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全有

作品数:46 被引量:24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专利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0篇活塞体
  • 9篇压强
  • 7篇增压
  • 6篇导通
  • 6篇油气
  • 6篇天然气
  • 6篇降压
  • 5篇源岩
  • 5篇生烃
  • 5篇烃源
  • 5篇烃源岩
  • 5篇盆地
  • 5篇海相
  • 4篇推力杆
  • 4篇热模拟
  • 4篇活塞
  • 4篇层系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旋回

机构

  • 46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北京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科学院兰...
  • 1篇江苏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中国科学院科...

作者

  • 46篇刘全有
  • 17篇孟庆强
  • 10篇金之钧
  • 4篇高波
  • 3篇刘文汇
  • 3篇李鹏
  • 3篇袁玉松
  • 3篇张殿伟
  • 2篇赵恒
  • 2篇腾格尔
  • 2篇李双建
  • 1篇孟仟祥
  • 1篇刘立
  • 1篇肖文交
  • 1篇侯读杰
  • 1篇卢龙飞
  • 1篇罗厚勇
  • 1篇韩品龙
  • 1篇范明
  • 1篇许汇源

传媒

  • 3篇石油学报
  • 3篇海相油气地质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地质科学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10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与建议被引量:5
2022年
地球科学是以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及其资源与环境效应为研究对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一门科学。地球科学既研究过去,阐述地球演化历史,又面向未来,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是一门既能拓展人类知识前沿又能服务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系统性的科学。文章在梳理国际地球科学发展趋势和总结我国地球科学发展现状与科技资助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地球科学发展应从系统科学和国家需求的视角部署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计划。从地球系统整体出发,关注地球系统各圈层、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四个面向”引领地球科学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开展有组织的重大科学研究,完善科技资助与评价机制,使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周立华王鑫周城雄刘全有刘全有张旺张旺
关键词:地球科学
具有储气功能的新型热模拟气体产物取样装置及取样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储气功能的新型热模拟气体产物取样装置及取样方法,涉及油气地球化学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生烃模拟实验气体产物分析中,由于金管刺破后气体散失无法保存,而导致实验的可重复性受到限制的技术问题。本发...
刘佳宜刘全有孟庆强云金表朱东亚黄晓伟
文献传递
用于天然气取样的装置与增加和减小气体压强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天然气取样的装置与增加和减小气体压强的方法。该装置包括:一端设置有入口而另一端设置有出口的容器;设置在所述容器中并能沿所述容器轴向运动的活塞体,所述活塞体能将所述容器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设置在所述活...
孟庆强刘全有朱东亚张殿伟金之钧孙冬胜
文献传递
川东北高含硫天然气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研究
刘文汇腾格尔高波张中宁李立武张殿伟张建勇范明付小东刘全有郑伦举
该项目属于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研究范畴,主要研究内容为:(1)通过对川东北天然气进行组分及碳氢硫同位素组成分析,总结川东北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不同成因含硫化氢气体的地球化学判识方法。(2)通过硫酸盐...
关键词:
关键词:钻井工艺
海相膏盐岩层系烃源岩形成演化特征初探被引量:4
2019年
勘探实践和地质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膏盐岩作为一种化学沉积岩虽然本身不具备生烃能力,但其岩系组合中不同程度富含的生烃物质,使得膏盐岩层系可作为海相盆地非常重要的烃源岩,因此,我国的高演化、低有机质丰度的海相膏盐岩层系也可以作为良好的烃源岩。分析表明:海相膏盐岩层系烃源岩具有多元化的生烃物质、异常活跃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和膏盐岩层系特殊的物理化学条件,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其生烃物质来源、有机质热演化进程、产物的组分及产率、稳定同位素组成等特征,因此研究膏盐岩层系烃源岩的形成演化特征,对于我国海相膏盐岩层系源-藏匹配、生烃机理、烃源岩评价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勘探实践和理论研究意义。此外,由于海相膏盐岩层系在成源和矿物组成方面的特殊性,传统的烃源岩评价指标如TOC、氯仿沥青“A”、S1+S2等难以适用于海相膏盐岩层系烃源岩,而采用总生烃碳的概念评价烃源岩演化及生烃潜力应该更为客观可靠。
赵恒赵恒李艳杰刘全有刘全有罗厚勇王杰王杰孟庆强孟庆强
关键词:海相烃源岩
基于米兰科维奇理论的高精度旋回识别与划分--以南图尔盖盆地Ary301井中侏罗统为例被引量:19
2017年
将天文轨道周期与不同级别的旋回联系起来,旨在使米兰科维奇周期这一高精度时间标尺纳入高频层序地层划分中,实现高精度旋回的识别与划分。以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Aryskum地堑Ary301井为例,基于不同沉积特征,分别对卡拉甘塞组I^IV段自然伽马测井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和连续小波变换,结果显示沉积地层中保存完好的米兰科维奇旋回,天文轨道周期对Aryskum地堑沉积过程具有明显影响,并将31.9~39.5 m旋回厚度解释为受400 kyr长偏心率周期控制,11.9~14.2 m,6.7~8.8 m旋回厚度分别受125 kyr和95 kyr短偏心率周期控制。对长、短偏心率周期进行滤波分析后,与天文模型理论周期曲线进行对比,建立卡拉甘塞组的浮动天文年代标尺,分别以400 kyr、125 kyr偏心率周期滤波曲线作为中期和短期旋回划分的参考曲线,共识别出11.5个中期旋回和47个短期旋回,为高频旋回划分提供了一种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天然标准,保证了研究区旋回划分的科学性和统一性。
石巨业金之钧金之钧黄振凯
关键词:频谱分析高频层序
东准噶尔地区扎河坝-阿尔曼太蛇绿岩多期次岩浆演化特征:来自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被引量:2
2017年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阿尔曼太蛇绿岩被认为是早古生代大洋岩石圈残片,其主要由地幔橄榄岩、辉长岩、玄武岩以及硅质岩组成。通过野外地质观测,发现在扎河坝—阿尔曼太蛇绿岩内侵入了大量的岩体,主要为闪长岩以及闪长玢岩。本文通过LA-ICP-MS 锆石U-Pb 定年,获得蛇绿岩中辉长岩年龄为497.3 ± 4.5 Ma,而后期侵入的闪长玢岩的年龄为424.5 ± 3.1 Ma。前人研究认为这些闪长玢岩具有岛弧岩浆岩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本文认为这些后期侵入的闪长玢岩是岛弧岩浆作用的结果, 推测阿尔曼太蛇绿岩为一个岛弧多期次演化的产物。
罗军肖文交何治亮云金表刘全有李天义
关键词:造山带蛇绿岩锆石U-PB定年
碳棒切削装置及具有该碳棒切削装置的镀膜仪蒸镀组件
本发明提供一种碳棒切削装置及具有该碳棒切削装置的镀膜仪蒸镀组件。该碳棒切削装置包括:碳棒推进部、碳棒切削部、碳棒收纳部以及电力控制部。碳棒推进部包括:弹性件、具有第一通孔的固定端和具有第二通孔的活动端;弹性件的两端分别连...
刘佳宜刘全有邱登峰孟庆强黄振凯云金表朱东亚
取样仪
本发明涉及一种取样仪,包括:一端设置有入口而另一端设置有出口的容器;设置在所述容器中并能沿所述容器轴向运动的活塞体,所述活塞体能将所述容器分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设置在所述活塞体上的导通件,所述导通件能沿所活塞体运动以实...
孟庆强刘全有朱东亚张殿伟金之钧孙冬胜
文献传递
中国陆相页岩油研究进展与关键科学问题被引量:111
2021年
中国陆相盆地页岩油资源丰富,是中国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战略接替领域。限于陆相盆地特殊复杂的地质条件,陆相页岩油的富集规律与主控因素不够明确,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所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充分调研国内外以细粒沉积、烃类赋存以及流体运移为重点研究页岩油的最新进展,结合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进展,对比总结了陆相和海相页岩油的基础地质特征及其差异,提出了目前中国陆相页岩油勘探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陆相盆地发育多套页岩油,陆相泥页岩层系具有沉积相变快、沉积厚度大、成熟度较低、黏土矿物含量高的特点;与海相地层相比,沉积构造背景较不稳定,沉积年代较新、非均质性更强,地层能量和地温梯度较低、烃类流体黏度和密度较大。细粒组分形成及地质事件的成因机制不仅是沉积地质学关注的“成源”与地球系统演化的事件信息,也是页岩“成储”及源-储耦合机制研究的关键内容。页岩油的赋存机制与其可动性密切相关,明确赋存机制是优选甜点的关键。微运移机制是页岩油藏开发的基础,随着微流体流动理论、计算机分子模拟与实验技术的发展,其运移机理将会得到进一步揭示。3个关键科学问题为:①细粒沉积岩的形成机理;②陆相页岩油的赋存机制;③陆相页岩油的微运移机制。建议以这3个科学问题为导向,加大地质-工程一体化研究与技术攻关,使其成为中国陆相页岩油革命成功的保障。
金之钧王冠平刘光祥刘光祥刘全有高波梁新平刘全有
关键词:地质事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