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 3篇先天性心脏
  • 3篇先天性心脏病
  • 2篇动脉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术后
  • 2篇腔静脉
  • 2篇全腔静脉
  • 2篇全腔静脉肺动...
  • 2篇小儿
  • 2篇静脉
  • 2篇患儿
  • 2篇肺动脉
  • 2篇肺动脉连接术
  • 1篇新生儿
  • 1篇心功能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阻力

机构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7篇李守军
  • 7篇王旭
  • 7篇李胜利
  • 6篇曾敏
  • 5篇段雷雷
  • 5篇杨菊先
  • 4篇李霞
  • 4篇闫军
  • 2篇张燕搏
  • 1篇张荣媛
  • 1篇刘晋萍
  • 1篇鲁中原
  • 1篇阎军
  • 1篇郑林
  • 1篇杨雪芳
  • 1篇王晓峰
  • 1篇刘立伟

传媒

  • 4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的保守治疗策略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管狭窄的保守治疗策略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21例先心病合并气管狭窄的临床资料,对先心病并发上气道狭窄患儿术后采用早拔管策略;中下气道狭窄治疗上兼顾心肺功能调整及气道的管理。结果患儿年龄1~53月;体重4~14kg。术中插管困难发现18例,术后反复脱机困难发现3例。3例术后行纤维支气管镜及CT检查明确狭窄部位。除4例放弃心脏手术治疗外,合并上气道狭窄14例均治愈出院;中、下段狭窄3例中2例治愈出院,1例转外院置气管内支架。结论绝大多数先心病合并的节段性气道狭窄,实施早拔管的保守治疗策略是安全有效的;对合并长段狭窄的患儿在心、肺调整稳定后,仍反复脱机困难者应尽早考虑支架或外科治疗。
王旭李守军段雷雷曾敏张荣媛张燕搏李胜利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气管狭窄保守治疗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危险性,研究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总结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1至2011-12手术的2 104例先心病中合并感染RSV患儿(感染RSV组)32例,同时随机选取本中心同等类别未感染RSV的先心病患儿(未感染RSV组)50例的临床资料,明确先心病感染RSV的危险性。又将32例RSV感染患儿依据不同预后分为好转组(n=26)及死亡组(n=6),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指标、手术指标、以及术后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感染RSV组与未感染RSV组比较,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延长,高频振荡通气使用率及死亡率增加。术前诊断RSV感染者均存活,术后延迟诊断RSV感染者(存活的11例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延迟,术后合并细菌感染及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RSV感染确诊时间、术后合并肺动脉高压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术后合并肺动脉高压与RSV患儿的预后呈正相关(RR=74.969,P=0.004),术后肺动脉高压者术后"死亡风险"为无肺动脉高压者的74.969倍。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RSV感染导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术前常规病毒筛查有助于提高术后患儿的存活率。
李霞李守军王旭杨菊先曾敏李胜利段雷雷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呼吸道合胞病毒
吸入一氧化氮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早期肺动脉高压临床安全性的观察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观察并评价吸入一氧化氮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后早期肺动脉高压(PAH)的安全性。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采取吸入一氧化氮(i NO)联合西地那非治疗的56例TCPC术后,早期合并PAH患儿的临床资料,PAH的诊断标准为:1术前平均肺动脉压力(m PAP)≥13mm Hg(1mm Hg=0.133k Pa);2术后早期循环不稳、中心静脉压(CVP)≥15mm Hg或跨肺压差(TPG,即中心静脉压与左心房压的压力差值)≥10mm Hg。男性37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3.3±23.9)m,平均体质量(17.5±4.1)kg,术前平均肺动脉压力(m PAP)(14.7±1.5)mm Hg,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63.1±6.3)%,术前经皮氧饱和度(79.2±7.3)%,术前血红蛋白含量(180.1±24.6)g/L。分别记录治疗开始前、治疗开始后24小时的各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指标,定期监测二氧化氮(NO2)、高铁血红蛋白(Met Hb)含量、血小板及肝肾功能。结果:56例TCPC术后早期合并PAH患儿经i NO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后,循环逐步稳定,容量需求、胶体入量及血管活性药评分减少,CVP从(15.2±3.2)mm Hg降至(11.2±2.2)mm Hg,TPG从(10.8±2.5)mm Hg降至(5.8±1.8)mm Hg,氧合指数从(203±77)mm Hg升至(278±90)mm Hg。i NO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期间,NO2浓度均<1ppm,平均0.3(0.1,0.5)ppm;Met Hb均在3%以下,平均(1.5±0.5)%,均属于安全范围;无患儿出现血小板减少、肝肾功能异常及明显不良反应的表现。结论:吸入一氧化氮联合西地那非在TCPC术后早期PAH患儿中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李霞李守军王旭闫军杨菊先曾敏李胜利段雷雷
关键词: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肺血管阻力肺动脉高压一氧化氮西地那非
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早期干预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早期识别及早期干预方法。
杨菊先王旭李守军闫军李胜利曾敏段雷雷李霞鲁中原杨雪芳刘立伟郑林王晓峰
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后ICU延迟恢复患儿风险分层管理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总结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后ICU延迟恢复患儿临床特征及可能导致恢复延迟的影响因素,为建立促进术后恢复的风险分层管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81例TCPC患儿的临床资料。剔除3例死亡病例后,将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排在第75%位点以后患儿定义为延迟恢复。正常恢复(正常)组纳入59例,男34例、女25例,年龄(62.5±20.7)个月;延迟恢复(延迟)组纳入19例,男11例、女8例,年龄(64.8±29.8)个月。比较正常组与延迟组患儿围术期基本资料。结果 81例患儿体外循环时间107.6±54.1(33~350)min;17例患儿主动脉阻断时间46.4±31.5(22~143)min。术后早期死亡3例(3.7%)。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及外管道血栓。正常组术后呼吸机辅助及住ICU时间分别为7.5 h和1.6 d,延迟组均明显延长,分别为57.5 h和5.4 d。术前高血红蛋白、合并有心内畸形、长时间体外循环、未开窗是导致恢复延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TCPC手术后绝大多数患儿可实现早期脱机,快速康复,建立风险分层的术后管理策略有助于重症患儿的平稳恢复。
王旭李守军李霞曾敏李胜利张燕搏阎军
关键词: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
超龄左心功能边缘合并室间隔完整的大动脉转位患儿一期SWITCH术后早期结果
2016年
目的:总结超龄左心室功能边缘合并室间隔完整(IVS)的大动脉转位(TGA)患儿一期SWITCH术后早期处理经验。
李胜利王旭杨菊先李守军闫军
小儿先心病术后ECMO治疗临床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受病种及术式复杂程度的影响,小儿先心术后ECMO辅助的情况更为复杂。本文通过分析不同ECMO适应证、上机指征、管理策略与辅助时间与预后的关系,为进一步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依据。
王旭李守军刘晋萍闫军杨菊先曾敏李胜利段雷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