
隧道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中应用的研究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探讨隧道法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早期癌或癌前病变的应用价值及操作技术要领。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0月在我科内镜中心通过胃镜活检及超声胃镜诊断食管早期癌及上皮内瘤变、深度未超过黏膜下层者7例,应用隧道法ESD(病变黏膜下层建立隧道)治疗。结果 7例病变均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直径2.0~4.0cm,手术时间为37~110 min,经病理证实基底部及切缘未见病变累及,2例出现术中出血量较多,均内镜下成功止血,无迟发性出血者,所有病例均无穿孔者,术后3个月及半年复查创面愈合良好,均无复发。结论隧道法ESD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良好方法,隧道法ESD与传统ESD相比,缩短了内镜手术时间,简化了操作步骤,使得内镜手术更安全更快捷。
熊英李元平袁志刚耿焱张志伟王爱民
关键词:食管癌前病变超声内镜
十二指肠球部胃粘膜异位症56例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总结分析十二指肠球部胃粘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以提高对它的认识。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诊断的十二指肠球部胃粘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内镜、病理表现以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情况。结果:纳入分析的56例十二指肠球部胃粘膜异位症患者中男27例,女29例,年龄10~63岁,平均年龄39.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反酸等上消化道症状,内镜下表现为呈多发结节样隆起,或颗粒不平,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颜色呈橘红色,与周围的粉红色绒毛样正常球部粘膜的界限清晰。病理检查显示病变由含有主细胞和壁细胞为主的胃上皮组织组成,固有层可见胃腺体。结论:胃粘膜异位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胚胎残余病变,可发生在消化管或内胚层分化形成的器官,该病可引起一些临床症状,重者引起溃疡、出血、狭窄等并发症,极少数可发生癌变,故内镜医生应引起重视。
张志伟李元平耿焱
关键词:胃镜检查球部胃粘膜
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降解代谢的系列研究
王爱民赵晓宇王宝恩张莉古彩喆房树志陈淑娥张娟向英李元平楚瑞珏
该研究首先明确实验性肝纤维化、慢性肝病MMPs酶活性水平的动态变化,然后研究实验性肝纤维化、慢性肝病MMPs及其抑制因子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阐明MMPs酶活性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从各种细胞因子对肝星状细胞基质金...
关键词:
关键词: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
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105例内镜下治疗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是消化道常见疾病之一,随着超声内镜检查的开展[1],内镜下治疗技术的不断进展[2],我院消化科内镜中心于2007年5月~2011年4月共检出105例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开展了多种方法进行内镜下治疗,疗效满意。
张莉熊英李元平王爱民付晓霞
关键词:内镜下治疗超声内镜病理
年轻人一过型缺血性结肠炎2例报道
2009年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结肠粘膜供血相对或绝对不足而致的结肠缺血性疾病,引起肠道缺血性损害,是下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之一,一般情况下IC为自限性。本病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女性为多。本病较为少见,而年轻人更为罕见,本院消化内镜中心接连发现2例年轻患者,现报告如下。
张志伟王爱民耿焱李元平
关键词:缺血性结肠炎下消化道出血肠缺血性疾病缺血性损害结肠粘膜内镜中心
内镜黏膜切除术及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胃窦异位胰腺的比较与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及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窦异位胰腺的疗效及适应证,为内镜治疗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胃窦异位胰腺患者36例,随机行EMR或ESD切除,观察术中、术后及6个月后随访结果。结果 15例行EMR治疗,病变直径<1.5cm且均明显隆起,完整切除率为73.3%,术中发生出血2例,无穿孔病例;21例行ESD治疗者,病变直径0.5~2.5cm,其病变形态不一,病变完整切除率为95.2%,术中发生出血5例、穿孔2例。结论 EMR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适用于病变隆起明显、直径<2cm的易残留病变;ESD适合于任何异位胰腺的治疗,但操作难度高、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
熊英李元平张志伟耿焱王爱民朱志坚
关键词:异位胰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镜黏膜切除术超声内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