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俊伟

作品数:4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科技馆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植物
  • 1篇地质
  • 1篇第四纪
  • 1篇亚热带
  • 1篇针阔混交
  • 1篇针阔混交林
  • 1篇植物区
  • 1篇植物区系
  • 1篇植物物种
  • 1篇中国亚热带
  • 1篇中国亚热带地...
  • 1篇谱系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区系
  • 1篇中新世
  • 1篇种群
  • 1篇种群历史
  • 1篇种质
  • 1篇种质资源

机构

  • 4篇上海科技馆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王晓娟
  • 4篇叶俊伟
  • 2篇张阳
  • 1篇陈家宽
  • 1篇张云飞

传媒

  • 2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中国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植物物种的谱系地理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7年
中国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是暖温带植被与寒温带植被的交错区,是研究第四纪气候变化对遗传格局影响的关键区域。古植被重建研究显示,在末次冰盛期时,针阔混交林向南退缩至25°–30°N之间。然而,谱系地理研究则表明针阔混交林植物在末次冰盛期时可在35°N以北的一个或多个避难所中原地存活。长白山和朝鲜半岛是针阔混交林植物最重要的两个避难所,在其他区域还可能存在多个避难所,最北可达小兴安岭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在避难所种群间冰期或冰期后发生扩张的过程中,形成了复杂的遗传多样性分布模式。单个避难所向北扩张的种群历史并不一定导致种群内遗传多样性随纬度升高而显著降低。在多个避难所模式下,种群内遗传多样性一般呈均匀分布。以往研究揭示了第四纪,尤其是末次冰盛期对针阔混交林植物进化历史的影响,但仍主要是乔木成分,且集中于单一物种。因此,东北和南方地区近缘种或姊妹种的适应性进化比较及针阔混交林的群落构建机制检验是未来研究的两个发展趋势。
叶俊伟袁永革蔡荔王晓娟
关键词:针阔混交林第四纪避难所
中国亚热带地区阔叶林植物的谱系地理历史被引量:18
2017年
中国亚热带地区因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备受生物地理学研究关注,丰富的多样性与中新世以来的地质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谱系地理学已成为探讨植物分布模式和遗传格局受地质气候变化影响的主要手段。总结了该地区阔叶林植物对中新世以来地质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式和种群分化的历史成因。在中新世和上新世时,由于全球变冷、青藏高原抬升和亚洲内陆干旱,阔叶林植物被迫向南退缩,形成不同的谱系。同时,亚洲季风的增强为遗传多样性的增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更新世冰期和间冰期时,大部分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植物在多个避难所间存在长期隔离,不同的避难所种群各自经历局部地区的收缩和扩张。长期的隔离使不同谱系间进一步分化,形成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少部分植物在冰期时向南退缩,并在间冰期时明显向北扩张。最后,就分化时间的准确估计和探究遗传格局背后的机制两方面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叶俊伟张阳王晓娟
关键词:中新世中国亚热带种群历史
中国-日本植物区系中的谱系地理间断及其形成机制被引量:9
2017年
中国-日本植物区系极高的物种多样性是由多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的地质气候历史和海平面变化共同作用形成的。在揭示物种多样性形成和分化的驱动力时,谱系地理学是一个有效的手段。以往的谱系地理研究表明谱系地理间断,即不同基因谱系间的间断普遍存在。由西向东,7个普遍存在的谱系地理间断位置位于湄公河-怒江分水岭、田中-楷永线、四川盆地、105°E附近、第二三阶梯分界线、华北地区以及东海和朝鲜海峡。这些谱系地理间断的形成可归因于历史因素和生态因素,往往由地理隔离和环境隔离共同起作用。历史因素是地质事件和气候变化,主要包括青藏高原隆起,亚洲季风和内陆干旱的形成与增强,干旱带的重新增强以及第四纪的气候波动和海平面变化。生态因素是适应性分化,即不同环境中不同选择压力下形成的分化,适应性分化可阻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流,形成谱系地理间断。不过,同一谱系地理间断并不是在所有植物中共享,因为不同植物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主要是扩散能力不同。最后,该文从分化时间的准确估计、地理隔离和环境隔离的相对贡献率以及比较谱系地理学的应用3个方面对未来谱系地理间断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叶俊伟张阳王晓娟
长江流域林木资源的重要性及种质资源保护被引量:5
2018年
中国长江流域有着丰富的林木资源,包含极高水平的物种多样性、特有性和遗传多样性。根据考古证据,在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长江文明早期的孕育与发展中,林木在食物、能源、工具、建筑和舟船中的应用起到了关键作用。现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逐渐成为国内木材供给的热点地区。面对木材供给总量不足和大径级木材结构性短缺问题,长江流域林木资源将是未来国内木材安全的重要保障。这使得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更加迫切。针对长江流域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存在的家底不清和保存体系不完善问题,我们应尽快完成林木种质资源的全面调查和重要树种的多样性分析;完善原地、异地和设施保存相结合的保存体系。
叶俊伟叶俊伟张云飞王晓娟陈家宽
关键词:长江流域林木种质资源长江文明
共1页<1>
聚类工具0