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光华
- 作品数:24 被引量:12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线索诱发海洛因依赖者心理渴求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了解环境线索对海洛因依赖者心理渴求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380名戒断 期海洛因依赖者暴露于海洛因相关环境线索,测量暴露前后血压、心率、瞳孔,Likert分级法记录暴露前 后的渴求程度,完成自编诱发后戒断反应问卷及自编毒品使用情况和一般社会学资料。采用配对t检 验,比较暴露前后渴求程度及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运用逐步回归分析与线索诱发渴求相关的 指标。结果 暴露后渴求、心率、血压及瞳孔均明显高于暴露前,差别有极显著意义(分别为t= -15.02,-14.23,-8.12,-5.03,-14.65,P<0.01)。诱发渴求与毒品依赖自评分值、诱发后心率及 主观戒断反应呈正相关,与成瘾时间呈成负相关。结论 环境线索可以使戒断期海洛因依赖者心理渴 求明显增加,依赖自评分值、诱发后心率、主观戒断反应及成瘾时间均与诱发渴求程度相关。
- 邵春红江开达赵敏徐一峰陆光华徐韩朱敏王秋颖
- 关键词:海洛因依赖者心理渴求复吸原因
- 线索诱发海洛因依赖者渴求反应的性别差异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分析线索暴露对戒断期男女海洛因依赖者心理渴求程度及相关指标影响的差异。方法:222名男性和98名女性戒断期海洛因依赖者暴露于相关环境线索,根据被试者的自我报告,采用Likert分级评价线索诱发的渴求程度,填写主观戒断反应问卷、毒品使用情况和一般社会学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线索暴露诱发男女被试者渴求反应的差异。结果:线索暴露后,女性被试者诱发的渴求分值和主观戒断反应分值均高于男性(P<0·05,P<0·01),心率和瞳孔变化女性高于男性(P<0·01)。结论:环境线索诱发戒断期海洛因依赖者的渴求反应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渴求反应明显高于男性。
- 邵春红江开达赵敏徐一峰陆光华徐韩朱敏王秋颖
- 关键词:海洛因依赖性别差异
- 海洛因依赖者的人格障碍及性别差异分析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了解海洛因依赖者的人格障碍及其性别差异。方法用DSM-Ⅲ-R人格障碍用定式临床检查手册,调查了93名自愿戒毒的海洛因依赖者DSM-Ⅲ-R轴Ⅱ人格障碍的诊断情况并对其进行不同性别间比较。结果轴Ⅱ人格障碍发生率达到89.2%。边缘型人格障碍(62.4%)和强迫型人格障碍(59.1%)最常见,其次是偏执型人格障碍(52.7%)。除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外,其它类型人格障碍不同性别间未发现显著性差异。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存在各种类型的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更多见于男性患者。为了加强治疗效果预防复吸应针对不同性别个体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法。
- 杜江赵敏谢斌陆光华徐韩王秋盈朱敏
- 关键词:海洛因依赖人格障碍
- 多发梗塞性痴呆死亡病例分析
- 2000年
- 为了解多发梗塞性痴呆(MID)死亡的危险因素,设计统一的调查表,对62例MID死亡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男性44例,女性18例,平均发病年龄73.45±7.77岁。结果,平均生存时间为4.64±3.41年,死亡原因依次为肺部感染(99.68%)、全身衰竭(29.03%)、脑血管意外(20.79%)、心血管疾病(20.79%)。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发病年龄、烟酒嗜好、有无配偶等为影响MID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提示:影响MID病人死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死亡原因以躯体并发症为主,在临床上应给予重视。
- 陆光华徐韩邓红玉陈美娟
- 关键词:多发梗塞性痴呆病例分析
- 苯妥英钠治疗Alzheimer病的精神症状被引量:1
- 1993年
- 本研究以15例男性 Alzheimer 病病人为研究对象,在12周内测定苯妥英钠治疗 Alzheimer 病精神症状的疗效和血药浓度动态变化,探讨了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显示:苯妥英钠治疗 Alzheimer 病情绪和行为障碍的有效率为73.33%,在2周内症状改善;临床疗效与血药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当服用200mg/日时,血药浓度趋于稳定,疗效显著,而且安全可靠。
- 姚道元陆学胜陆光华王宝根
- 关键词:苯妥英钠ALZHEIMER病
-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死亡病例分析被引量:7
- 2001年
- 目的 :了解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 (MID)死亡的危险因素。 方法 :设计统一的调查表 ,对 6 2例 MID死亡病例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平均生存时间为 (4 .6± 3.4)年 ,死亡原因依次为肺部感染、全身衰竭、脑血管意外和心血管疾病。 L 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发病年龄、烟酒嗜好、有无配偶等为影响 MID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结论 :影响 MID病人死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死亡原因以躯体并发症为主 ,在临床上应给予重视。
- 陆光华徐韩邓红玉陈美娟
- 关键词: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LOGISTIC回归分析
- Alzheimer病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调查被引量:28
- 2000年
- 目的 评定Alzheimer病 (AD)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方法 应用加里福尼亚痴呆行为问卷 (CDBQ)对 60例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①抑郁症状发生率 1 0 0 % ,以思维缓慢 (66 7% )、兴趣减退 (56 7% )、易疲劳 (56 7% )和心情不快(4 5% )多见。②激越症状发生率 93 3 % ,以易发脾气 (65% )、重复言语 (60 % )、徘徊 (4 6 3 % )和重复动作 (4 5% )多见。③精神病性症状发生率 78 3 % ,以猜疑 (50 % )、被窃妄想 (3 3 3 % )和疑病 (2 6 7% )多见。④其它多见的行为和精神症状有记忆力差 (1 0 0 % )、易遗失物品 (80 % )和易分心 (68 3 % )。行为异常总发生率和抑郁症状发生率与病情严重度成正比。结论 AD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发生率高 ,应予高度重视。
- 盛建华高之旭陆光华周琳琳
- 关键词:早老性痴呆痴呆精神症状
- Alzheimer病与性行为异常被引量:3
- 1993年
- 作者对98例住院 AD 病人的异常性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异常性行为发生率为19.4%。异常性行为发生与认知功能、教育程度、性别和婚姻状况均有显著关系。
- 姚道元陆光华陆学胜
- 关键词:痴呆早老性性行为
- 加里福尼亚痴呆行为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被引量:7
- 2000年
- 目的 检测加里福尼亚痴呆行为问卷(CDBQ)的信度与效度。方法 对60例Alzheimer病(AD)患者进行测试,其中有48例患者完成二位照料者的联合评定。结果 CDBQ具良好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0.7863,P<0.01。联合检测的一致性高,ICC=0.8508,P<0.01。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相比,相关系数r=0.36,P<0.01,平行效度较好。结论 CDBQ中译本具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值得推广应用。
- 周卉盛建华高之旭陆光华周琳琳
- 关键词:信度
- 男女海洛因依赖者临床行为学特征的比较
- 2004年
- 赵敏陆光华徐韩王秋颖朱敏
- 关键词:海洛因依赖戒毒治疗成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